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产业深观察:小微金改试验区改革破解金融服务七大难题
浙江
浙江 > 城市 > 台州 > 正文

台州产业深观察:小微金改试验区改革破解金融服务七大难题

台州产业深观察:小微金改试验区改革破解金融服务七大难题

———对话台州市金融办副主任林敬萍(下)

在小微金改试验区改革实践过程中,台州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针对小微金融服务体制机制等根本问题,通过扎实推进“一平台一基金五机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形成“金融生态良好、市场竞争充分、‘两小’互动有效、金融创新活跃”的小微金融服务体系,小微金融服务实现了增量扩面降本增效。

全市小微贷款户数由2015年末的24万户增加到2022年末的57.8万户,覆盖率大幅提升;小微贷款的余额实现翻番,达到了6689亿元;小微贷款余额占比48.63%,高于全国近20个百分点;全市信用和保证贷款占比由40%增加到54.43%,融资难有效化解;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从1.58%下降到0.42%,资产质量位列全省前茅。

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

据林敬萍主任介绍,在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方面,一是政府主导,打破信息孤岛,设立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有效汇集了30个部门118大类4000多细项,81余万家市场主体4.58亿条信用信息,免费提供银行使用,使贷前调查成本从户均20小时、400元左右降低为零,被央行领导称为小微企业征信服务的“台州模式”。

二是深度开发,丰富应用场景。开设线上融资对接系统,截至2022年末,平台促成融资对接91911笔,成功融资1432.09亿元。利用平台数据建立无贷户名录库,有针对性地推进首贷户拓展工作。全国率先开展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推进贷款试点和数字金融赋能初创期科技企业试点,台州2021年小微企业信贷领域信用评级数量约占全国的1/3。在平台基础上,率先构建“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多跨协同”的台州数智金融综合应用,不断丰富绿色、科创、三农等数字金融应用场景。

三是数据上链,促进成果共享。2020年12月,台州共享平台作为全国首批地方征信平台纳入长三角征信链试点,实现全市25万多家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上链,实现在长三角更大范围内的数据共享,促进台州小微金融服务“走出去”和异地资金“引进来”。平台已接受全国各地380多批次考察团的学习考察,成功复制推广到浙江部分地市及四川、福建等地。

破解企业增信难

在破解企业增信难问题方面,她说,一是坚守非营利性质。采取“政府出资为主、银行捐资为辅”的方式,设立中国大陆首个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基金年担保费率不超过0.75%,且不附加收取额外费用或增加第三方担保。创新推出共富惠农保、渔业保、人才担、科技担、外汇保等25款低保费低门槛的专项担保产品。

二是构建上下共建模式。以国、省、市共建方式,开展信保基金扩容,将基金规模从5亿元扩至12.08亿元。2020年11月,在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首批投资入股的地级市基金综合考评中获第1,获国、省两级财政1.6亿增资,并正式以公司化实体运营。信保基金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省融资再担保有限公司、合作银行建立“4222”风险分担机制,形成了国省市县高效协同机制,有效提升放大效应和风控能力。

三是服务规模全国领先。至2022年末,信保基金在保余额174.87亿元,融资担保放大倍数13.54倍,累计服务企业4.65万家,累计承保800.98亿元,累计代偿率0.78%,平均费率仅0.68%,放大倍数、覆盖面、代偿率、费率等主要指标均居全国地级市政府性担保机构前列。台州信保基金被推广复制到国内10余个地区,实践经验也被国家担保基金多次借鉴,基金运行规范成为省级团体标准,成为全国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典范。

破解小微企业抵押物不足

据介绍,在破解小微企业抵押物不足问题方面,一是率先开展商标专用权质押融资试点。2015年,台州在全国率先开展商标质押融资地方试点,2016年6月国家工商总局在台州召开经验交流会,推广台州经验和做法。率先开通国家商标局与台州受理点的数据专线,理顺登记、评估等关键环节,创新推出线上办理服务。至2022年末,全市办理商标质押登记3735件,累计实现商标质押融资483.3亿元,办理量约占全国30%。

二是探索拓宽无形资产质押体系。开展全国首个动产质押融资试点,探索以二手车、设备质押等创新型担保物融资为突破,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积极开展应收账款、股权、排污权、专利权、海域使用权、承包土地经营权等各类权利质押融资。至2022年末,全市共发放商标权、专利权、排污权、应收账款等四类无形资产抵押贷款16135笔、1850.81亿元。

