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物、乡土建筑和历史建筑十佳、优秀案例名单出炉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站内

革命文物、乡土建筑和历史建筑十佳、优秀案例名单出炉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六大古都之一,杭州有着8000年文明史和5000年建城史,不仅有西湖文化景观、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等重要遗产,还有大量散落在乡村、城市之间的革命文物、乡土建筑和历史建筑,共同构成了杭州特色文化价值谱系。

为表彰一批在革命文物、乡土建筑及历史建筑中表现优秀的保护利用案例,经报名、资格审查、网络投票和专家评选等程序,现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各10个,乡土建筑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各10个。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革命文物十佳案例

01上城区—郁达夫故居(风雨茅庐)

风雨茅庐位于上城区大学路场官弄63号,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力的作家、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爱国主义者郁达夫在杭州的故居,现作为郁达夫生平史迹展览馆对外开放。郁达夫故居于2019年11月开始进行修缮,工程主要包括墙体粉刷修补、屋顶补漏、水沟清理等。

02拱墅区—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旧址

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旧址位于杭州市拱墅区环城北路197号,建于20世纪60年代末,现作为浙江展览馆使用。建筑外形借鉴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和当时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在保持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旧址原有建筑的历史风貌、外观结构、体型色调等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使用单位对主体建筑进行了修缮和改善:包括外立面修缮、主体结构加固、解决沉降问题;完善供电、给排水、消防、暖通、电梯等设备,消除安全隐患等。

03萧山区—衙前农协旧址(包括李成虎墓)

衙前农协旧址包括衙前农村小学校旧址、东岳庙、李成虎故居和李成虎烈士墓,位于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也是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发挥了宣传教育功能。2021年3月至2021年9月,衙前镇对衙前农小旧址、李成虎故居、东岳庙实施了建筑保护修缮、环境优化和展陈提升。2022年又对李成虎烈士墓实施了保护修缮和环境优化提升。

04余杭区—新四军随军被服厂旧址

新四军随军被服厂旧址位于余杭区鸬鸟镇山沟沟茅塘古村,现作为新四军随军被服厂旧址陈列馆使用。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当地政府对旧址本体进行保护修缮,对内部陈列展览进行提升。工程主要进行了屋面翻修、楼板更新、墙体加固等。该工程的实施消除了旧址存在的安全隐患,增强了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的互动性、体验性,同时也有利于打造余杭西部红色旅游品牌,促进余杭西部山区乡村振兴发展。

05临平区—中共鸭兰村支部旧址

中共鸭兰村支部旧址,位于杭州市临平区崇贤街道鸭兰村41号、42号南侧。目前,在中共鸭兰村支部旧址上建立了中共鸭兰村支部旧址陈列室及旧址广场,陈列室中展陈的主要内容围绕中共鸭兰村支部成立背景、发展经历、主要党组织发展历程等,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在临平境内开展的各项革命活动。2022年,以纪念支部成立95周年为契机,开展鸭兰村首届“红旅文化节”,充分利用鸭兰村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水乡文化等资源优势,打造文旅品牌带动特色产业发展,让鸭兰村精神成为共富样板建设的精神源动力。

06富阳区—受降厅

受降厅又称“侵浙日军投降仪式旧址暨千人坑遗址”,位于杭州市富阳区银湖街道受降村,是中国战区浙江及福建厦门受降区接洽日军投降的唯一地点和抗战胜利后全国16个受降点之一。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扩建受降厅为浙江省纪念抗战胜利专题纪念馆,总建筑面积约2600平方米,展陈有“侵略暴行”“不屈抗战”“欢庆胜利”“接受投降”“审判战犯”五部分内容。

07临安区—《民族日报社》旧址

《民族日报社》旧址位于杭州市临安区於潜镇后渚村鹤村自然村121号。旧址原为何家祠堂,建于清代,坐北朝南,三间两进,两侧设厢廊。2004年在旧址基础上建成《民族日报》纪念馆,2022年对旧址进行保养维护,修补归安部分阶沿石,修补墙面抹灰,翻修屋面,对所有木构件进行三防处理,一改修缮前漏雨、油饰脱落起翘和局部墙面霉烂的情况。

