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前,在屠甸镇流经段,桐乡人肩挑手挖、一锹一担,硬是架起了一条蜿蜒30多公里的“人工天河”——长山河。
这条“桐乡红旗渠”,开辟了杭嘉湖平原上“北水南排,低水高走”的奇迹,激励着后人奋勇前进。自此,顾全大局、团结协作、自力更生、多作贡献的“长山河精神”深深植入了屠甸基因。
45年后,这座桐乡东南一隅的小镇,肩扛“桐乡东部门户”的担当,继续发扬“长山河精神”,以蝶变之姿开启了新一轮的高质量发展。
湖盐线“四改六”工程建成通车、屠甸中学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前11月规上工业突破100亿元……今年以来,屠甸镇找到了自己的“打法”和“招式”,努力在“小景别”里创造出了“大风景”。
新的一年,屠甸镇怎样拿出更强担当,交出蝶变新答卷?12月19日上午,桐乡市委书记于会游前往屠甸镇开展专题调研,副市长翁松刚陪同。
G60沪昆高速进入桐乡的第一站便是屠甸互通,也正是如此特殊的区位优势,让屠甸被冠以“桐乡东部门户”。如何将这份“地利”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位于G60沪昆高速以东的屠甸东部产业新区正在加速崛起。屠甸东部产业新区以湖盐线为界,南为分水墩老工业园区,北为征迁开发区域。未来,这里将重点招引新材料产业项目落地,通过与产业基金、科研院校、商务中介等平台资源,打造生命健康-医疗器械产业园,为屠甸镇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
医疗器械产业园效果图
产业新区成为产业培育“生长地”,昔日老工业园区经过一番“腾笼换鸟”,也正成为大项目竞相进驻的“磁力场”。
这几年来,屠甸工业园区的蝶变升级有目共睹。此前,园区内多是以纺织为主的传统业态,缺乏核心竞争力。去年以来,城镇有机更新推动老工业园区开启了新一轮蝶变。
广旭智能项目效果图
走进园区,道路管网改造一新,淳凯电子、广旭智能、艾姆逊等新引进的数字经济智能制造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热火朝天。昔日的“低小散”正被一个又一个新项目取代,新兴产业聚势赋能,让老工业园区焕发新生。
产业动能澎湃,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也在加速布局完善。走进镇区,一幅更加宜业、宜居、宜游、宜养的新景象正走进现实。
这几年,随着长山河两岸风貌整治项目的“上马”,过去灰扑扑的浜岸,变身为群众喜爱的休闲公园、沿河健身步道和绿化小景,成为百姓健身休闲养心的网红“打卡地”。如今,石泾文创园、屠甸镇人才公寓、屠甸小学以及屠甸卫生院改扩建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一个更加充满活力的屠甸镇正跃然眼前。
屠甸镇石泾文创园效果图
屠甸镇人才公寓建设现场
在屠甸,蝶变的不仅是城镇面貌。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环境提升改善等为落脚点,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整治”行动在屠甸乡村上演。
恒丰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便是其中的缩影。该项目涉及8个行政村,旨在把“满天星”聚成千亩方、百亩方高标准农田,项目完成后也将进一步优化乡村空间布局,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在听取屠甸镇相关情况汇报后,于会游对该镇呈现的新变化给予充分肯定。于会游指出,在明年的工作中,屠甸镇要实现发展路径之变,既要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也要加快与濮院、海宁等周边地区构建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实现内外一体化协同发展。要实现产业生态之变,加快推动产业平台提能升级,围绕制造业引进创新人才,提升招商引资质量水平,打造小而美、专而精的产业园区。要实现城乡面貌之变,进一步推动城镇更新、建设和美乡村,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要实现文化文明之变,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绘制文明新图景,同时利用好名人文化,赋予“美篆屠甸”更多人文内涵。要实现组织体系之变,切实发挥好党建引领农村网格治理“1+365”屠甸模式作用,总结提炼经验做法,打造示范样板,引领全镇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向上向善向好而行。
来源|桐乡发布
记者|沈晓洲
摄影|沈泽瓴 爱桐乡APP拍客陈云仙
部分照片由屠甸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