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山海为远,心连千里共好|支教校友伉俪创新“一课双师”云端课堂

不以山海为远,心连千里共好|支教校友伉俪创新“一课双师”云端课堂

近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高级中学的班玛仁真同学被浙江援川张璐老师的生物课深深吸引了。“我从没听过这样有趣的生物课,”班玛仁真说,“张老师讲《DNA的结构》的时候,另一位丁老师也出现在课堂上,他是在线上跟大家对话;张老师在线下课堂给同学们组织实验和指导。而且我们还听说,丁老师是张璐老师的爱人,也曾是一位支教老师!”

校友夫妻接续支教,创新课堂

张璐是浙师大06级生物专业校友,她的爱人丁正中是05级初阳生物专业校友。大学毕业后,两人先后在金华艾青中学生物学科任教。2020年,丁正中首先赴西藏拉萨那曲高级中学支教,在他返回工作岗位后的2022年,他的爱人张璐又踏上去往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高级中学的支教之路。

君在长江头,我在长江北。张璐萌发支教的念头是到西藏那曲看望正在支教的丁正中。因为是同专业,她还给当地学生上了一节课。来自藏区凛冽的大风和淳朴厚重的民俗都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去支教”,张璐这样和丈夫讲,丁正中沉默了一下,“如果你想去,家里交给我,我会支持你的。”

困难比想象地还多。四川丹巴县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四面都是山,除了没有台风和海啸,所有的自然灾害在这里能建成“中国地质灾害博物馆”。当地有些能力的家长都把孩子送到了成都、绵阳等大城市。留在本县的孩子,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学习动力不足,用张璐的话说“要讲最基础的,现成的学习材料不一定用得上,要额外找练习和材料,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怎样调动学生的兴趣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呢?张璐想到了最亲密的战友丁正中。虽然家里和单位的担子更重了,但他还是欣然应允“藏区的孩子淳朴善良,他们值得看见更大的世界。”张璐说,他有这个情结,总觉得跟藏区的孩子有缘。

接下来,伉俪二人设计了深度融合的“线上线下同课同上”模式。两人分工合作,线上的丁老师负责课程开发、教学设计、知识讲授、重难点解析的任务;线下的张教师负责课堂组织、即时点评辅导、个性化指导、课堂总结等任务。

云端共上一堂课,师师联动

线上课堂开始了,远在浙江金华的丁老师担任线上主讲教学任务,围绕DNA亲子鉴定的生动情境,引入DNA应具有什么样的结构才能与此功能相适应的主题;巧用科学史,深入浅出,层层推进,让学生沿着科学发展的进程,逐步构建出DNA的结构模型。

紧接着线上线下两位老师共同梳理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内容,从“链、内外、配对”三个层面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提升。

最后由线下张老师组织学生利用自制材料自主构建DNA实物模型,进一步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沟通心得。

整个课程之中,学生们都听得很认真,那位远在浙江讲课只在视频里露脸的丁老师让同学们觉得很新奇,“浙江老师讲课很吸引人,他一上来就讲个故事,我们都很喜欢听”班玛仁真说“我和同学们都觉得这种课堂形式很新颖,很感兴趣,不知不觉就把知识都学进去了。”

线上同研教学法,校校相牵

与此同时,甘孜州丹巴高级中学与金华市艾青中学的老师们也在密切关注着这次课程的开展。当两位老师确定好《DNA的结构》课目后,金华艾青中学生物组开始研究制订教学计划,依托该校深度集体备课平台线上同研课,形成共案。两位教师通过学情交流、知识分享、教学预设构思交换,共研教案教法;多次思维碰撞,博采众长优势互补,达成最优教学共识。

而丹巴高中各学科组的老师们更是全程观摩学习了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老师们全神贯注,边聆听边记录。课后,听课的老师与执教教师进行了充分交流和研讨,共同探讨接下来“一课双师”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进策略,并对如何依托合作进一步深化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方法进行了深入地交流。一位听课老师表示,“‘一课双师’同教的方法别开生面,极大地开阔学生视野,充分调动了学生兴趣,深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双师课堂同教打通了课堂的地域阻隔,实现了网络教学与现场?教学的有机融合,进一步促进了优质教育的资源共享。丹巴县高级中学金惠忠校长是浙川山海情“组团式”教育帮扶支教校长之一,还是浙师数学专业99级校友。他对此次活动形式非常肯定,“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浙江的优质教育资源,以信息技术赋能教育共富,实现教学同频共振。目前我们正在进一步加强金华和丹巴的教学联系,坚持‘输血’和‘造血’并重,力促助推教育帮扶工作精准、有效、可持续发展。”

四川甘孜州丹巴县和浙江金华有70分钟的时差,晚上8点,一天的夜晚才会降临。在督促学生晚自习的同时,张璐常常会思念远在浙江金华的亲人。打个视频电话问候父母,看看儿子,更多的是和丁正中老师聊聊当天的生活和学科工作。

“想到要做‘一课双师’课堂,是因为我们两个每天教学的进度差不多啊。”张璐笑着说“从大学到工作,因为是同专业嘛,我们的节奏一直差不多。最怀念的要数在浙师的时光,初阳湖、新月湖、北门、杏园食堂……每个地方我都历历在目,那时候最喜欢的就是一起窝在图书馆,看书、写作业一起等太阳下山.....属于生物人的浪漫就是做实验吧,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等待实验结果的显现。”

人生就像一场实验,在不断地尝试中明晰方向,提升价值。去支教,是这对伉俪共同的心愿。在山区播种明天,传递希望,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改变正在大山深处悄悄发生。

浙江师范大学 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