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
富阳这2个地方分别入选
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和杭州市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最佳实践名单
一起来看
新登镇潘堰村
近日,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公布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其中,新登镇潘堰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新登镇潘堰村位于杭州市富阳区西部、新登镇西北部,有着“凌准故里、诗画潘堰”的美誉。境内302省道新淳线和县道潭三线穿村而过,美丽湘溪自北而南缓缓流经。2007年,潘堰村由原沈家、炉头、东山坞三村合并而成,全村区域面积5.43平方公里。2022年村集体收入220.9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5.12万元。
近年来,潘堰村先后获得第二批国家森林村庄、浙江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浙江省第二批未来乡村、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和杭州市第一批共富村、杭州市文明村等荣誉。
新登镇潘堰村始终坚持“党建强、发展强”的理念,有序推进村级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实现乡村有效治理,不断提升村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拆整环境,积极创建美丽乡村。环境舒适是乡村生活的最优品质。自2015年开始,潘堰村从“破”到“立”,全面实施村庄整治,还大力推进“五水共治”和“四好”农村路建设。同时,抢抓机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先行先试,自2017年以来,共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实施各类项目40多个,2022年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未来乡村创建名单。
产业兴旺,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也是乡村治理的物质基础。近年来,该村主动求变,寻找商机,共创办10家竹笋加工企业,年收购春笋3000万斤。竹笋加工产值达6000万元,年收益800万元。同时该村积极招引乡贤回归,创办木栖坊、川野食品2家杭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村民就业150余人。
村风和谐,有效提升治理能力。村风、民风和谐是乡村治理的最暖温度。2020年,建成面积150平方米的富阳区首个村级法治馆—潘堰村法治馆,建有法制宣传长廊和法制公园,营造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此外,村里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数字赋能,推进乡村智治建设。潘堰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2022年,潘堰村紧紧抓住创建浙江省未来乡村契机,建成了“文化传承数字馆”,在数字化建设和应用方面作了大胆探索实践,为未来乡村建设提供了样本。通过裸眼3D技术的沉浸式投影空间,打造拥有人文底色的“诗画潘堰”智慧场景。整个数字馆以全域旅游导览一张图为基础,以手机为载体,在潘堰村设置景点扫一扫,就能进行文化故事和历史渊源讲解,依托智慧旅游导览智能化信息系统,打造乡村智治共同体。
清廉村社,规范村级事务监督。群众参与是乡村发展和治理的最大活力。潘堰村充分利用“线上村务平台”“杭州市基层小微权力全过程网上运行平台”以及三务公开栏和村务开放日活动,进一步完善阳光村务机制;通过严格执行村级规范化各项制度,五议两公开,小微权力22条,村干部六不承诺等得到规范落实。通过村务公开栏、廉心报、线上村务、小队会等形式,定期对村务、财务、党务进行公开,对群众特别关心的事项进行公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洞桥镇
近日,市共富办公布杭州市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最佳实践(第二批)名单,经自主申报、领域初评、专家评审,共评选确定30个最佳实践,其中,洞桥镇的《洞桥镇“党建引领聚合力,抱团共“营”奔共富”》入选。
洞桥镇依托自然山水的本底优势和传统人文的氛围特色,紧紧抓住营地产业发展时间契机,围绕“营”在洞桥特色产业布局主动招引培育研学实践、新劳动教育等创新教育业态入驻,开启“营地+”跨界新实践,推动乡村美丽经济新发展。
“营地+集体”,打造“村企联动”产业群。创新建立村集体资产和区域资源联合入股机制,保障村集体“保底收入+创收分红”收益。目前,有7个行政村分别与7家营地开展合作。2022年,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89万元。
“营地+基地”,打造“利益联结”发展链。推动营地与民宿、餐饮、农业基地等主体建立互惠合作,为营地提供服务,带动培育本土店铺100余家,带动周边乡镇民宿、餐饮、特色农业等202家,一个以营地产业为核心的上下游企业产业链初具规模。
“营地+农户”,打造“同频共振”共富圈。建立《农事体验点名录库》,挑选符合“庭院整洁、信誉良好、意愿强烈、技能达标”要求的农户,由营地引流到农户家体验农事活动。目前,引导营员近5万人次参加农事体验活动,直接帮助村集体和80余农户增收240余万元。
截至目前,洞桥镇已连续两年举办中国营地大会,“营地+”成为第三批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促进共同富裕最佳实践案例。初步形成了以青少年、少年军两大营地为龙头,20多个各类业态营地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年均接待游客、营员60万人,联农辐射周边乡村民宿、采摘基地等110余家,帮助村民就业、增收1200余人,相关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增长15%、村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28%。
来源 | 富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