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花路出行,成为杭州人最赏心悦目的生活日常,网上一片点赞!杭州高架的月季花海长达500多公里,宛如一道绵延壮丽的“海”岸线。地面都非常难养的月季,成为高架的花魁,这背后大有故事!
在杭州开车,一路生花。“五一”前,董宇辉在一场直播中就提到他来杭州的经历,“高架上一路过去都是花,赏心悦目,可漂亮的。”
“只是董老师(之前)没看到!”已退休的樊丽娟也刷到了这个视频,她感觉很高兴,“确实,他来的时间点,也正好是杭州高架最漂亮的时候。”
月季花带500多公里,215万株,“凡建高架必种月季”的杭州,有几人能不被“美哭”呢?
地面都难养,上得了高架吗?
十五年前,反对声真不少
“不好意思,昨天在常州、前天嘛上海......”5月1日下午,樊丽娟刚从女儿家走出,朝我打招呼,“今天放假,上午来陪陪女儿。”
两年前,她从杭州市园林文物局退休,本以为能歇下来了,挂上杭州市风景园林学会城市绿化专业委员会主任、月季景观工作室领衔人的头衔,实际还是经常跑,交流、讲课、指导、服务。
作为国内第一个把月季种上高架的城市,之后又有宁波、绍兴、无锡、武汉、郑州、南京、太原、昆明等30多个城市相继取经,杭州高架月季的故事,始于2009年。
当年,杭州提出高架上要“四时有花”。樊丽娟的任务,就是找到这样的花。
“我从几百个植物种(品种)里,初选了11个种(品种),就感觉是能有花的植物,金森女贞、金叶女贞、地中海荚蒾、伞房决明、红花檵木、忍冬、茶梅......再试过几种后,最后还是想到月季。”
樊丽娟和区级绿化管理部门先后在拱墅区育苗路育苗桥、环北立交转盘东侧试种月季“仙境”,研究底座结构的安装、花箱的放置、给排水的设计等。
摄影/北辰
月季是“花中劳模”,养得好,一年四季都能有花。但无法回避的一点是,月季又被称为“肥坛子、药罐子”,要经常施肥,一年打十多次防病药,且花开一季就要及时修剪,否则抽不了新芽......
地面上都难养,怎么上得了高架?怎么养护作业?当时质疑的声音不少。
“试试看,月季既然能四季有花,我们用心养,应该能做得到。”樊丽娟内心坚持,同时,开始奔赴各地找月季花苗。
江苏、上海、山东、河南,一连几个月,只要听到哪里有苗,她就带队去。有的地方看过一眼不满意,立马调转回程。
2019年8月12日晚,上塘高架提升改造工程建设项目现场。
最终,樊丽娟找到了红从容、黄从容、莫海姆宫殿、仙境、安吉拉、西方大地等品种。那时,容器苗应用于城市景观还很冷门,市场上合适的容器苗都被她收了来。顶着压力,在中河、上塘、复兴、涌金等多处高架、立交上的花带就率先种上了月季。
种植之初,绿化部门、养护单位里其实不少人依旧没有信心:苗太小,刚种上去稀稀疏疏的,自觉难为情。
也有人建议,“少种点,50米一段可以了,万一搞砸了太难看了!”
樊丽娟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无可非议,“哪怕我们当时认准了再做,确实是会让人产生怀疑。一开始嘛,种植规模小,苗也不大,大家怀疑这样能给老百姓交代吗?但是我是知道,月季抽芽之后,发起来很快的。”
到2012年、2013年,樊丽娟印象深刻,“月季的量上来了,株型也大了,这个时候就已经有人觉得好看了。”
高架月季成“网红”,她却深感惭愧
为了实现夏季有花,自家阳台当试验田
杭州高架月季起初被冠以“网红”,樊丽娟心里却很惭愧。
“其实一到夏天,我真觉得好难为情。啥网红啊,春秋季还算得上,夏天几乎都没有花了,我们一开始提出的还是‘四季有花’呢......”
原因之一是,现役高架月季品种大多在夏季处于半休眠状态,生长势弱、花量少。其二,高架月季养护管理局限性大,养护人员只能后半夜作业,高架上急需自洁性好、抗病性强的月季品种。
同时,杭州高架月季走过十年,城市高架越建越多、越造越长,到处是红从容、黄从容、安吉拉,高架月季景观还能不能更丰富?能不能实现每一段都有各自的风景?
