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临平:紧扣运河文化根脉  撬动文旅融合发展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杭州临平:紧扣运河文化根脉 撬动文旅融合发展

聚势谋远、踏歌而行。自2021年4月杭州市行政区划优化调整以来,临平区紧紧围绕“数智临平·品质城区”总体目标,以其独特的江南水乡文化底蕴和创新的文旅融合实践,赋能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在这里,水乡风情与都市魅力交织,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碰撞,共同描绘出一幅文旅深度融合的绚丽画卷。

古与新

古运河流淌出时尚新画卷

打开地图,京杭大运河水系在三个方向流经临平——古运河上塘河居中、京杭大运河在西、运河二通道在东,它们通过众多支流相互沟通,形成运河环抱的独特空间结构。独一无二的运河系统滋养了临平这片沃土,更缔造了临平独特的运河文化:5000年良渚文明史、1800年文献记载史、1000年建城史……中华文明在这片土地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地理标识,让临平在深入阐释大运河文化价值,传承、保护、利用大运河方面,既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又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守正方能出新。作为大运河南源之地,近年来,临平全面开启以大运河为核心的新时代文化临平工程,积极探索大运河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去年更是按下了“加速键”:梳理临平境内江南水乡文化元素及历史、完成茅山良渚文化独木舟科技保护项目、组织开展大运河流域文化遗存调查,盘活江南文化存量资源;改建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征集《秋雪庵》石碑等临平及江南地区文化遗存,攀登江南文化学术前沿;建设临平区文物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实施浙江省文物安全管理数字化改革试点项目,优化江南文化保护传承。“江南水乡文化典藏地”的图景逐步彰显。

今年1月3日,临平区委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要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擦亮“古今运河 时尚临平”城市文化IP。

看准了,就抓紧干。2024年临平动作不断:加快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平段)、玉架山考古博物馆等重点文化项目建设,上塘河宋韵文化带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古海塘文化公园即将建成开园,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争创国家一级博物馆;创新非遗传承路径,“非遗拾光 藕花漫渡”主题特色街区正式开街;深化“一核一带三区”规划布局,推动临平山景区化打造,塘超丁水上游线项目精彩亮相;促进“生活+旅游”有机融合,推出“City walk”“Country walk”(城市/乡村漫步)游线10条;打响临平特色文旅品牌,办好艺尚音乐节、超山梅花节、鱼羊美食节等主题活动……

通过学术研究强化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通过项目建设将体验性强、可看性强、有市场需求的核心文化从资源转变为市民游客愿意买单的旅游体验,以科技赋能打开了年轻人了解江南水乡文化的新窗口。“学术研究+项目转化+科技赋能”的融合模式赢得旅游市场真金白银。在春节假期,临平区景区(点)共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丰富多彩的临平本土文化,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立与破

城市文旅品牌破壁出圈

大运河为临平积淀了深厚丰富的文化资源,如宋韵文化、超山梅花因此得到浸润;蚕桑织造、糕点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得以赓续传承。

诚然,这些是最能体现临平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的精华所在,但临平之美、游客之需,何止于此?站在文旅复苏新风口,临平如何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开辟出一片“新蓝海”?

2月初,第十六届杭州超山梅花节开幕暨超山景区开园仪式在临平区举行。过去半年间,超山风景名胜区持续推进超山核心景区提升工程,该工程主要包括东园、北园两大片区。

其中,东园片区以“十里梅香”为主题,是超山生态风景最为秀美的自然景观之一。改造后,1.2万平方米东园香雪海大草坪增加了更多观梅赏梅新路径,全新打造的跌马桥研学园更是拓展成了集摄影、体验、亲子于一体的梅林研学新空间。

北园片区则以“大宗师的逍遥游”为主题,打造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综合文化体验区。“以文入景”,以百年香樟大道为线,还原古时超山北园入口,游人游览路径更具历史体验。

超山风景名胜区的新变化,是临平区以“大项目”为抓手,助力全域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过去一年,临平区通过合力统筹“大项目建设”,收获满满。先后完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郊野段绿道建设,实现亚运会前精彩亮相;超山—丁山湖综保工程全面建设;运河·塘栖古镇历史风情街区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大运河文化(临平段)入选全省11个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临平塘栖—运河—崇贤“运河水乡”县域风貌区入选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优秀建设方案名单。

另一侧,塘栖古镇则立足传统文化、非遗传承,创新推出文旅消费新体验、新玩法,进一步促进临平农文旅融合发展。朱一堂糕点、法根糕点、同福永等近10家“省级老字号”纷纷入驻,并推出王元兴早茶宴、百年汇昌糕版体验等“老字号”新玩法;传统蚕桑丝织技艺的清水丝绵和徐氏元木的传统木工技艺设立体验区,河西埭村皮影研学体验也成为热门打卡点;联合云合小院开展的“扎染”技术植物印染、传统手工糕点制作、IP手办等,让文化在手作体验中传承:大运河古镇文化节、塘栖枇杷节等活动也在此举办……运河·塘栖古镇历史风情街为游客提供了旅游休闲、文化体验、旅游公共服务等多种功能,成为具有临平特色的塘栖古镇文旅品牌。

先立后破,“立”足于现有发展基础,临平突破空间制约因素,在有限的土地上打造更好的“风景”。

在创新时尚上,打造国内工艺美术第一股的“朱炳仁·铜”,国宴用瓷楠宋瓷业在这里发展壮大;在地标时尚上,临平大剧院、遥望X27主题公园、东来阁以及诸多湖景公园,成为临平的时尚坐标;在数字时尚上,临影厂、微短剧中心、短视频、直播带货产业,也正在进一步集聚,瞄准新质生产力,用先立后破的精气神,加紧布局数字化文旅赛道。

近与远

近悦远来的蝶变之路

文旅融合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围绕“数智临平·品质城区”的发展目标,临平区积极探索共同富裕路径,城市颜值不断刷新,乡村气质不断提升,生活基底不断夯实,擘画出一幅近者悦、远者来的美好图景。

在这里,公共文化空间变成盘活区域资源、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各类公共文体空间1500余处,总面积近90万平方米,其中嵌入式体育场地1400余个70余万平方米,新型文化空间78处约15万平方米……以“全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区”为引擎,临平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

去年8月,临平区创新推出“临享·文化保障卡”,绘制数字文旅体地图,打造一站式文旅体公共服务平台。市民游客通过文旅场所打卡,参与惠民文化活动并积累积分,再用这些积分在“线上商城”兑换特色文旅服务。文化保障卡一经推出,反响热烈。当前,“临享·文化保障卡”注册人员约34万人次,打卡次数超207万次。从打卡热可以看到的是“众声喧哗”背后的人文和谐,是大运河文化本身的包容性,是临平公共文化空间的“蓬勃生长”。

翻看2024年临平区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在文体惠民方面,临平将建设提升8处新型文化空间;增加嵌入式体育场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成投用绿道8公里。

抚今追昔,意在登高望远;知往鉴今,志在开辟未来。2024年,临平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围绕“后亚运”主题谋篇布局,迭代融合发展效益;谋划“区域性”文化破壁出圈,探索古今碰撞互生;做精“文旅+”体验提档升级,优化市场发展生态,让有限的空间和资源创造更多附加值,以优越的制度环境和文化土壤为发展插上羽翼,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为打造城东新中心再建新功。

来源丨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