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度”背后的艰辛
浙江
浙江 > 城市 > 湖州 > 德清 > 正文

“加速度”背后的艰辛

高新区通航智造小镇搬迁工作日前已经告一段落,雷甸达成98.2%的签约率,实现了雷甸“加速度”。这份“加速度”的背后究竟是怎样的艰辛呢?让我们走进本期人物:雷甸镇机关干部谢春德、姚小强、朱伟、马飞杰。

谢春德

雷甸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也是本次征迁工作政策咨询组副组长,他认真负责,每一件事情都先自己研究透彻,考虑周到,做到尽善尽美。搬迁工作启动后,电话接连不断,他每天都耐心地解答农户和工作组的疑惑,同事们经常开玩笑地说:“专家门诊开始坐诊啦。”签约时,他连续四五天都坚守到后半夜,第二天又早早地来到办公室,安排好一天的工作。第六天时腰椎间盘突出复发,腰直不起来。但是只休息了一天的他,腰上绑着支撑带又出现在了办公室。同事都劝他在家多休息几天,身体重要。可他却说:“还有这么多工作没做完,躺在床上也不安心的。”

图片

谢春德(左)

姚小强

雷甸镇村镇规划建设办公室主任,一位非常有耐心的机关干部。搬迁工作启动后,他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带着百分百耐心开展工作。为了全面了解每一个搬迁户的家庭情况,几次三番与搬迁户促膝长谈;为了搞清楚数据,与工作组成员一起赶去湖州核实搬迁户信息;搬迁户遇到疑惑时,不厌其烦地解释给他们听,直至搬迁户弄明白。签约那几天,他往往从早上8点一直和搬迁户谈到次日凌晨2点,整整10多个小时没有一句怨言,总是以微笑面对搬迁户。他说:“能得到搬迁户的信任和理解,这些都不算什么。”

图片

姚小强(左)

朱伟

雷甸镇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主任,一位有热情的机关干部。其实,群众是最明事理的人,他们都不想成为搬迁的“钉子户”,但群众因为现实中各种各样的困难、担忧不愿意签字,他真心搭建“沟通桥”,深入了解他们的现实情况。对于群众苦恼丢失的证件,他总是让群众放心,不厌其烦地去村委、镇上档案室查找;对于群众有搬迁上的疑问,无论是工作时间还是下班时间,是白天还是深夜,只要他需要他,他都怀着热情去解答疑惑,和他们成为朋友,促膝长谈。群众签完字后,开心地对他说“谢谢你啊,我们搬了新家,要来做客呀!”他总是微笑着说:“你们的信任与支持是我们最好的答卷!”

图片

朱伟(中)

马飞杰

雷甸镇村镇规划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一位做事非常细心、严谨的机关干部。这次下高桥搬迁他被分到第四工作组,组内分工明确,搬迁户的家庭资料收集、整理、数据汇总、确权等工作落在了他的身上。接到任务后,他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经常利用晚上的时间,对本组28户搬迁户信息逐一核实完善,反复核对,所有数据深深刻在脑海中,当领导需要数据的时候,他能做到脱口而出。在资料审核时,他教科书式的材料整理受到了领导的表扬。他说:“搬迁工作,严谨细致,是对百姓负责,对领导负责。”

图片

马飞杰(中)

来源:德清雷甸发布

原标题:

“加速度”背后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