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赶茶场)民俗活动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供图
中新网杭州11月30日电 题:“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 系浙江牵头
记者 王题题
北京时间11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在摩洛哥拉巴特举行。会上传来喜讯:由中国单独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该项目由浙江省牵头申报。
西湖龙井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供图
至此,中国共有4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成为世界各国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该名录(名册)数量最多的国家;浙江拥有11个人类非遗项目,人类非遗项目数量继续在全国各省(市、区)中保持第一。
中国茶历史源远流长,成熟发达的传统制茶技艺及其广泛深入的社会实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文化多样性。本次入选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堪称中国历次人类非遗申报项目中的“体量之最”,共涉及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涵盖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再加工茶等传统制茶技艺和径山茶宴、赶茶场等相关习俗。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有6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分别为: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绿茶制作技艺(婺州举岩)、绿茶制作技艺(紫笋茶制作技艺)、绿茶制作技艺(安吉白茶制作技艺),以及庙会(赶茶场)、径山茶宴两项民俗活动。
绿茶制作技艺(婺州举岩)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供图
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作为中国新一轮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按照规定,每个国家每2年只能单独申报1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候选项目。文化和旅游部确定浙江省作为牵头申报省份,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联系相关14省,负责申报文本、图片、视频和社区知情同意书等材料的制作。
面对这个内容宏大,结构庞杂、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项目,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工作专班,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骨干力量集中攻坚,夜以继日、全力以赴。
其间,中国茶叶博物馆联合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及中国茶叶学会、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成立保护工作组,形成工作合力。
在短短的四个月里,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人员撰写文本4万字,修改32次;梳理各省提交的社区知情同意书216份,经6轮修改,定稿83份;拍摄并收集视频素材3957段(总容量2159G)、图片1828张;制作成10分钟申报片,选定10张申报图片;精准翻译2万多字的申报文本、3万多字的知情同意书、1万多字的辅助材料及视频解说词和图片说明,最终高质量完成申报工作。
文化和旅游部于2021年3月31日按期将申报件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叩开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人类非遗大门。
此次“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人类非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制茶、泡茶、品茶在培养人的平和包容心态、含蓄内敛品格以及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传达着茶和天下、包容并蓄的理念。
而茶的饮用与分享是人们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以茶待客、长者为先等与茶相关的礼俗彰显着中国人谦、和、礼、敬的人文精神。在茶文化的带动和促进下,中国茶产业快速发展,茶科技水平稳步提高。
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在提供可持续生计、增进性别平等,以及促进农村发展、保护陆地生态系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拓展民众对茶文化、茶叶相关知识的认知,深化民众对中华文明发源发展的认识,凝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认同,坚定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都有重要意义;对促进中国茶产业繁荣发展、助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随着项目入选成功的喜讯传来,浙江作为牵头申报省份及入选宣传展示主会场承办地,即日起至12月底,将在多地举办丰富多样的“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主题庆祝活动。
径山茶宴民俗活动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供图
比如12月11日上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人类非遗庆典活动将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举行。当天下午,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保护高峰论坛将在浙江宾馆举行;人类非遗“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专题展将在中国茶叶博物馆正式揭幕。
不仅如此,围绕该遗产项目开展的茶文化体验周和购物节活动也将在浙江全省全面推开。杭州、湖州、金华等项目相关地将通过学术论坛、艺术节、专题展、购物展、文旅体验、文化课等丰富多样的互动活动和线上直播等形式走入寻常百姓视野中,让更多人近距离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深厚内涵,凝聚文化共识,坚定文化自信。
编辑:叶攀
原标题:“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 系浙江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