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临平丨天然气进村入户,幸福“通”往千万家!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杭州临平丨天然气进村入户,幸福“通”往千万家!

“农民现在也用上了管道天然气,不仅省钱省心,还有专业人员上门检修,真是给大家办了一件大好事。”天然气通进自家厨房,村民对这一惠民工程纷纷点赞。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燃气进村入户是推动城乡一体化、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助推乡村振兴的惠民工程。自开展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来,区住建局坚持“三来领路”模式,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积极推进燃气进村入户,把主题教育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成为“为民办实事”的生动实践,让民生工程真正惠及群众。

带头领路,干部细致谋划

将群众烦心事当作心上事

由于受农村自建房距离燃气主管网较远、建设成本高等因素影响,管道天然气进村入户难题不断。在燃气“村村通”项目的前期谋划阶段,临平区住建局副局长张治国带队走访8个镇街60个村社,对各村社的道路、河道、强弱电管线等情况进行详细排摸,确定莫家桥村、良熟村、万乐社区等7个村社作为燃气“村村通”首批试点村社。

“这些地方管道燃气难接,但为了确保天然气应用惠及每一户村民,我们竭尽全力攻克难关。”张治国介绍,为了更好地推进工程,临平区住建局前往周边区县实地考察管道天然气建设的经验做法,并联合相关部门制定《临平区天然气管道农村全覆盖三年行动方案》《临平区农村天然气三年行动管线路由规划》等政策文件。此外,多次召开地下管线施工协调会,会同8家相关单位统筹交通、市政、管线、国土空间等专项规划的有效衔接,优化“动员大会—开户点火”实施流程,将15个审批环节缩减为12个,大幅缩减用户端时间,提升施工效率。如今,7个村社1100余户村民家中的管道全部修通。“从村村通到如今的户户通,村民的愿望变为现实,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最好见证。”张治国说。

深入一线,党员协调推进

以实干彰显担当作为

在东湖街道屯里社区的天然气管道埋设现场,伴着机器的轰鸣声,工人们正在抢抓工时铺设管道。“起初听说村里要通天然气,村民都将信将疑,工作推进也较为迟缓。”临平区住建局市政中心的党员庞中浩告诉记者,为了消除村民们的顾虑,他们和镇街、村社党员一起走访调研,挨家挨户上门排摸征询群众意见,做实做细燃气需求用户摸底统计工作。

在走访时,庞中浩发现施工过程中会产生路面坑洼问题,影响村民出行,便将这一情况反映到局里。临平区住建局高度重视,将其列入“立行立改”问题清单,联合相关职能部门、燃气公司逐户进行安全评估,最终商讨出最佳施工方案,减少现场开挖破坏程度,尽可能减少施工对周边群众出行的影响。

“走进群众解难事、走进一线攻难关。”主题教育期间,临平区住建局市政中心工作专班的年轻党员们沉到基层、撸起袖子、俯下身子,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等困难,挨家挨户认真听取村民的诉求,广泛宣传管道天然气的便捷性、经济性、安全可靠性,并根据每户的实际情况提出安装方案或整改意见;联合镇街牵头召开全体村民代表大会,对管道收费和使用注意事项等进行全面说明,逐步打消村民顾虑,让天然气管道成为农村基础设施的“标配”。

补齐短板,群众积极响应

凝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农村天然气从无到有,不断绘就乡村振兴的幸福底色。为了让村民“一次不用跑”就能用上天然气,临平区住建局积极与燃气公司对接,在各试点村社进行燃气“村村通”业务现场办理,并协助村民线上开户。不仅如此,村民还可以挑选心仪的天然气灶具、油烟机等。

村民许女士算了一笔经济账,“按照我家的使用情况,以前用瓶装液化气每年要花1000元左右,通了天然气后每天不到一元,安全又省钱。”

随着试点村的顺利点火,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到“管道燃气取代钢瓶”行列中。有的村民自觉参加动员大会并建言献策,有的村民主动和街道工作人员一起入户讲解,有的村民积极配合组长完成工作,工程建设有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后愈加顺利。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区住建局坚持“民生为先,服务为本”的工作理念,以“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补充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为契机,竭力做好燃气“村村通”这项民生工程。到2024年,全区60个村社将建成中压管网227.8千米,3.46万户村民将用上清洁、安全的天然气,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助力乡村振兴。“通过试点先行,我们正在摸索一套可复制、可实现的工程建设、运营、管理模式,让天然气进村入户,助力乡村振兴,以办好民生实事的成效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丨临平发布

记者丨潘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