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富阳:做难而正确的事 打赢产业强区突破战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杭州富阳:做难而正确的事 打赢产业强区突破战

翻开富阳2024年冲刺“千亿之区”的“作战图”,“三大战役”中,产业强区突破战被列为“首战”。

冲刺一千亿,不仅是追求量的突破,更是质的提升。从量到质,富阳提出以“招大引强”“企业培育”“创新孵化”三大行动,为全面打造“1545”现代产业体系助力。

擂鼓声声,产业强区突破战役正当时。一线战场上的主角们对这场“千亿之约”信心几何?又将如何应战?

聚链成群,“大好高”乘势而上

暮春之际,驱车驶入位于富阳经济开发区场口新区的浙江金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固股份”),厂区车间里一片热火朝天。

“今年比前两年要更忙。大年初二起,我们便在生产线上奋斗。”2016年加入金固阿凡达铌微合金车轮生产线的邱鹏飞说。

据金固股份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8.17亿元,同比增长17.79%。

业绩整体向好,金固股份董事长孙锋峰将原因之一归功于公司员工的“提前准备”——年前便争取客户订单,备好生产原材料,提前布局生产线。

“更重要的,是多年来的厚积薄发。”孙锋峰认为,多年来,立足于高端装备产业赛道的金固,与富阳区的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产生了“1+1>2”的效果。

“从全球来看,研发和创新都是企业进步的第一要素。对于研发创新的重视,富阳很有先见之明。”他补充道。

金固股份位于富阳场口镇的产业园区外景图

2010年前后,富阳面临原有产业体系层次低下、创新能力不强和转型升级等挑战。而身处其中的金固股份,亦需要一款更有竞争力的车轮产品,以扭转具有轻量化优势的铝合金轮毂对其传统钢制车轮市场带来的冲击。

是从零开始、切换赛道去生产铝合金轮毂,还是另辟蹊径、突出重围?金固股份选择了后者——力求打造一款超越铝合金轮毂的新一代轮毂。

但创新研发,谈何容易?一“磨”就是十年。

2012年起,金固股份从国内外吸引人才,组建研究团队,通过创新冲压技术,提升钢材强度,最终创新研发出铌微合金材料。

相比于普通钢轮,金固阿凡达铌微合金车轮的强度提升了3倍,更耐用不易变形;重卡装备该款车轮,可减重约200公斤以上,更省油节能。

“一开始,我们可能只比普通钢制车轮轻5%、轻10%,年复一年的持续投入和坚持,才有了最终轻50%这样的质变。”孙锋峰说。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市场需求及国家对绿色低碳经济的支持,金固阿凡达铌微合金车轮以“轻量化”和“低碳减排”的组合拳优势,一问世便在商用车市场大展拳脚。

金固股份生产车间一景

强基固本,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也让金固股份成为富阳高端装备产业发展中的佼佼者。

为顺应产业发展大势,富阳近年来紧扣“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杭州市五大产业生态圈,持续构建“1545”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产业链布局。

基于金固股份等企业构建的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良好基础,富阳锚定新能源汽车赛道,顺利招引路特斯能源总部、吉咖智能等17个汽车相关产业项目,努力打造沿G320杭州智能网联车产业重要基地,这也日益成为富阳高端装备产业链的关键赛道之一。

产业体系上的谋篇布局,已初见成效。2023年,富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7.6%,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4家,成为推动富阳产业迈上新台阶的强劲动力。

悉心培育,“小”企业“大”逆袭

“大好高”乘势而上,“小巨人”茁壮成长。在富阳梯度培育体系下,一批中小企业成长起来,已然成为这场产业强区突破战中的生力军。

在杭州天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铭科技”)的工厂里,工作人员紧锣密鼓地为国内外客户生产绞盘、电动踏板等汽车越野改装相关产品。

“春节以来,我们进一步招工,加大生产。”看着成品区打包好的产品,天铭科技副总经理周生宝感慨,一季度以来,产品已经陆续抵达北美等地。

深耕汽车改装件行业20余年的天铭科技,2005年在富阳拿地建厂时年营收约2000万元,2023年年营收已达2.26亿元。

从技术实力上看,这家在建厂前曾以组装、出口为主的外贸小企业,目前已拥有3个省级科研技术平台、超200余项国内外专利,获评2021年度浙江省隐形冠军企业等多项“硬核”荣誉。

