今年的5月19日是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主题是“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
余杭区作为全省高科技企业助残先行先试区,在持续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改善残障人士生活品质,助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上作出了积极探索和实践。近日,《中国残疾人》杂志2024年第5期深度报道了余杭区在科技助残方面的经验做法,让我们一起来看。
6个月前,在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开幕式现场,记者亲眼见证了最后一棒火炬手徐佳玲借助机械手臂点燃主火炬的惊艳瞬间。耀眼的火光升腾,现场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科技助残的震撼之力让所有人的内心都久久不能平静。
6个月后,记者再次回到杭州,来到浙江省“高科技企业助残先行区”——余杭区,打算对那些助力残疾人无碍出行的“黑科技”一探究竟。
出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之一。相较于健全人,残疾人出行少了份说走就走的洒脱。“不是不想走,是不能走、不敢走。”曾经在多次采访中,记者问到出行困扰的时候,不少残疾人都给出这样的答复:因为“腿不能动”“眼不能看”等身体功能受限,导致他们无法走出家门感受生活的美好。那么,什么样的科技产品能让他们无碍出行呢?
在杭州市余杭区高科技辅具展示体验中心,一个个被赋予了科技魔法的智能辅具,让记者欣喜不已。基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研发的新型智能仿生腿,可以让截肢患者大步流星地行走在繁华息壤的大街小巷;脊髓损伤伤友穿戴上依托外骨骼机器人技术的辅具,便可实现从“坐”到“走”的梦想;因视网膜黄斑变性致盲的残疾人则有望通过佩戴装有人工视网膜视频处理器的眼镜,去菜市场为家人购买喜爱的食材……一个个酷炫的高科技辅具,如同一把把开启残疾人出行之门的“钥匙”。科技与梦想相遇,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我们这个体验中心集展示、体验、科普、融合活动等多种服务为一体,是余杭创新打造的‘114’科技成果共建共享机制的一部分。”余杭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梁松英告诉记者,这个展区就是第一个“1”,第二个“1”是余杭区残疾人康复中心,“4”则指的是在区内高科技企业建立的4个高科技体验基地,分别服务于听力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等不同残疾类别的残疾人。“目前我们已有上千名残疾人在这些高科技体验基地体验、适配高科技辅具,开展康复训练, 科技助残正为创造残疾人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提供有力支撑。”她说。
一切并非偶然。正如余杭区残联四级调研员王艳红所说:“近些年,我们科技助残工作取得的成效,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这些年,作为科技创新的强省之一,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科技助残工作,鼓励各市区积极探索科技重新与残疾人工作双向融合的新路径。杭州市委市政府连续5年把助残类项目纳入到政府的为民办实事项目中,推动政府层面的助残保障流程更加完善和精准,同时持续关注科技助残企业的成长,在政策、资金等多方面予以支持。杭州市残联积极落实浙江省残联相关工作部署,特别是在杭州亚残运会期间,科技助残工作在康复、教育、就业、文体各个领域皆得以蓬勃发展,杭州各区(县、市)残联科技助残工作火热开展。
近些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积极探索促进高科技辅具企业发展与推动全区助残工作同频共振的科技助残新路径,取得诸多实效,残疾人因此而受益。图为肢体残疾人因佩戴智能仿生手,获得了走出家门与外界沟通的自信。
作为浙江省科创企业集聚地,余杭区拥有超2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重大创新载体云集,高端人才汇聚,产业发展氛围浓厚,2020年至2022年连续三年获得浙江省“科技创新鼎”。记者在余杭采访期间,所到之处皆是科技范儿的“烟火气”,外骨骼机器人、搬运机器人、巡检机器人、浮游机器人……新质生产力正激发出智能制造新模式。2021年底,余杭区被浙江省政府残工委授予“高科技企业助残先行区”,余杭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连续制定出台《余杭区打造“高科技企业助残先行区”实施办法》、《余杭区“高科技企业助残先行区”奖补实施细则》等专项政策文件,通过给予企业50~200万元的科研创新奖励和2~5万不等的参展奖励,为科技助残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科技助残的热情。2021年底,余杭区被浙江省政府残工委授予“高科技企业助残先行区”。
余杭区残联将科技助残作为年度重点工作予以推进,成立工作专班,持续探索促进高科技辅具企业发展与推动全区助残工作同频共振的“科技助残”新路径。2022年5月,余杭区残联牵头,联合全区20余家企业在浙江省率先成立高科技企业助残联盟(协会),以此推动企业共享资源、共同发展,形成协同创新的良好氛围,由此也开启了浙江省首批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先行先试项目——余杭高科技企业助残项目的崭新阶段。
几年前的一场车祸让40出头的程远仙失去了右腿,正值壮年,上有老下有小的她一度封闭自己,“少了一条腿,连门儿出不去,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以后的生活。”2023年12月,浙江省科技助力肢残人士公益项目启动,余杭区残联第一时间为她申请了强脑科技研发的智能仿生腿。“我们的产品是通过传感器系统进行数据实时采集获取,经过算法处理后转化为指令控制产品的液压系统,从而做到针对当前运动状况进行动态的实时适配,满足下肢截肢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场景中所需要的动作自由度,他们可以像控制自己的腿一样控制假肢,舒适、安全、自由地行走。”强脑科技合伙人之一何熙昱锦说,“程远仙穿上放生腿站起来的那一瞬间,眼睛里真的有光,我们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特别感动。”
