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级”到“国家级” 杭州未来科技城如何“进阶”?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从“国家级”到“国家级” 杭州未来科技城如何“进阶”?

杭州未来科技城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

高手勇于突破自我,一流的产业平台亦是如此。

杭州未来科技城是浙江的创新高地,有多重“国家级”光环加身。作为中组部、国资委确定的全国四大未来科技城之一,是第三批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辖区内的梦想小镇,举办过全国双创活动周主会场活动。

3月2日,在杭州未来科技城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上,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主要负责人再次提到了一个“国家级”目标——回归初心再创业,锚定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坚决扛起大平台的大担当,在高原上再起新高峰,在高基数上实现高增长,加快建设具有未来感、国际范、创新味、年轻化的城市新中心。

从“国家级”到“国家级”,意味着什么?杭州未来科技城又将如何续写荣光与梦想?

勇于求变

国家级高新区,创建不易。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园区,国家级高新区可以说是一种“最高追求”。目前,全国范围内共有178家,其中浙江8家。它们是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先行者”和“试验田”,以0.1%的国土面积创造了约占全国14%的GDP。

杭州未来科技城于2023年11月入选浙江省级“高新战队”,官宣不足半年,为何就喊出了“进阶”的目标?

翻看《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暂行办法》,可以看到,与省级高新区相比,国家级高新区不仅在财政资金、土地审批、税收优惠以及行政审批等方面优惠幅度更大,执行更加灵活,而且还具有科技研发补贴、创新创业基金、扶持引进人才等特有的创新政策。

政策红利虽有价值,但杭州未来科技城明显“醉翁之意不在酒”。

历经十余年布局发展,这里“高新气质”十足。站在文一西路的最高建筑上,俯瞰眼前123.1平方公里的土地,能看到成百上千的高新技术企业。

以阿里巴巴、菜鸟、钉钉、中电海康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创新力量蓄势赋能,形成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医疗器械、智能装备四大标志性产业链。

背后的数据更为亮眼。2023年,杭州未来科技城规模企业营收突破1万亿大关,达到10179.2亿元,增幅10.1%;税收达到563亿元,增幅实现两位数增长,达到14.53%。

杭州未来科技城的发展,实质上已经不亚于一些国家级高新区。顺其自然不好吗?为什么要给自己开启困难模式?

往大了说,杭州未来科技城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929.97亿元,约占杭州1/3,约占浙江1/5,后续要在余杭、杭州乃至浙江发展大局中继续扛起大平台担当、做出大平台贡献。

往小了说,杭州未来科技城走的是创新路、吃的是改革饭,争创国家级,更多是想要实现自我突破。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说,“唯有主动应变,勇于求变,重新拼出一条新的创业长征路,才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创造新的业绩。”

俯瞰杭州未来科技城

敢于求新

目标既定,如何实现?

在杭州未来科技城看来,任务很重,但是通过跳一跳还是可以够的着的。这个支撑跳起来的撑竿,是构建大创新生态,发展新质生产力。

杭州未来科技城把创新“基因”融入发展“血脉”,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有天然优势和很好的实践基础。

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包括集聚科技资源、优化新产业结构、培育新动能的发展逻辑,与高新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使命一脉相承。

要想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需要找准发力方向。

杭州未来科技城将继续大力引进“国字号”创新平台,推动南湖脑机交叉研究院创建临港国家实验室浙江基地,服务保障浙大超重力实验室早日建成投用,依托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湖畔实验室、天目山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载体,纵深推进基础研究、原始创新。

科技、经济“两张皮”是打造新质生产力必须破解的难题,如何最大限度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最新答案,是完善政企研多方协同的转化体系,依托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杭州未来科技城科创联盟等载体,跟进之江智能产业创新平台、天目山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项目,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拥有的“热带雨林式”人才生态,集聚的5946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是杭州未来科技城奔向国家级高新区的最大底气。

接下来,杭州未来科技城将面向全球引育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和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等各类人才。同时,通过办好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TR35等活动引才聚才,做大做优创新人才蓄水池。

梦想小镇

善于求质

产业是经济之本,是生产力变革的重要载体和具体表现。

杭州未来科技城作为产业平台,从前身余杭组团,到建设海外高层次创新园,再到挂牌成立,一切工作为了发展,一切工作从产业出发。

面对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正在发生的趋势性调整和转变,杭州未来科技城明确重点发展未来网络、未来医疗、空地一体、元宇宙、类脑智能、前沿新材料等六大未来产业。

高端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项目招引力度也不断加大。通过集中人力、资源全力攻坚百亿元重大项目、链主企业和高赋税值、高成长的税源经济项目,希望引入更多像VIVO、OPPO、字节跳动等标志性项目。

此外,杭州未来科技城计划推动阿里系优质业务板块、项目落户,发挥高桥云港、菜鸟等园区吸附优势,集聚一批上下游企业;紧盯高德红外数字科技总部、快手浙江中心、超威集团全球总部等项目,做好全流程跟踪服务,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空间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为了拓展优质产业空间,朱庙、金星、永乐等工业园区的有机更新,梦想小镇、人工智能小镇等平台的提能升级,未来谷、南湖健康谷等供楼项目建设等,都在全速推进。

积极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简单来说,就是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杭州未来科技城持续开展“伴飞计划”大走访等助企活动。这段时间,管委会科级以上干部仍在结对走访辖区内重点企业,畅通沟通渠道,通过上门讲政策、送服务、解难题,让企业心无旁骛做强主业,不断发展壮大。

随着技术、人才、资金、市场等各类创新服务资源的“高效率供给”,杭州未来科技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在释放更多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逐步超越自我。

来源:潮新闻 胡金 梁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