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产业深观察:天台汽车零部件产业七大困惑如何破解?
----- 专访天台县经信局副局长吴慧强(上)
2023年是中国传统制造业向新型工业化转化的重要年份。日前,中央和国务院再次做了重要部署,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协同推进产业数字化,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总目标。
大格布局,重在落实创新,深度挖掘地方产业集群优势最具说服力。
享有和合文化圣地的浙江天台县,其现代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颇具竞争力,以产业集群形态跻身全国乃至全球。
为加快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按照浙江省政府高质量发展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决策部署,日前,推出了《天台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为深入了解天台县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台州产业深观察团队特别采访了天台县经信局副局长吴慧强,从多个层面做了剖析。
科技突出打造出特色产业链
汽车零部件产业是天台县的支柱产业。2022年产业实现规上总产值134.82亿元,规上企业数73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300余家,已发展成为具有高显示度的特色产业集群,先后被列入浙江省汽车零部件及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
特色基地、浙江省轨道交通和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示范基地、浙江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试点。
据吴慧强副局长介绍,天台县汽车零部件产业培育了一批在行业内极具知名度的企业和产品。拥有上市公司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隐形冠军”企业1家,省专精特新企业13家。
其中,银轮股份是中国汽车散热器行业龙头企业,产品产销量连续十多年保持国内行业第一,是国家第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天成自控是国内汽车座椅龙头企业,其铝合金骨架座椅和低成本领先地位;永贵电器的新能源汽车高压连接器及线束组件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在技术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并进入比亚迪、吉利、北汽、上汽、一汽、本田等品牌供应链体系;德斯泰生产的PVB中间膜实现进口替代,产销量占据国内首位;天铁实业和万胜智能分别进入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和充电设施领域,并完成基本布局。在汽车后市场领域,天台的汽车用品极具知名度,市场份额长期居世界第一。
科技成果突出,天台县坚持创新赋能产业,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这些科技成果助力银轮股份、永贵电器、天成自控等领军企业在细分领域跻身国际市场。近三年天台县累计开发 32 种省级新产品,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15 项: 产业链企业领衔或参与 358 项技术研发项目,攻克“卡脖子“难题 42 项,获得发明专利 93 项、国际专利5项,银轮股份“一种U型 EGR 冷却暴”获国家专利优秀奖,实现了天台国家专利奖项的突破。
目前天台县共拥有各类创新平台 15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家、省级企业研究院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6家、省级公共创新服务平台2个。创新平台有效支撑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在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新赛道切换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保证了天台汽车零部件在新能源汽车细分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7大困惑亟待破解
天台县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取得不斐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制约产业进一步提升,吴慧强副局长归纳了7大类型:
一是产业集聚效应不强。天台县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产品分属不同的整车系统,银轮股份生产的散热器属于发动机热管理系统,永贵电器生产的连接器及线束组件属于动力电池高压电气系统,天成自控生产的汽车座椅属于座舱系统,天铁实业的锂矿-锂化物产业链属于动力电池的材料。产品之间在材料、工艺、技术和设备方面没有互补性,难以形成配套和共性聚集,造成了相关产业链配套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企业难以产生集聚效应。
二是传统部件优势渐失。随着汽车新四化转型的变化,给天台传统优势零部件企业带来极大的冲击。天台具有一定优势的汽车V型传动带产品,由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和各大主机企业停止新内燃机的开发,而面临产品市场快速萎缩的局面。天台的汽车用品也因为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中西部低成本企业产品的竞争和知识产权纠纷增加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在天台当地的产值规模面临萎缩。
三是电子化智能化转型进展缓慢。由于全国各地密集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速汽车零部件产业向电子化、智能网联化等高新技术方向转型。而天台面的电子化、智能化转型产品明显缺失,即使是银轮股份、天成自控等龙头企业的产品电子化率也很低。在企业产品做精做强方面,天台的制造业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还存在诸多不足,如:产品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同质化竞争严重、细分市场的开发不足、关键环节中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
四是企业扩张域外为主。受限于山区地理环境带来的交通不便、土地资源紧缺和高新技术基础薄弱等客观因素,以及整车企业出于供应链考虑要求与整车生产基地就近设立生产基地、出于创新链考虑要求协同设计零部件高开发响应速度等主观因素,天台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扩张和新项目(产品)立项时很大一部分落户在天台域外,尤其是龙头企业的新能源业务,如银轮布局上海、天成布局湖北武汉、永贵布局四川绵阳、天铁布局安微庐江,不利于本地产业发展。
五是大型项目落地受限。整车、大总成等大型项目对当地产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受限于地处山区土地资源有限、交通运输不便因素以外,天台在招引大型项目落地时还存在着产业配套基础问题。
六是各级人才招引困难。随着高铁等公共交通的迅速发展,一线城市对人才的虹吸现象更加明显,中小城市各行业高、中端人才流失现象都愈发显著。天台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端领军人才、技术管理骨干和基础技能型等各层次人才均短缺。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汽车电子类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人员,天台的招引条件无法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相比。此外,随着中西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劳动力人口增速放缓,传统零部件和汽车用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招工难度与日俱增。
七是本地产业不成链条。天台本地汽车零部件企业基本为二级配套企业,产品大多数为产业链上游零部件级别产品,没有系统级总成产品,产品供应链较短,对本地中小微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显著,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并不能对本地产业产值增速起到叠加效应,对当地经济整体拉动作用不显著。
明确战略定位和实现目标
吴慧强介绍说,围绕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先进制造区域总定位,着力打造“三区”,即: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创新示范区、传统汽车零部件转型示范区、汽车零部件产业生态示范区。
到2025年,基本建成产业生态完善、产业布局合理、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打造全省未来汽车产业零部件配套基地。
一方面,力争实现规上总产值25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及零部件产值120亿;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系统及零部件产值30亿,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材料、充电设施及连接器产值30亿,传统零部件及汽车电子产值10亿,汽车用品产值60亿。
一方面培育超10亿企业8家,规上企业超120家,力争全行业上市公司达到7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培育2家以上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
三是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创新平台不断完善,创建省级以上研发机构 10 家以上,产业链企业 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不低于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超过75%,热管理系统、智能座舱等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累计突破行业“卡脖子”技术超过10项,布局研发未来前沿汽车技术不少于10项。
四是打造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达4个,建成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6个,力学培育未来工厂2 家,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达95以上,实现全产业关键业务环节数字化全覆益。 (周斌 徐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