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00吨的“庞然大物”横跨大运河,航道、省道、高速在一座桥梁上“同框”;钢筋构件数字化加工,带模移动台车在智能摆渡……
这一幕幕奇妙的公路建设场景,刷新了人们的认知。很多人瞪大了眼睛:这是什么“赛博朋克(高科技的科幻风格)”?
在桐乡,公路交通建设早已褪去了以前人们眼中“粗大笨”的模样。在苏台高速公路(二期)项目建设过程中,桐乡大量运用“黑科技”,在确保施工安全之余,进一步提升了项目的安全性能和施工效率。
当公路遇见“赛博朋克”,苏台高速公路(二期)项目已不仅仅是一条涌动长三角的省际“大动脉”,更是一条“科技之路”。
11月21日,交通运输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进公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召开,这是时隔6年后浙江再度召开如此高规格的现场会。苏台高速公路(二期)项目作为重要观摩点,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介绍项目工业化建造、快速化施工技术、智慧梁场建设等相关经验。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王刚,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厅长蔡洪,嘉兴市领导李军、王慧琳,桐乡市领导于会游、王志军、姚毅军等出席。
桥梁,是道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苏台高速公路(二期)的建设中,如何横跨净宽65米的京杭大运河是项目建设的一大难点,加之南侧400米处又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罗家角遗址,更让罗家角大桥建设“难上加难”。
△跨长山河合龙
△崇新线
如何在不影响京杭大运河、罗家角遗址的前提下,实现项目又快又好建设?项目在前期对桥型结构、施工工艺等进行了充分研究论证,在全省率先采用双层钢箱组合梁设计,不仅满足景观造型、环境保护等特殊要求,其工期也由传统结构的12个月缩短至7个月,实现了航道、省道、高速在一座桥梁上“同框”奔跑。
更值得一提的是,项目通过BIM技术优化吊装节段、适配吊装机械,仅7个月就完成了双层钢箱梁的顺利合龙。相比传统钢桁架、拱桥结构,采用双层钢箱组合梁桥施工更便捷,工期至少节约5个月,封航时间仅48小时,大大减少对航道航运的影响。
△桐乡服务区效果图
罗家角大桥的建设探索,走出一条公路建设兼顾文物保护的新路径。而在大桥的南面500米处,一座现代化开放式立体服务区——桐乡服务区正在加速呈现,该服务区以“破茧为蝶”为设计理念,打造全省第一个高速公路综合立体TOD,进一步打开交通赋能城市未来的想象。
△TJ03标智慧梁场
有路便有桥,有桥就有梁。在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梁板制作的印象是“土里土气”,但当看见智慧梁场,恐怕得换一个新词——“震撼”。
走进苏台高速公路(二期)TJ03标智慧梁场,只见钢筋焊接机器人、智能液压模板系统等各种智能机械自动运转,轰鸣声传入耳中,却只有寥寥数位工人在操作。在这里,每一片梁板的诞生,从钢筋加工到混凝土拌和、浇筑,都实现了全流程数字化管控。
△带模移动台车
苏台高速公路(二期)全长44公里,全线桥梁占比达81.4%,需预制梁板15808片,项目探索桥梁构件工厂化生产建设模式,运用“物联网+数据分析”技术,为工程建设注入“最强大脑”,从安全、技术、施工过程质量、成品质量等方面全方位管理,实现自动化、标准化产梁。
△TJ04标智慧梁场信息化中心
相较于传统梁场,智慧梁场制梁周期从10天缩短为5天,制作时间节约50%,整体生产效率提高50%以上。在桥梁工业化的大力推进下,该项目也被列入浙江省加快推进交通建筑工业化试点项目。
据悉,苏台高速公路(二期)总投资约180亿元,是全国第一个县级自主投资的超百亿高速公路项目。项目全长44公里,主线北起湖州市,南接钱江通道,联络线连接杭州二绕,串联申嘉湖、练杭、杭州绕城西复线、沪杭、钱江通道北接线5条高速,建设2处综合商业服务区。预计2025年10月建成通车。
来源|桐乡发布
记者|沈晓洲
摄影|沈泽瓴 沈霄龙
部分照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