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浙江省持续以服务外包为抓手,促进服务贸易出口,带动贸易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服务外包业态结构优化,产业规模、企业实力等显著提升。
目前,浙江已拥有杭州、宁波两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湖州、嘉兴、金华三个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近日,为进一步深度融入国际贸易体系,全力推动全省服务外包提能升级,省商务厅印发《浙江省服务外包提能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行动计划》提出
到2025年,浙江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达到1500亿元;知识流程外包(KPO)突破800亿元,信息技术外包(ITO)突破400亿元,业务流程外包(BPO)突破300亿元。
企业主体日益壮大
3年内培育服务外包龙头企业、生产性服务企业、创新型特色企业各60家,引进优质外资企业10家。
业务结构显著优化
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服务外包形态占比稳步提升,知识流程外包占服务外包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
积极吸纳大学生就业
全省服务外包从业人员数量突破50000人,硕士以上人才占比不低于4.2%。
服务外包质量、标准化程度显著提升
新获评国际标准认证数量超300个,企业安全性、可靠性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国际市场布局更加多元
离岸服务外包业务覆盖200个国际市场,服务外包占全球外包市场比重稳步提升,传统主要市场规模继续稳定增长,高端市场占比进一步提高。
《行动计划》提出,具体要落实好“青鸾”“白泽”“文鳐”三项行动,一起了解↓↓
开展“青鸾”行动,培育高能级本土企业
为推进服务外包主体培育,引培国际性龙头企业、生产性服务企业、创新型特色企业,开展“青鸾”行动。
对标头部企业,培育国际性龙头企业
对标国际服务外包头部企业,在技术攻关突破、规范化水平、服务质量和国际化程度提升等方面予以支持引导,提升核心竞争力,培育服务外包龙头企业。
对接行业需求,培育生产性服务企业
结合浙江块状经济结构特点,从制造业企业的迫切需求着手,培育研发、设计、营销等生产性服务外包企业。
组织优质生产性服务企业开展国际业务,开拓中东欧、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
对照产业前沿,培育创新型特色企业
围绕人工智能、元宇宙、大数据等创新技术领域,加大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探索。采用技术骨干股权激励、创新技术快速融资等方式不断加速新技术产业化探索。
鼓励头部企业通过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技术人员就探索性、创新性技术和商业模式进行创业,并优先收购创业企业、优先返聘创业技术骨干,进一步激发创新的活力和动力。
开展“白泽”行动,落户高质量外资企业
为获取优质国际资源,引进国际优质固链企业、国际优质补链人才,提升服务业标准,开展“白泽”行动。
针对产业链亟需,引进国际优质固链企业
针对性摸排产业链升级提质亟需的高水平技术、高水平服务,引入国际优质成熟企业,实现创新技术的快速体系化与产业化。
鼓励服务外包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争取更大自主权,加快融入本地生态,加深与当地产业联系的紧密程度,加速整体产业的快速发展。
针对创新链亟需,引进国际优质补链人才
面向全球引进更多国际服务外包中高端人才。探索建立境外职业资格单向认可制度,聚焦浙江数字经济、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建立境外职业资格和相应系列、等级职称的比照对应目录。
推动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居留许可“一件事办理”改革,缩短外籍人才工作和居留许可全流程办理时间。
针对供应链亟需,提升服务业标准
鼓励企业采用相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深化对标达标提升行动,聚集服务领域优势产业推动标准实施,强化以标准为依据开展行业管理,对标国际标准制修订国内服务领域标准。
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标准化建设,推动数字经济领域的企业、团体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开展“文鳐”行动,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
为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撬动社会资本支持、激发产业链条活力、拓展国际市场份额,开展“文鳐”行动。
创新运用金融手段,撬动社会资本支持
发挥浙江省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基金等政策性基金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入重点发展产业。高水平开创银企合作新模式,对于支持首创模式、首拓市场、首发新品的银行及金融机构予以风险补偿。
不断做优开放环境,激发产业链条活力
加快推动金融等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海关监管模式,迭代升级浙江省数字贸易“单一窗口”,加速推动外汇收支便利化等试点任务,落实离岸服务外包零税率或免税优惠政策。
持续搭建沟通桥梁,拓展国际市场份额
开展“投资浙里”全球大招商活动,高水平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等重点展会,积极推广省市共建驻外机构模式,优化全球海外招商网络体系。
《行动计划》明确,要将服务外包发展情况纳入全省商务系统考核指标体系。每月对各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服务外包数据进行晾晒,每年结合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对各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集中考核。
来源:浙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