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9月,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杭州片区滨江区块获批以来,高新区(滨江)立足数字经济产业优势,坚持开放引领、推进制度创新,全力打造数字自贸先行示范区。三年来,滨江区块累计新设企业超1.8万家,实际使用外资超30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超2200亿元,税收超820亿元,跨境支付交易规模突破9000亿元,形成制度创新案例75项,国家级出口基地数量占全省的一半,滨江自贸起步良好、成效显著。
一、着力建设“中国数谷”
发布总体建设方案,举办“中国数谷”杭州峰会系列活动;揭牌杭州数据交易所,首发“数据合规流通数字证书”;成立“‘中国数谷’数据产业发展联盟”,出台《“中国数谷”数商企业认定标准及引育政策方向》,世界一流的数据产业集聚区扬帆起航。
二、探索数据跨境流动
挂牌成立全省首个数据安全实验室、数字贸易咨询服务中心、数据跨境服务联盟。帮助企业开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金融领域全国首个通过案例、全省首批通过企业均在滨江,全国首个线上数据出境合规预检系统也即将上线,并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外联APP试点。
三、加快数据资产改革
落地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杭州国际数字交易中心,发布全国首个数据知识产权质押团体标准、全省首个数据知识产权交易地方标准,发行全国首单包含数据知识产权要素的证券化产品。数据交易额突破15亿元,帮助7家企业实现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3000万元,让数据“知产”变“资产”。
一、发挥数字服务贸易优势
今年1-9月,全区数字服务贸易额达569亿元,全省占比30.2%,同比增长32%,居全省各区县第一。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在首批12家基地量化考核中,综合得分全国第一,相关经验作为首批创新案例向全国推广,并获评“全省十佳开放平台”。
二、创新知识产权服务模式
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打造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模式”入选2023年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示范最佳案例,深化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改革等两项经验入选第七批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向全国推广。
三、加强数字文化国际合作
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数字内容出口覆盖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之江一号”AI表演动画平台、“版钉”数字文化版权保护平台获评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第二批创新实践案例。刚刚公布的2023-2024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名单,滨江有6家入选,占全省1/4以上。
四、主动发声传播中医文化
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揭牌成立中国-新西兰中医药中心,实施“浙派中医”国际计划,组建“浙派中医”国际发展联盟,《中医无界》等2项经验获评全国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优秀案例。
一、持续优化通关服务
积极探索“云查检”监管模式;助力赛诺菲、富芯成功纳入“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试点,大华建成供应链协同智慧通关系统,“安智贸”实现实单测试,通关便利化水平得到提升。启用原产地签证陪跑工作室,上线全省首个浙里办RCEP税率惠企服务专区。
二、深化政务服务改革
推进“拿地即开工”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审批时间节省75%。启动全省新型研发机构科研系统职称自主评聘改革试点、全市首批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制造业领域比照认定试点,超500人受益。加快标准“一件事”改革,发布全国首个“三同”团体标准,完成全国首笔“三同”专项授信,开通全国首个区县级CCC免办审批通道。
三、加强金融科技创新
8家自贸支行挂牌设立,国家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外汇收付量突破40亿美元。推进连连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支持连连、乒乓等跨境支付企业织密全球支付结算网。
来源:滨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