“我们聚焦残疾人需求,积极推动企业不断更新迭代高科技辅具产品,实现从‘有’到‘好’的服务品质升级。”余杭区残联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张涛告诉记者,为满足残疾人对高科技辅具“有”的需求,区残联在区内余杭街道等“残疾人之家”、养老服务机构,通过政府出资购买、接受社会捐赠、企业适当提供等多种方式,不断丰富康复辅具的种类和规模,并为有适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家门口”适配或租赁服务。此外,余杭区残联积极落实国家、省市级残疾人康复辅具适配补助政策,还创新推出“对暂未纳入浙江省康复辅具目录的余杭区高科技企业生产的康复辅具产品,本区户籍残疾人可优先适配基本型科技辅具,并参照浙江康复辅具目录确定适配范围,设置补助标准并予以补助”的政策,由此,才有了越来越多像程远仙一样因适配高科技辅具得以重返正常生活的残疾人。目前,余杭区已经累计投入助残资金570万元,帮助2121名残疾人适配高科技辅具。
为了让高科技辅具产品和服务做到“好”,余杭区残联定期召开座谈会,鼓励残协开展体验互动,持续做好体验收集、问题建议反馈等工作,目前已开展体验互动活动12场,共计2000余人参与,全方位提升“科技助残”体验。同时,针对残疾人对高科技辅具更多个性化需求,余杭区残联支持高科技企业聚焦个性化需求持续做好软硬件研发,推动科技成果应用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科技助残企业程天科技,记者亲眼见证了脊髓神经损伤伤友大鹏穿戴着外骨骼机器人行走的模样,虽然步伐很慢,但是每一步都非常坚定。小伙子的一句话“以前我是抬头看人,现在我可以和你对视了”,让记者瞬间感悟到了“科技改变人生”的真正含义。
余杭区残联给予科技助残企业以政策、资金等多方面支持,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研发助残科技产品的热情,图为余杭区科技企业自主研发的服务各类残疾人的产品。
“希望未来更多像大鹏这样的重度肢体残疾人可以健步如飞地走在大街小巷。”余杭区残联综合服务中心黄俊说,“我们鼓励像程天科技这样的科技企业建立高科技企业体验基地,让普通残疾人走进企业,实现互利互赢。”“我们通过人机交互、云计算等科技手段,为用户提供适配、体验、智能化出行等服务。目前,已经为上万名残疾人提供了服务,同时这些数据都非常有助于我们产品的升级。”程天科技公共事务总监徐丽仙说。
视力残疾人,特别是全盲群体,由于“看不见”,出行难度是最大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诺尔康公司研发植入型电子装置为视网膜色素变性或者老年黄斑导致的全盲患者提供改善视觉感知的可能。在诺尔康,市场经理赵佳渊告诉记者:“我们的产品还在不断地研发和完善,余杭区残联为了我们提供了很多和残疾人、医院、康复机构互动交流的机会,对于这款产品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此外,为了助力残疾人出行,余杭区还强化公共服务场所的无障碍高科技设备的升级改造。在杭州西站枢纽、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等社会公共服务点位,试点推广手语实时翻译、语音播报、和轮椅导航等智能无障碍服务系统,已惠及30余个点位、200多户家庭和2000余名听力残疾、视力残疾人,满足他们无障碍就医、观影、乘车、旅游等出行需求。
在建立科技助残成果共建共享机制和不断完善科技助残服务品质升级的同时,余杭区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辐射和带动更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参与到扶残助残的队伍中来。“我们联合企业举办种类丰富的科技助残活动,在让残疾人朋友从中受益的同时,也让爱心企业与残疾人朋友更好互动沟通,形成互惠互利的双赢局面。”
余杭区残联联动余杭区科协等单位,利用世界孤独症日、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重要节日开展各类主题科普活动,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到余杭开展健康科普讲座,通过互动交流,为他们答疑解惑。此外,余杭区推出“健康进社区,康复进家庭”等主题活动,以健康知识课堂、高科技助残辅具体验等方式,为社区残疾人等提供科技辅具知识普及、适配等便民服务,参与人数达1.2万余人。
2022年,余杭区残联聚合程天科技、强脑科技等20余家高科技辅助器具企业,在全省率先成立首个高科技企业助残联盟。
余杭区残联鼓励高科技企业助残联盟(协会)企业积极参与到各类公益活动中。在助力浙江援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启明行动”活动中,余杭区残联组织4家联盟企业积极参与,先后捐赠人工耳蜗、外骨骼机器人等设备和物资220件,总价值超500万元。在推动科技惠民方面,余杭区残联联合高科技助残企业,为全区有需求的60周岁以上的低保、低边、特困残疾人开展免费听力筛查服务。截至目前已服务139名老人,并将做好免费适配等服务保障工作。“我们联盟(协会)成立至今,一直坚持做各类公益活动。”采访中,作为高科技企业助残联盟(协会)牵头企业之一的程天科技徐丽仙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希望在我们的带动下,有更多爱心企业加入联盟,共同参与到科技助残中来。”
“余杭将抓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宝贵机遇,以高质量完成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及民生实事项目为契机,持续推动残疾人工作领域科技创新,并为科技创新成果在残疾人工作领域应用创建更多场景、提供更多支持,努力让残疾人生活更美好。”梁松英说,“一切才刚刚开始,愿不负拼搏,花开盛夏。”
来源:《中国残疾人》杂志202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