天铭科技检验合格后准备运往港口的产品

天铭科技的“逆袭”,是富阳众多优质企业成长的缩影。抽丝剥茧往里看,富阳分阶段、多维度的梯度培育体系,为企业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与养分。

“就像人从幼儿园到大学,企业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支持和培育方式。”周生宝说。

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富阳区实施“抓大、扶小、育新”,形成了“区级制造业‘冠军’企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隐形冠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

同时,根据企业需求,富阳开展分类指导、精准服务、监测评价、动态跟踪,为中小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精准性和满意度的服务。

天铭科技主营的绞盘产品

“真金白银”的投入是最直观的。

2022年,富阳出台“产业强区二十条”,将用于扶持产业发展的资金预算由原先的16亿元提升至24亿元,同时为首次认定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隐形冠军”企业分别“送出”200万元、150万元、100万元的奖励。这样的力度,在杭州各区中都不逊色,诚意满满。

“拿到奖励后,我们对于科技创新的投入更加坚定。”周生宝说,2023年天铭科技R&D经费投入超1600万元。

与此同时,对这片土地的信心也愈发坚定。跑遍全国各地为新工厂选址后,2022年,已成功上市的天铭科技“用脚投票”,在富阳拿下了近50亩地块建设新厂房,进一步提升生产能级。

“一方面我们熟悉富阳,但更重要的是,富阳对企业服务和支持的力度,对城市建设及配套的投入,在国内属于佼佼者。”周生宝说。

截至目前,富阳累计培育2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隐形冠军”企业、185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33家省创新型中小企业。

有效转化,科创成果“朝气蓬勃”

城市实力靠产业,城市未来靠科创。

科创之力如何有效转化为产业创新和经济增长之力?

富春江畔,以杭州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杭州光机所”)为代表的创新孵化平台,正走出一条从技术研发到专业孵化再到产业加速的创新转化之路。

“今年第一季度,我们孵化项目数量和导入优质项目的势头,均保持上升趋势。”位于富春湾新城的杭州光机所所长齐红基说。

他表示,智能光交互项目是今年重点引入项目之一,该技术有望为各类显示屏赋能,为虚拟现实交互发展提供极大助力。

但有好的技术,好的研发,不意味着能成功创业。立足“孵化器”这一定位,杭州光机所将发力点聚焦于“创新链”和“产业链”之间的桥梁。

对一个优质科创项目而言,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如同行驶在一片布满暗礁的危险海域——从项目判断和选择,到应用场景对接资本、建设团队等环节,一步没走好,产业化之路都可能戛然而止。

齐红基介绍,过去几年,随着项目逐步引入,杭州光机所基于“算法+数据+基地”模式,深度融合“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产业链”,为兼具技术价值和市场潜力的“优质种子”提供一套模块化、标准化、专业化、定制化的孵化服务。

位于富阳区的杭州光机所大楼 潮新闻 马丁 摄

自2019年9月入驻富阳以来,杭州光机所已成功孵化科技公司39家,培育“准独角兽”企业1家、浙江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500强企业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孵化企业总估值超过150亿元。

这样一张高产成绩单,让它不仅成为富阳科创模式的“金名片”,还以杭州“概念验证中心”代表的身份荣登央视。

“我们为优质的科创项目护航,而富阳区政府为我们护航。”齐红基说,创新孵化是一件周期相对较长、具有一定不确定性的工作,富阳给予了项目团队足够的尊重、包容和支持,让他们能敢为人先,实现突破和创新。

他提到,在产业化初期,团队资金压力较大,获取资金途径有限,富阳区政府推出的“5110”产业支持项目,极大缓解了项目团队的资金压力,加速相关技术成果的产业化。

“而这几年,富阳有目共睹的城市建设和极富吸引力的人才政策等,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富阳,扎根富阳。”齐红基表示,这点从他们这两年收到的简历数量和优质程度便可见一斑。

有人才就有未来。

于投身“一线战场”的企业和科研机构而言,GDP的跃升只是一个结果。而在“做难而正确的事”这个大方向上,富阳已走过“从0到1”这个最艰难的过程,打下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重要基础。这不仅将带领富阳奔向千亿之区,还将为今后更高能级的发展进一步积蓄动能。

来源:潮新闻 李睿 王涵 李潇鹏 龙宇思 设计 聂李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