破解银企对接不精准

在破解银企对接不精准问题方面,林敬萍介绍,一是微贷技术独特。辖内银行机构设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400余家,22家地方法人银行不断创新微贷技术,形成了“小法人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两小”特色金融服务模式。三家城商行实行社区化、模型化、便利化的经营策略,实施“两有一无”低门槛信贷准入模式(有劳动意愿、有劳动能力、没有不良嗜好),以“三贴近”服务形式(产品贴近需求、服务贴近客户、机构贴近市场),满足小微企业多元化、特色化、差异化融资需求。三家城商行小微金融商业发展模式和微贷技术已在全国多个省市成功复制,在台州辖外设有601家分支机构、239家村镇银行总行及分支机构。

二是小微信贷特征鲜明。三家城商行小微企业(含个人经营性)信用和保证贷款占比均超过70%。三是数字化技术先行。台州银行等地方法人银行在全国率先建立以大数据为支撑的批量授信“信贷工厂”,移动办贷(PAD终端),以“数据驱动、线上流程、行业专家、现场交叉”改造提升“三看三不看”传统风险识别技术(不看报表看原始、不看抵押看技能、不看公司治理看家庭治理),形成“跑街”和“跑数”有机结合的审贷授信新机制;同时还创新搭建“生意圈”“生活圈”免费线上平台,通过数字金融赋能小微企业与零售商户线上化经营,增强了小微金融服务的精准化和粘合性。

破解政银联动不协同

在破解政银联动不协同问题方面,一是尊重地方法人银行市场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在引导市场服务小微企业过程中,正确把握政府与市场边界,在地方小法人银行的管理上,台州市委市政府秉持开明包容的态度,真正做到了“参股不控股、放手不撒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二是率先实施“政银联通”工程。将涉及工商企业登记、社保就业登记、不动产抵押登记等领域 173个事项接入全市银行窗口一站式代办,实现“政府少投入、银行增客源、群众得实惠”三方共赢。

三是强化社会信用建设。成为全国第二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2020年7月实施全国首部信用促进地方性法规《台州市企业信用促进条例》。

四是注重理论研究应用。设立台州小微金融学院、浙江(台州)小微金融研究院,注重小微金融服务人才培养培训,与合作银行联合创新小微金融本科生培养;编制全国首个小微金融指数,为政府服务企业决策、金融机构精准服务小微企业、监测防范小微企业运行风险提供指导和参考。扎实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标准化”国家级试点建设,原创发布“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信用信息服务规范”、“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运行规范”等十项标准,构建起富有台州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标准化体系。

破解降本减负落实不快

在破解降本减负落实不快问题方面,林主任介绍说,一是探索地方财政与银行让利联动直达惠企新机制。出台“金融支持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18条”,推进金融稳企纾困,推动稳进提质。2020年在省内首发规模1亿元的“抵息券”,市县两级财政与12家地方法人银行按1:1出资,用于受困小微企业抵扣贷款利息,共撬动贷款392亿元,惠及企业27135家。

二是发挥好货币政策的牵引作用。充分利用支农支再贷款、再贴现和两项直达工具惠及小微企业,推动法人银行办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和发放信用贷款,金额居全省地市第1;2022年转换设立的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激励金额居全省地市第1。2021年以来发放再贷款321.18亿元,带动引领利率持续下行至历史低位。

三是着力解决续贷转贷难、首贷难等问题。推进“零门槛、零周期、零费用”无还本续贷,至2022年末,全市办理无还本续贷余额达1074.05亿元,同比增长29.34%,规模居全省前列。2021年以来,持续开展首贷户拓展专项行动,累计拓展小微企业首贷户2.85万户。

破解银企资金来源难

在破解银企资金来源难问题方面,一是做优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和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机遇,深入实施“凤凰行动”和上市“100行动”,推动企业“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市做强”,为企业提质升级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在浙江股交中心创新设立“台州小微板”,探索打造“双创苗圃板”,着力培育科创型企业,使之成为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是资本市场“台州板块”做大做强。试验区设立以来,全市新增上市公司38家。全市上市公司达71家,A股上市公司67家、继续保持全国非省会地级市第4位。全市新三板挂牌企业45家,省股交中心挂牌企业1123家。

三是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引导作用。设立台州基金创新园区,出台《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台州基金创新园区扶持政策的若干意见》,积极引进培育各类投资资金。发挥政府产业基金的引领撬动作用,引导基金投向以科创型、人才型为重点的台州本地实体企业。

四是拓展银行主动性负债和资产证券化渠道。至2022年末,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发行同业存单、大额存单、永续债、专项金融债、二级资本债等主动性负债产品、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1万亿元,为同期新增存款的1.3倍。台州银行成为全国首家发行永续债的城商行,泰隆银行是全国首家发行小微绿色金融债的银行等。

 (周斌 徐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