这几件心事,促使樊丽娟在2020年又走上了月季寻苗之路。
寻苗要求不低的:第一,花色要清新淡雅,要符合城市的气质。第二,花瓣不能太多,最好是单瓣或者半重瓣,如果花瓣太重,会沉下去,就没了风吹麦浪的感觉。第三,自洁性好、抗病性强,从而在城市高架实现低成本养护,使一线养护人员从繁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
她通过中央电视台《花开中国》纪录片辗转认识了江苏常熟一户从事家庭园艺的月季自育种户,充分沟通后直奔对方的苗圃基地。
2020年8月26日,樊丽娟在江苏考察新优月季品种
那是2020年8月25日,必须是这个最热的时节,“经历过三个月的酷热,如果亲眼看到花还是不错的,那肯定是好东西”。
那位育种户大概也没想到,大日头天,这队杭州来的客人,在苗圃地里看了一整个下午,他陪得汗水湿透。第二天一早这帮人竟然还要来看。
“我以为你们跟其他地方一样,来转了圈就算来过,就走了,看来你们是真的看。”
虽然常熟和杭州气候接近,考虑到地域性差异,樊丽娟还是问对方要了一小部分苗先带回试种、观察。
试验就在自家80多平方米小房子的阳台开始。
2022年,樊丽娟家的阳台
“阳台很窄,我棉被也不晒了,专门用来种月季,种了两排,棉被只好放到房间飘窗去。”樊丽娟说。
一年时间观察下来,长势极度喜人。
“它简直颠覆我对月季的认知!”樊丽娟说得兴奋了,“抽芽之后,很小很小的一张叶子里就有花苞。第二,一根花枝,你猜多少花,60朵!第三,正因为它花多,能梯次开花,且夏季不休眠,从春天开花到冬天不间断,持续性太好了。”
那以后,只要有新的自育品种,不管在哪,樊丽娟都先要过来,在阳台频繁更替试种。这些品种,她后来取了很杭州的名字,叫西子系列,西子烟雨、西子伊人、西子春和、西子景行......
从各地收来的花苗,常堵住家门
杭州高架月季的幕后有位“月季狂魔”
退休前两年,她突然着急了
62岁的樊丽娟在工作上像是个“月季狂魔”。除了工作日白天,晚上、双休都搭进月季花里,十五年了,杭州的每一处高架她都跑过,数不清几遍,哪条高架、哪座立交种了什么月季,她都知道。
疗休养几乎不参加,她曾经去过一次,发现落下的工作和新增的工作一叠加,“真后悔得要死”。
事情越做越多,但还想越做越精。
临退休前,有朋友说她:何必搞得这么忘我投入?
她自己有门心思。她讲起了一段月季简史:月季原产中国,汉武帝时代就有栽培记载。杭州自古与月季渊源深厚,宋代《梦粱录》里就提到杭州一带遍植月季花。1800年前后月季传入英、法后,被欧洲人作为杂交育种的重要亲本,才培育出现代月季。
“其实四年前找苗的时候,我知道有一些自洁性很好的国外月季品种,但为什么还想花时间找国内自育品种?”
答案是弘扬国月。和月季打交道这些年,樊丽娟认识到国内真的有人在做月季自育种,只不过应用市场小。只有育种人有积极性,才可能培育更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国月。
“我们政府层面的项目里如果不应用,就没人来用。那时候我就是在想,再两年就退休了,我着急了,得抓紧做。趁我还有点能力,把这一步迈出去。”樊丽娟说,“如果有生之年看到我们的国月发散到更多城市,甚至走向世界,那就好了。”
不烧钱还更省钱,最早的月季仍在服役
老百姓不用买花园,因为城市就是大花园
“我这份工作,是修来的福气”
1985年,樊丽娟从浙江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工作。其后,待过许多处室。
2007年,她从事的是杭州存量绿地养护管理工作,次年,上级领导将绿化提升改造工作增派给她,她欣然接受了,“甚至感觉非常高兴”。2009年,高架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启动,47岁的樊丽娟自然而然地接手了高架月季。
现在回想起来,她也时常感觉很幸福:“杭州一千多万的人口,如果园文局推出这么一个岗位,我可能笔试就被刷掉了。我因为工作缘故,自然而然地做了这件事,这是不是修来的福气呀?我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作为老百姓,人人都希望拥有花园别墅。老百姓不用自己花钱去买花园、养花园,我们做着这块工作,就是把城市的大花园打造好,成为大家的花园。”
这两年,杭州高架月季频频登上热搜。有人赞杭州“奢侈”,家里都难养的花,竟然可以在城市景观上大面积应用,杭州人太幸福。
“实际上并不奢侈。”樊丽娟接话说,如果是种植时令花,开花只有一季且花期短,为了维持景观效果,每两个月就要进行更换,一年要换六七次。而月季花每个月都能开花,而且年年生长。
“有一次我们一个同学也以为,这茬花开完以后又换了,一年好像换很多次,烧钱。其实我们的月季苗哪里要换的啊?2010年种下的‘西方大地’现在还在服役呢,就是前些年盆子的使用寿命到了,换了盆。比种时令花要省下不少钱。”樊丽娟说。
摄影/楼航
被董宇辉点赞的“网红”高架月季,在樊丽娟看来景观只是表象,真正值得“网红”的,是背后的养护、品种筛选,“说网红其实是榜样的意思,因为我们杭州既然做了,很多方面确实应该先行先试,要持续引领。”
几年前,樊丽娟一个朋友向她说了个段子,“我表弟要来杭州玩。我问玩啥,他说,到杭州看看高架月季,顺便逛逛西湖。”
樊丽娟当时听完,扑哧笑了,“说明高架月季已经是杭州一张新名片了。大家来杭州又多了个理由。”
文字/钟玮
海报摄影/蔡怀光
制图/叶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