08桐庐县—引坑钟氏大屋

引坑钟氏大屋,位于杭州市桐庐县新合乡引坑村。大屋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后逐步扩建,直至清末形成目前的规模。近年来,大屋除延续原先的祭祖空间、公共厅堂功能之外,结合乡村振兴、红色研学等主题,成为公共文化、红色研学等活动场所,举办了新合索面文化节、大地艺术节启动仪式等大型活动,同时作为新合乡最大的古建筑对外开放展示,成为新合乡一个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09淳安县—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军政委员会茶山会议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军政委员会茶山会议旧址位于杭州市淳安县中洲镇厦山村茶山自然村。旧址原为方氏宗祠,建于清代,坐南朝北,三进三开间,硬山顶,砖木结构,抬梁式梁架,建筑面积216平方米,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依托先遣队转战故事,制定精品红色学习线路,辐射带动中洲镇其他乡村发展红色旅游,成功创建红色茶山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个红色旅游摄影根据地等,年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此外,纪念馆先后被评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社科联基地、省首批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基地和浙里红首批红色教育基地。

10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师北伐战争阵亡将士墓园遗址(血园陵)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师北伐战争阵亡将士墓园遗址,又称血园陵,位于杭州市西湖景区南高峰。2011年属地管理单位对陵园进行整体整治和保护修缮,基本恢复陵园原有形制格局,并对公众开放。截至目前,血园陵累计接待党员廉政红色之旅、市民公益祭扫、中小学生第二课堂、红色主题教育等各项活动人次3万余人。为讲好文物背后的革命故事,还特别建成一支为市民提供游线咨询和讲解服务的志愿者队伍,为参观者提供更优质人文服务。

革命文物优秀案例

01拱墅区—浙江省第一师范旧址

浙江省第一师范旧址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凤起路238号的杭州高级中学贡院校区。浙江省第一师范旧址是浙江省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杭州市廉洁文化教育基地、杭州市重点涉外单位、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基地、首批杭州红色博物馆联盟成员单位,依托于百廿名校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在省内外具有极高知名度。

02萧山区—葛云飞故居

葛云飞故居位于杭州市萧山区进化镇云飞村山头埠自然村,坐西朝东,三合院式院落,现作为葛云飞故居纪念馆使用。纪念馆不断丰富展陈图文版面,增加实物展品,添置共享讲解器,完善互动环节,力求游客看得懂、记得住、有感触、有体验。2019年8月至12月,葛云飞故居进行了保护修缮。开馆至今,吸引游客参观2万人次,成为进化镇网红打卡地和文旅融合的典范,有效带动了进化镇的乡村旅游。2022年5月11日,浙江省文物局将葛云飞故居纪念馆公布为浙江省第一批乡村博物馆。

03萧山区—后郑农会旧址

后郑农会旧址位于杭州市萧山区戴村镇戴村村后郑自然村,占地面积145平方米,建筑面积293.4平方米,现作为金萧支队萧山纪念馆使用。该建筑于2020年启动修缮工程,复原坍塌部分,修缮木结构、墙体、屋面与楼地面,完善水、电、防火等设施设备。在保护修缮的同时深入挖掘文物建筑背后的价值内涵,深化活化利用。

04余杭区—中共西镇区委旧址

中共西镇区委旧址位于余杭区仁和街道花园村林家㘰55号民宅南,现作为中共西镇区委旧址纪念馆使用。坐北朝南,五间二层重檐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期间,对旧址进行了以下修缮工作:对内外立面进行翻新、屋顶翻漏、线路改造、木结构维修及更换、围墙加固等,同时进行展陈提升、景观绿化提升改造、道路提升改造等。

05余杭区—中共临余工委旧址

中共临余工委旧址位于径山镇双溪村双溪自然村双溪路125号,现作为中共临余工委旧址纪念馆。建筑布局规整,结构合理,牛腿、门窗等做工精细,雕刻人物、花草等纹饰。2019年2月至2019年9月,对中共临余工委旧址进行了整体修缮,恢复了古建筑的历史风貌。修缮内容包括楼板更新、补配,坍塌墙体重新砌筑,木结构个别更换、局部修缮加固,屋面整体翻修,门窗整修等。并增加灯光、语音看展、微缩场景、会议旧貌、文创自动售卖机等,利用数字化手段做好文物保护、活化利用,让这座百年老宅重新焕发生机,为爱国主义和优良传统教育提供了重要场所,成为余杭区又一重要的红色教育主题展馆。

06富阳区—郁达夫故居

郁达夫故居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街道达夫弄1号(郁达夫公园内),砖木结构,三开间两层楼房,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15.97平方米。近年来,郁达夫故居挂牌成立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杭州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杭州市第二课堂活动基地、杭州市悦学体验点等,通过充分挖掘郁达夫故居的人文资源,做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郁达夫故居红色资源教育作用,让孩子们在红色历史中汲取营养。

