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多措并举着力推进清廉国企建设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浙江多措并举着力推进清廉国企建设

原来隐藏的问题,在智慧监督、数字监督之下快速浮现。

日前,浙江省纪委监委驻省国资委纪检监察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省国资委在巨化集团试点打造面向全省的“国企公权力智慧监督”应用场景——“e企廉”智慧监督系统,2021年12月在该集团试点上线以来,已从自身12万条招标业务历史数据中预警发现了530个招标问题线索,核查发现存在围标串标行为供应商40家,涉及标的金额3000多万元。

浙江是经济大省,国有企业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省国资委高度重视清廉国企建设,聚焦国企领域普遍性、高发性问题,实施清廉国企建设“八大行动”,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向基层延伸,为浙江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国企力量。

近期查处的有关国企领域腐败问题显示,相较于省属一级企业而言,基层企业更容易发生腐败问题,特别是二三级及以下企业领导人员,不收敛、不收手,违纪违法等腐败和作风问题时有发生。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国企基层延伸,必须着力解决这些难点、重点问题。

省国资委党委、省纪委监委驻省国资委纪检监察组积极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同向发力,层层深入为清廉国企建设谋篇布局,步步推进省属企业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省国资委出台《关于推进清廉国企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推动我省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向每个支部和党员覆盖”。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关键要抓住“牛鼻子”,压实主体责任。在今年4月2日召开的全省国资国企警示教育大会上,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与省属企业党委书记代表签订了2022年度省属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而像这样的责任书签订,省国资委已经连续坚持多年。在省国资委领导和机关的带头作用下,各省属企业积极响应,一级抓着一级签,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签订覆盖至每一个最基层的组织。

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具体有哪些?企业党组织如何做到知责、明责、履责?省国资委积极推动实施《省属企业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督促指导各省属企业本级党委及下属企业党组织制定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明确要求各级企业党委要定期检查责任落实情况,并将其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党委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压实责任,数据最有说服力,2021年至今,省属企业各级党委共出台有关党风廉政建设、清廉国企建设制度机制2071项。

巡察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已经全面向基层企业延伸。早在2020年,省国资委就部署开展了对省属企业的巡察工作。省国资委党委成立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及巡察办,组建专业巡察工作人才库,一场从上至下的巡察工作全面推开。截至目前,已累计对7家二级企业党组织及下属23家企业开展提级、交叉巡察,督促被巡察党组织和企业及时解决问题,有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企业延伸。

宁波市镇海区纪委监委聚焦国企领导人员亲属关联交易、国有资产重大损失、出租出借房产、违规公款消费等普遍性、易发性问题,开展国企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图为镇海区纪委监委派驻第七纪检监察组在区属国有企业明洲集团实地监督检查。宁波市镇海区纪委监委 张瑾 摄

宁波市镇海区纪委监委聚焦国企领导人员亲属关联交易、国有资产重大损失、出租出借房产、违规公款消费等普遍性、易发性问题,开展国企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图为镇海区纪委监委派驻第七纪检监察组在区属国有企业明洲集团实地监督检查。宁波市镇海区纪委监委 张瑾 摄

各省属企业纷纷探索建立巡察机制,开展企业内部巡察。省交通集团党委与省委巡视组在全省率先探索国企领域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机制。在省委巡视组巡视省交投集团党委期间,省交通集团党委开展对下属企业的巡察工作,下借上势、上借下力,实现上下联动;省能源集团党委建立“机构专设、人员专配、机制专定、事项专议、制度专编、平台专建”的“六专”巡察模式,目前已对所属企业巡察全覆盖,发现并推动整改问题958个,提出针对性巡察建议441条。

