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轩丨谁是写11个故事的人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之江轩丨谁是写11个故事的人

提到十年,你会想到什么?对每个人来说,这都是一个重要的时间刻度,十年能经历太多故事。

今晚,浙产电视剧《我们这十年》将与观众见面,它聚焦的正是我们一起走过的十年。

作 为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礼赞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这部剧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登上荧屏,可谓意义非凡。

一部电视剧,如何浓缩三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又如何讲好14亿中国人和无数个中国家庭的故事?

“这封信给烟火中/写故事的人/写如何/勇赴这/平凡的生活……”

这是《我们这十年》片尾主题曲《写故事的人》开头的一段歌词。朗朗上口的旋律中缓缓流淌出的,是对岁月长河的深情回望。

如歌曲所唱,讲好“我们这十年”的故事,关键在“写故事的人”。正是一个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共同“写”成了十年的人间烟火,参与见证了一个个注定成为历史的瞬间。

《我们这十年》共11个单元44集,每4集为一个篇目,将“写故事的人”和“他们的故事”娓娓道来:

他们是《一日三餐》里的小吃店老板蔡五味,一辈子忙碌只为“让街坊邻居吃上一口热腾腾的肠粉”;

他们是《沙漠之光》里远赴埃及建设光伏电站的中国工程师陈宇、宋迪文,义无反顾驻扎在沙漠深处,只为点亮一盏盏明灯;

他们也是《前海》里那个懵懂莽撞却从不轻言放弃的青年叶舟,执着追求梦想,通过创业实现人生价值;

他们还是《坚持》里疫情笼罩下的白领、快递员,焦虑的母亲和坚守的社区一线工作者,从起初的慌张无措到最后的守望相助……

11个单元就像11个不同切面,虽然不能涵盖方方面面、囊括边边角角,但每个故事里,都满溢着鲜活又隽永的人情风味,承载着所有人回忆的最大公约数,映射着那些闪亮的日子。

《我们这十年》海报

《我们这十年》海报

所以,如果要问到底是谁写就了这十年的精彩故事?

是你、是我、是他,是我们身边每一个默默奋斗、积极生活的普通人。

在这些故事里,我们将看到,当无穷个“我”凝聚成“我们”,不仅有这十年发展的密码,更有通向更美好未来的密码。

对观众来说,单元式的主旋律献礼剧已不是新鲜事物。比如近年来的《功勋》《理想照耀中国》等电视剧,《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等电影,都是叫好又叫座的成功作品。

与传统叙事结构相比,这类“拼盘”式的表现手法从多个侧面描述同一个主题,让内容更丰富、更全面。但同时,它的难度也不言而喻。

比如,怎样做到“形散神不散”,让各个单元既能贯穿同一条宏大主线,又能确保每个故事各有特色、每个人物有血有肉?

要答好这道题,关键是要找到最能打动人心、引发共鸣的故事。

最是平凡动人心。可以看到,《我们这十年》里既没有英雄楷模原型,也没有典型事迹,11个单元均取材于真实原型,反映的都是最广大普通人的生活点滴。

《我们这十年》剧组工作人员超4000人,11个故事同步筹备,11个单元剧组同时开机。每一个单元故事,都从生活细处落笔,讲述社区里、街景中、田野上、大漠间“我们”的故事,平凡又不凡。

《我们这十年》剧照

《我们这十年》剧照

作为反映这十年新时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作品,创作者从辽阔的大地上寻找生动故事。为此,创作团队组成60余人的策划队伍,开启“烧脑”之旅,从海量素材中寻找普通人的精彩故事,首轮内部申报选题就达到200余个。

“大浪淘沙”中,这些故事的面目逐渐清晰起来。

比如,反映“绿水青山,美丽中国”的单元,创作团队研究了独龙族聚居区护林员、“海绵城市”建设者、三江源管护员、黄土高原治理典范等20多个案例,最终找到90后“粮二代”王运辞职回乡带动村集体增收的故事原型。

为什么回到乡村?农村面临空心化,粮食安全如何保障?在农村的广阔天地,新一代农民路在何方?在反复追问中,故事被不断打磨雕琢,最终形成了讲述青年农创客的单元《心之所向》。

的确,对于《我们这十年》来说,要跨越十年,凸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建设、外交等13个方面的主题,注定是一篇不好答的“命题作文”。

都说现实题材创作很难,难就难在要从看似琐碎的日常中,捕捉具有戏剧冲突和富含诗意的闪光点。面对这道难题,主创们选择一头扎进火热的一线,用有筋骨、有温度的故事来作答。

近几年来,关于主旋律剧的讨论越来越多,不少剧目凭借真实动人的故事、精良细致的制作和朴素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引发了广大公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关注和讨论。

但不可否认,像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电视剧《大江大河》《山海情》《觉醒年代》等让人忍不住一刷再刷的主旋律剧,仍旧不多。

有时,剧荒的观众就不得不去“考古”老剧,像《亮剑》《士兵突击》等经典剧目,甚至被网友形容“被盘出了包浆”,不少“十级学者”反复咀嚼回味着其中的剧情。从它们当中,能学到些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我们这十年》取材于人民群众的真实故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我们”书写、书写“我们”的时代画卷。

笔者认为,还要尊重艺术创作规律,让人物“去脸谱化”、情节“去模式化”,找到更多有辨识度的表达。

就像几乎拍遍了所有职业的TVB港剧,不仅贴近生活,更演活了各类职业,每一部都有独特的辨识度,让人笑中带泪。

道理虽说已是老生常谈,但做起来没有捷径可言,关键还是要把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都花到位。

为此,《我们这十年》准备得很饱满。

各单元进入拍摄正值今年酷暑,在历史罕见的热浪中,《沙漠之光》单元剧组在60 ℃沙漠高温中连续拍摄,工作环境逼近生理极限;《唐宫夜宴》单元剧组,演员们在40 ℃高温中,穿上厚厚的长羽绒服,擦去淋漓大汗,还原冰天雪地中的故事;《前海》的编剧在深圳前海梦工场开展了将近四个月的采访与采风工作,整理出近五万字的文字资料……

《我们这十年》剧照

《我们这十年》剧照

所有这些努力,都是希望作品能够在观众心中,留下更有分量的印记。

实践和经验已经无数次证明,文艺精品创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每一部能让人们铭记的经典之作,都绝非朝夕之功可达。

数千人的慷慨以赴,都是为了能成就动人的旋律。

我们这十年,也是每一个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十年。十年,见证非凡成就,书写自己和时代同频共振的故事。

十年之前,您在哪里?

十年之后的今天,您在做什么?

来源:浙江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