07富阳区—中共江南县工委、县政府成立旧址

中共江南县工委、县政府旧址,位于杭州市富阳区常绿镇双溪村席草坞自然村16号。旧址所在房屋为章德银宅,清代建筑,坐西北朝东南,石木结构,硬山顶,由厢房、天井、正房组成,占地面积约213平方米。中共江南县工委、县政府在富阳和平解放与接管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旧址是重要历史见证。2019至2020年、2022年分别对旧址进行修整加固及整治提升与展示利用工程,将旧址打造成中共江南县工委史料陈列馆。

08临安区—龙井桥烈士纪念碑

龙井桥烈士纪念碑,位于杭州市临安区龙岗镇龙井桥村龙王岭。龙岗镇龙井桥村是革命战争年代昌化地区最早有中国共产党活动的地方,龙井桥烈士纪念碑正是这段红色历史的宝贵遗存。龙井桥烈士纪念碑目前已成为临安区、龙岗镇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群众经常前往龙井桥烈士墓瞻仰先烈,回顾革命历史。

09建德市—童家祠堂

童家祠堂位于杭州市建德市大洋镇大洋村,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坐北朝南,硬山顶,三进五开间,占地面积720多平方米。现作为浙西革命史料陈列馆展馆使用,先后被评为建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中小学生研学旅游教育基地,依托“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结合重大纪念日、节日、主题党日、团日节点,采取教育研学、主题宣讲、知识竞赛、板凳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扬革命故事,激活红色氛围,目前已开展相关活动200余场,接待群众超过10万人次。

10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杭州辛亥革命烈士墓

浙江辛亥革命纪念馆位于南天竺凤凰岭,1991年辛亥革命80周年,市园文局在墓区中央建造了辛亥革命烈士纪念碑及烈士群雕像。浙江辛亥革命纪念馆于1993年破土动工,建筑面积266平方米,1997年10月10日正式对外开放。是杭州市第二课堂教育基地、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固定主题党日活动点。

乡土建筑和历史建筑十佳案例

01上城区—南瓦子巷15号建筑

南瓦子巷15号建筑位于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南瓦子巷15号,建于20世纪20年代,建筑面积681平方米,坐西朝东,为两层木结构传统民居建筑。现作为“新苗中医门诊部”使用,开张一年多来,门诊部不仅方便了周边群众的就医需求,还因其独具特色的中医技术项目,吸引了不少热衷于传统中医文化的市民远道而来咨询与问诊。南瓦子15号这处老建筑,在中医文化之光的照耀下重新绽放,向世人展现出传统民居的别样现代之光。

02拱墅区—杭州氧气股份有限公司建(构)筑物群

杭州氧气股份有限公司建(构)筑物群坐落于杭州市拱墅区东新路。厂区由七幢大小、形制不一的大空间厂房、车间组成,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反映了新中国杭州工业发展历史。2017年至2020年,对杭州氧气股份有限公司建(构)筑物群实施保护修缮与活化利用提升工程。通过安全提升、文化传承、空间改造、功能活化、绿色环保五个方面的提升,把杭氧打造为武林之星博览中心,最大限度地展现老厂房的历史风貌,实现原杭氧老厂区的保护利用。

03拱墅区—杭丝联建筑

杭丝联建筑位于杭州市拱墅区登云路南侧,京杭运河东侧,包括一栋丝织车间和两栋仓库。杭丝联建筑具有典型的工业文化特征,是杭州工业发展历史上的标志之一,体现了新中国初期的厂房和仓库形制。现作为“丝联166”文化创意产业园使用,通过举办多元化活动,连结社区、公众记忆、城市文化与生活,打造杭州运河打造开放的设计与创意交流平台,吸引了众多公众参与,更多的市民来这里体验创意文化,同时感受曾经的工业气息。

04西湖区—弥陀寺建筑群

弥陀寺建筑群,坐落于杭州市西湖区保俶路与体育场路交界东南方弥陀寺公园内。如今,弥陀寺公园作为北山街道综合文化站的所在地,内有文化分馆、图书分馆、非遗展示馆、书画室、电子阅览室、影视播放室、文物历史展示厅、多功能活动室、文化办公楼以及健身场地等功能区块,已成为集北山区域意识形态宣传、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脉延续、市民修身养性、群众文化集聚、社会综合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文化公园,并充分利用相关功能区块开展各种特色工作。