解决国企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推进清廉国企建设是关键,管好重点人、抓住重点事是要害。近年来,随着全省清廉国企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出现了大幅下降的良好态势,但重点人、重点事上的腐败问题仍时有发生。从最近省国资系统查处的省国兴进出口有限公司原党总支书记、董事长陈云贵等一批二、三级企业“一把手”及领导班子成员腐败典型案件反映,国企“一把手”及领导班子成员权力较为集中,腐败风险较大。如何强化对“关键少数”的权力监督和制约?省国资委研究出台了《关于完善省属企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做好省属独立法人企业党支部(党总支)集体研究把关企业重大事项工作的通知》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文件13个,制定加强“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具体清单90项。同时,把对国有企业“一把手”的监督作为巡察重点内容之一,强化上级党委对下级党委的监督。

针对国有资产重大损失、同股不同权、出租出借房产、违规公款消费等当前国企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2021年,在省纪委监委的指导要求下,省国资系统开展了国企领域八大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聚焦国企领域普遍性问题,以小切口推动大整治。

浙江省机电集团纪委监察专员办充分发挥巡纪审监四方联动监督工作机制,聚焦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和企业改革发展中心工作,强化政治监督,以“严”的主基调推进清廉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图为该集团所属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纪委工作人员深入杭州临平制造中心生产基地开展监督检查。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纪委 张英波 摄

浙江省机电集团纪委监察专员办充分发挥巡纪审监四方联动监督工作机制,聚焦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和企业改革发展中心工作,强化政治监督,以“严”的主基调推进清廉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图为该集团所属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纪委工作人员深入杭州临平制造中心生产基地开展监督检查。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纪委 张英波 摄

专项治理以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企业纪委针对专项治理的重点环节、重点领域和重点岗位,开展大梳理、大排查。从省属企业到地方国企,从一级国企到二三级、“小远散”企业,纷纷行动起来,针对问题清单自查自纠,确保真正摸清底数、掌握实情。通过专项治理,国企领域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不正之风得到有效遏制。据统计,仅省国资委监管的16家省属企业,就发现各类问题3021个、处置问题线索363件、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置553人次、立案51件、党纪处分52人次、政务处分143人次。

针对如何防止国企领导干部关联交易?如何防止国企领导干部亲属不当从业?省国资委又明确提出了“六个严禁”49条行为规范,推动重点建立企业领导人员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从业范围,政商交往“负面清单”,企业领导人员辞去公职后从业行为限制清单等六项制度。

省国资委监管的16家省属企业,下属各级企业2960多家,职工22万人。针对国企领域点多面广、业态众多,管理链条长的实际,省国资委积极强化日常监督,着力堵塞腐败问题漏洞。

以数字化手段抓国企内控,浙江各级国企纷纷结合自身业务实际开展探索。针对采购工作的实际,省能源集团开发智慧供应链一体化平台,围绕“非最低价授标”“弃标、废标”“被邀请多次不报价”等11项异常情况,开发了自动监测提醒应用,实时报警、提示风险,辅助监督人员精准监督;针对工程项目管理实际,省海港集团开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将项目所有的参建方和集团有关部门的线下工作搬到了线上,实现工程施工、变更、验收、结算等全流程线上管理、线上监督。

如何在全省层面实现国企公权力运行监督“一张网”?2021年下半年开始,在省纪委监委的指导下,驻省国资委纪检监察组积极推动省国资委在巨化集团建立试点,重点打造面向全省国有企业的“国企公权力智慧监督”应用场景——“e企廉”智慧监督系统。该系统围绕国企风险易发多发的重点环节,进行轨迹扫描、主动预警、关联分析出现问题。

系统上线不久,巨化集团采购监管办就收到了一条预警信息,信息显示,参加集团下属巨泰建材有限公司烟煤竞价的2家供应商IP地址一致,存在围串标嫌疑。巨化集团立即启动核查。经查,情况属实。目前集团已取消供应商中标资格,扣除竞价保证金,并对巨泰公司作出考核处罚。

“该系统实现了监督手段从人工人力向智能智慧转变、监督效果由线下事后向线上实时转变,极大地提高了监督精准度和效率。”省纪委监委驻省国资委纪检监察组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系统将逐步向全省16家省属企业和11个市国资国企推广应用,以智慧监督助力浙江清廉国企走深走实。(信息来源:浙江省纪委监委网站)

作者:颜新文、杜玲玲

编辑:毕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