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政协委员林福江:激发民企活力 以“扩中”“提低”改革凝聚共富动能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台州市政协委员林福江:激发民企活力 以“扩中”“提低”改革凝聚共富动能

“扩中”“提低”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在民营经济活跃,产业工人众多的台州市,此项利企、利民的改革政策落实得怎么样?台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林福江在调研中发现,无论是民企对政策的理解,还是在政策体系的执行方面均不容乐观。对此,林福江向台州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提出建议,应进一步激发民企活力,以“扩中”“提低”改革凝聚共富动能。

在今年年初举行的台州市六届二次党代会上,台州市委把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纳入今年十大改革任务,打造各类英才汇聚的高地和外来人口友好型城市。在林福江看来,产业工人是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基,如何提升产业工人的吸引力,推动“扩中”“提低”为主线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但是,在市工商联对全市103家(其中规上企业65家)制造业企业的调研中发现,民营企业在落实“扩中”“提低”改革方面存在对政策内涵理解不够全面、政策支持体系仍需优化、落实措施有待进一步深化等多方面问题。

调研显示,企业普遍对实施“扩中”“提低”改革,健全现代化产业工人的薪酬机制,打造育人、用人、留人环境的长远规划缺乏清醒认识和深入了解,19%的企业甚至认为应该是政府做事,会增加运行成本,只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做。对“扩中”“提低”政策有深入了解并积极探索的企业仅占29%。

尽管近年来党委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支持企业落实“扩中”“提低”,但在执行中仍存在打折扣的情况,企业的期待值和获得感有落差。调研中,84%的企业希望能在政策奖补兑现、税费减免方面有更好的落实。同时,78%的企业认为员工就医、就学、就业环境确实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与职工的期望相比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林福江说,在走访中发现,上市公司、专精特新等高成长性企业与其他企业在薪酬结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除日常薪酬、津贴,多数企业在技术入股、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等长期激励机制缺乏规划,仍有很大发展空间。30%以上企业认为“扩中”“提低”还在探索期,企业间的经验交流很缺乏,好的经验做法关在围墙里,不能流通起来,推动区域、行业共享共富。

林福江认为,推进“扩中”“提低”改革,对于台州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市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实践意义和样本意义。为此,他提出四方面的建议。

一是强化企业实施“扩中”“提低”的主体意识。应进一步加强企业实施“扩中”“提低”的宣传,树立高技术人才典型案例,常态化开展优秀企业、优秀个人交流,以点带面,引导企业真正了解“扩中”“提低”相关政策,发挥好主体作用,达到全面推广格局。要重视产业工人群体,加大引才、育人、留人力度,提升技术工人的吸引力,让年轻人争当技术工人。

二是优化企业实施“扩中”“提低”的服务保障。有关部门应提升公共服务精准性、便捷度,创新公共服务模式,改善民营企业职工就医、就学、就业环境。推动优质学位下沉,增加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办学位供给,进一步提高随迁子女的就学质量。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完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办法、准入退出规定,拓展居住证应用场景,优化公共服务积分供给,为“新台州人”共享发展保驾护航。

三是打造企业实施“扩中”“提低”的标杆示范。进一步探索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全面开展“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设计更具有激励作用的收益分配模式,精准对接产业技能人才培训,全面落实《台州市技术工人职业发展通道设置指引》,广泛建立纵横贯通的技术工人职业发展路径,设置全职业周期成长通道和差别化成长通道,拓宽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空间,鼓励和推动技术工人持续创新。切实提升职工技能,提高职工收入,促进企业和职工共同成长,帮助更多技术工人成为稳定的“中产”,在我市高质量发展建设“扩中”“提低”示范区过程中树标杆。

四是加大企业实施“扩中”“提低”的政治关爱。常态化开展民营企业职工“推优入党”工作,重点发展生产一线工人、技术骨干特别是优秀青年工人入党。评选出实施“扩中”“提低”比较积极、优秀的企业,将其优秀党员人才纳入党委联系专家范围,定期举办高技能人才党校研修班。支持更多优秀党员职工、劳模当选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建言献策的作用,发挥党员带头模范作用,增强职工在工作中的个人价值感。

通讯员 郭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