05萧山区—管村村458~462号民居

管村村458~462号民居又称“皋记墙门”“章力耕老墙门”,位于萧山区楼塔镇管村村,建于清代,建筑占地面积404.8平方米,建筑面积692平方米。2021年管村村458~462号民居作为楼塔古镇首个村级书画艺术馆——“奇龄书画艺术馆”投入使用。馆内设十多个展厅,展陈着管村村乡贤创作的书画作品100余幅,举办了“大美楼塔”书画作品展等多项活动,为管村村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厚植文化土壤,助力乡村振兴,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展现了较高的社会价值。

06余杭区—胡家祠堂

胡家祠堂,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泰峰村南涧8号,始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坐北朝南,二进五开间单层单檐木构建筑。2022年,余杭区正式启动胡家祠堂修缮工程,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有依据地修复原状,保持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胡家祠堂作为书法文化基地,致力于打造市级“书法村”,为繁荣发展当地书法艺术作出积极贡献。

07临平区—何思敬故居

何思敬故居位于杭州市临平区塘栖镇西横头街27-4号,建于民国期间,主体为三间两进两层砖木结构建筑。改造后的何思敬故居更名为“何思敬纪念馆”,于2019年7月1日正式开馆,对公众免费开放。何思敬纪念馆开馆当日由何思敬女儿何理良同志揭牌。展馆先后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授牌教育实践基地、第二批浙江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基地、杭州市社科普及基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红色资源打卡点等荣誉。

08淳安县—海瑞祠

海瑞祠位于淳安县千岛湖中心湖区龙山岛,以风光旖旎的国家5A级景区千岛湖为依托,集自然景观和廉政文化为一体,成为千岛湖标志性人文景点。2021年8月至2021年12月,当地政府对海瑞祠进行了保护修缮,工程内容包括重做屋面防水,更换屋面破损瓦件,更换霉烂严重的木梁架、檩条、椽子等,重做油饰,清理、修补墙体内外粉刷层等。

09桐庐县—深澳建筑群之继述堂

继述堂位于浙江省桐庐县江南镇深澳村,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深澳建筑群的组成部分。深澳建筑群之继述堂每年不定期举办6至8个摄影主题展览,举办各类培训、讲座及艺术交流活动。现作为江南古村落景区近年来打造“深澳百匠艺术街区”中的特色亮点项目之一,成为江南古村落景区古建筑打造文化产业的有效载体,充分发挥了文物建筑在活化利用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0建德市—翁底翁氏民居

翁底翁氏民居,位于大同镇潘村村翁底自然村。建筑坐西北朝东南,二层砖木结构,硬山顶双坡屋面,五花山墙。2020年,当地政府对翁底翁氏民居进行了修缮,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拆除后期搭建、翻修屋面、修复破损的墙体和木构架、恢复三合土地面等。工程严格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按照“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艺、原做法”进行修复,修缮后的民居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貌,现作为潘村村民俗文化展陈馆使用。

乡土建筑和历史建筑优秀案例

01西湖区—黄龙饭店

黄龙饭店位于西湖区曙光路120号,始建于1984年,1988年开业,为程泰宁院士设计。黄龙饭店经过历次修缮,近年,在秉持着打造“引领现代奢华体验”核心品牌的理念下,杭州黄龙饭店有限公司对黄龙饭店实施了改、扩建工程,现在,黄龙饭店已成为一家拥有全方位高科技智能体系的智慧型商务会议酒店,有着现代奢华的舒适环境及独树一帜的江南庭院设计,是宾客放松休憩、激发创意的理想场所。

02余杭区—双联村孟坞79号民居

双联村孟坞79号民居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双联村孟坞79号,建筑坐南朝北,二进院落格局,高围墙,北侧墙面书毛主席语录。保护工程完成后,通过历史文化挖掘、展演、民俗活动、亲子游园等形式,将文化深植双联村孟坞79号民居当中,用建筑讲历史,用活动活文化;抓住党员、乡贤、青少年3个层级,打造民居党建阵地、“同心荟”阵地、青少年科普阵地。

03余杭区—朱家台门

朱家台门位于杭州市余杭区闲林街道闲林埠老街内,三进二层建筑,面积1154.84㎡,建于清代,系当时“闲林四大家”之一的朱家宅院,故名朱家台门。修缮后,三个庭院展现了春夏秋冬四季风景,一步一景。同时工程利用朱家台门建筑空间改造成古风公共图书馆——“林下书院”,现书院共有藏书11000册,阅读席位80余个,每个空间都提取古朴雅致的词汇作为名字,表明文化内涵的同时,较好地突出了书院风格。

