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什么是“喘息”服务?社区治理有哪些创新经验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浙江:什么是“喘息”服务?社区治理有哪些创新经验

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百岁老人数由1625人增至4266人;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从1508家增至22389家。

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不断提高。全省56.9万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人均标准从2012年的农村每人每月350元、城镇每人每月447元提高到2022年的城乡同标每人每月1000元。

慈善事业体量迅猛增长。全省建立慈善基地101个,并率先全国建立了省级互联网公益慈善基地。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健全。“五社联动”助力城乡社区治理作用进一步彰显。目前全省拥有专职社区工作者4.8万。

积极开展困境儿童精准保护。全省共有8.6万名困境儿童被纳入政府保障体系。建成示范型“儿童之家”3000余个。

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社会组织从2012年的3.14万家增加到2022年的7.26万家。

什么是杭州“全城通”智慧助餐?

“浙里康养”数字平台,是杭州市以“全城通吃 、优惠通享”为目标提出的“全城通”的智慧助餐场景。杭州61家试点,老年人都可以来吃饭,不限户籍,优惠同享,帮助老年人刷脸吃遍杭城。

什么是“喘息”服务?

“喘息”这两个字比较形象化,主要针对失能失智老人的家庭。如果家里有失能失智的老人,需要一个人跟在身边照顾,基本上等同于24小时在老人边上,什么时候能让他休息一下?就可以把老人送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由专业的服务人员提供服务,家属喘息休息。

2018年开始,全省所有乡镇街道开始建设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到去年建成了1456家,实现了乡镇(街道)全覆盖。

浙江的社会救助工作在全国处于什么水平?

第一方阵。

低保救助年标准突破1万,目前达到人均每个月1000,仅次于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在省区里目前居全国第一。

放宽了低保边缘家庭范围,现在全省有50个县(市、区),将低保边缘认定标准,从原来低保标准的1.5倍扩大到两倍。

特困供养标准提高,今年1月1日开始,特困的供养标准全省实现了城乡统筹。按照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城镇人均消费支出的50%,和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3倍以上。

浙江慈善事业发展较快,各项指标在全国位居前列。

目前全省登记的慈善组织有1409家,全国排第二。慈善信托11个设区市全覆盖,全省慈善信托备案有200多件,合同金额达到超12亿元。去年,全国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共表彰了182个对象,浙江有11席。

浙江在社区治理工作中,这十年间有哪些创新经验?

浙江社区建设走得比较早,民政系统着力推进城乡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居民幸福生活共同体的目标,推进社区相关创建工作。

党建统领。党的建设是党的三大法宝之一,社区建设也是如此。

改革集成。优化了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布局,把社区的服务阵地、服务主体、服务机制、服务手段进行了有效集成。

“五社联动”。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工作者为支撑,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区志愿者为辅助,以社会公益慈善为补充。

强化队伍。主要是配齐社区的社工力量,今年计划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配备14名以上的专职社工,同时加强队伍的选聘招用、管理考核、薪酬保障、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等制度,最终希望构建一个专职社工的职业发展体系。

期待随着民政部门的工作

进一步推进

老百姓的美好生活清单

也能够进一步扩容

来源:浙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