04富阳区—富春街道春江第一楼

富春街道春江第一楼位于富春街道东面的鹳山南麓,坐北朝南,始建于清代。春江第一楼原有三层。清朝咸丰年间毁于战火,同治年间重建后改为两层,由清代名宦周凯的后裔周宝善书写匾额。在改造升级的基础上,富春山居集团将春江第一楼场馆打造成书咖,集图书阅读、文创展示、文化活动、品茶观景、社交等为一体,在鹳山营造书香氛围,积极打造“书香富阳”。

05富阳区—中共新登县叶家村党小组旧址

中共新登县叶家村党小组旧址位于杭州市富阳区万市镇何务村叶家自然村,是抗战时期新登县境内最早的也是唯一的党组织。2021年,当地对房屋进行保护提升,修缮加固了局部开裂、倾斜的墙体,恢复了建筑原貌;同时开展展示利用工程,将建筑打造成中共叶家党小组纪念馆。作为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教育场所,当地将旧址作为“跟着红色地图学党史” 红色研学线路中的重要点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凝聚全镇党员群众红色情怀。

06富阳区—潘氏友于堂

潘氏友于堂位于富阳区湖源乡窈口村中央,占地面积约1980平方米,建于清嘉庆年间。厅堂三进八厢,东西各有抱屋,结构严谨,层次丰富。2021年1月至6月,富阳市史志办公室和湖源乡人民政府修缮友于堂,并将邻近的树滋堂遗址修复后合并利用。依托两处建筑,分别打造“金萧支队纪念馆”和“金萧支队整军整风展”。纪念馆的建成与开放对铭记革命历史、挖掘红色资源、夯实“红色湖山”品牌建设、完成湖源乡红色旅游全面提质具有重要意义。

07临安区—郤家祠堂

郤家祠堂位于杭州临安区指南村中部,建筑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始建于清代,坐北朝南,三合院式,面阔三间。2013年,指南村围绕“文化殿堂、精神家园”的要求,将以郤家宗祠为中心的指南村民居建筑群布置成指南村文化礼堂。2015年至2019年,临安区对郤家宗祠主体建筑进行修缮,工程内容包括木结构修缮、重铺屋面、防虫防腐等。

08临安区—水南梅大娜民居

水南梅大娜民居原位于临安市昌化镇双塔村水南自然村,建于民国三十四年,坐西南朝东北。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修缮后引入国石艺术及浙西民族文化内容展示,命名为“昌化印象馆”,于2019年对外开放。2019年6月,昌化镇政府与浙江每石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合作,对印象馆三层楼内容进行了更新、补充和完善。

09桐庐县—欧家厅

欧家厅位于杭州市桐庐县百江镇百江村,始建于清代,现存建筑为三合式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坐东朝西,由正厅、四厢房及前、后天井组成,总占地面积31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83平方米。现作为桐庐百江人开国少将叶长庚革命事迹陈列馆使用,在不断推进“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深挖红色优势”中使红色文化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红色经济。

10建德市—杨桥杨氏宗祠

杨桥杨氏宗祠,位于杭州市建德市大洋镇杨桥村村中心。该宗祠始建于明朝中期,占地面积452平方米,坐北朝南,共三进,传统砖木结构,硬山两坡屋顶,石库门。2019年,杨桥村对该建筑进行了整体修缮,内容包括:翻修屋面、维修或重砌墙体、更换或修补木构件、整修天井等。修缮后的建筑,作为大洋镇杨桥村书法展陈馆使用,通过杨氏宗祠的活化利用,杨桥村还获评杭州市书法之村。

革命文物及乡土建筑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

“杭州市革命文物及乡土建筑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优秀案例”评选活动自2023年1月开展以来,得到全市13个区、县(市)积极响应,甄选出杭州市近年来在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方面最具代表性的革命文物、乡土建筑和历史建筑。

为第19届杭州亚运会的顺利召开贡献一份文博人的力量,并借此机会向世界展示杭州古建筑在新时代焕发的新活力。杭州各区、县(市)文物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供了丰富详实的基础资料;广大人民群众热情参与、踊跃投票,特此致谢。最后,感谢全体文物工作者对杭州市文物保护利用事业长久、辛勤地付出。

来源:杭州市文物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中心

推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