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兴市桐乡崇福,有这样一对家喻户晓的父子医生,他们坚守着一方10平米的诊室,守护百姓健康,慕名前来问诊的患者络绎不绝,成为当地美谈。
他们就是来自桐乡崇福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虎啸分中心的乡村医生许金良和儿子许道行。今年,许金良获得了浙江省“医师终身成就奖”,这是省委、省政府第一次颁发,总共10位医师,其中9位都是各个领域的顶尖专家、行业翘楚。他的儿子许道行也获得了浙江省优秀家庭医生称号。
父子接力,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实践着医者仁心,播撒着人间大爱。
冬日傍晚,夜色总是来得稍早一些。
路灯下,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景卫村的两位“许医生”步履匆匆,61岁的许金良和他34岁的儿子许道行正结伴回家。
2021年12月,父子俩显得特别忙,除了日常诊疗工作,还积极开展防疫宣教,并把守好村里疫情防控卡口的任务扛到了肩上。
1980年,高中毕业的许金良成了村里的“赤脚医生”,靠着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这“老三件”守护村民健康;28年后,在诊室长大的许道行成了父亲的同事,他为每个村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成为村民信得过的“家庭医生”。
从“赤脚医生”到“家庭医生”,父子41年“接力”守护乡亲健康。今年,许金良和许道行分别荣获浙江省“医师终身成就奖”和浙江省“优秀家庭医生”称号。
成杰 摄
“经历过几场硬仗,我有信心”
前段时间,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虎啸分中心,时不时响起的电话铃声一次次打断正在忙碌的许金良。
“许医生,我的行程卡带星号,可以过来看病吗?”一位异地患者打来电话,她是许金良的“老病号”,每个月都要来就诊。
“你的腰椎间盘突出不是急病,可以缓一缓。”许金良赶忙回复。
此时,小小的诊室外正排着一条长长的队伍。患者有本村的,也有邻村的,耐心地等待叫号。偶尔有着急的患者想往前挤,屋内就会传出许金良不急不躁的提醒:“排好队,保持一米线!”
有了许金良的提醒,队伍又恢复了平静。头发花白的他继续气定神闲地望闻问切,时不时说些乡间俚语,逗乐候诊患者。
有着41年从医经验的许金良,对于疫情防控显得较为从容,“经历过几场硬仗,我有信心!”许金良是景卫村最后一代“赤脚医生”。作为一个时代的符号,“赤脚医生”在新中国成立后兴起,一般选自当地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年轻人,他们半农半医,承担起农村卫生防疫、常见病诊治等多项任务。1980年,因为村卫生室的“赤脚医生”年纪大了,村委会便选择高中毕业的许金良来“接班”。
1988年,许金良遇到了从医生涯中第一次疫情,即甲肝大流行。当年,他的任务是劝导村里的患者或者疑似患者到集中隔离点进行治疗。20岁出头的他每天在村里转,一发现哪家有人面黄、消瘦、恶心、吃不下饭,就骑车赶去,好说歹说劝人去隔离治疗。
“我没想过怕不怕,只想早点让患病的乡亲恢复健康。”许金良回忆说,当时人们健康意识不强,有的不想去隔离,有的不肯承认自己病了,说服他们真的要将心比心。
2003年“非典”暴发时,许金良已是远近闻名的“许医生”。“当年,广东、北京等地陆续发生疫情,浙江嘉兴不是高风险区,但也要严防死守。当时县级以上医院设立了发热门诊,我们的工作就是把好基层关口,让所有发热病人都到发热门诊就医。”许金良感叹道。
“非典”过后,“每个乡镇要保留一所公立卫生院、每个村至少有一个卫生室”的目标得以实现。
浙江省嘉兴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嘉兴全面加强公共卫生、重大疾病控制和农村卫生建设,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推进城乡卫生事业统筹发展。
“疫情防控,对我也是一次历练”
“阿姨,疫情还没过去,出门口罩一定要记得戴!外出回家先洗洗手!”
“王叔叔,这段时间麻将不要打了,安全第一!”
…………
许金良诊室的斜对面,就是许道行的诊室。
作为土生土长的景卫村人,许道行熟悉每一个村民,每次问诊前,总要把个人防疫措施一遍遍重复,“有时候,这样的方式比上课宣教更有用。”
之后就是例行问诊。“您最近血压明显升高了,药有坚持吃吗?即使感觉很好,也不能盲目停药。”“验血报告单显示都是好的,不要自己吓自己,平时多锻炼,清淡饮食。”……作为景卫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队长,许道行对村民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
许道行是许金良一手“培养”的。乡村医生待遇低、工作条件差,虽然陆续来过几个年轻人,但就是留不住。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室里只有许金良一个医生。眼看自己年纪越来越大,许金良越来越想找个“接班人”,儿子就成了他的目标。
在父亲的引导下,许道行高中毕业后选择了学医。2008年,完成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和规范化培训后,他回到村里的卫生服务站,成了一名乡村医生。
起初,他坐在父亲对面,父亲那边病人排起长队,他这边却冷冷清清。他默默努力,一边学习、领悟父亲的中医针灸技法,一边将所学的医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慢慢地,找他看病的人多了起来,大家发现,这位小许医生也颇有水平。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作为基层的医务工作者,父子俩一起担起了守护村民的重任。
许金良主动到村入口的卡点执勤,对进村人员进行测温和查验,从清晨一直忙到傍晚,村里的人都劝他:“你这么大年纪了,又那么忙,不要来了!”但他却说:“我是村里的医生,应该为疫情防控做点事。”
许道行的任务则是为村里居家隔离人员进行每日测温、送饭等。隔离的人多少有点焦虑,许道行每次量完体温还会跟他们聊上几句,尽可能宽慰他们,“疫情防控,对我也是一次历练!”
2020年至今,防疫宣教成了父子俩工作的一部分。许金良利用各种时机进行科普宣教,许道行则是结合家庭医生的工作走村串户,把防疫知识送到村民家。“相比以前,村民自我防护意识更强了,党委政府采取的措施也很给力。”许金良说。
“守护乡亲健康,我们会坚持下去”
对于疫情,预防是最好的守护。
对于健康,预防也是最好的治疗。
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再到如今的家庭医生,许金良深谙此道。
泛黄的乡村医师证,厚重的剪贴本……行医四十余载,许金良保存了不少老物件。“这个是我的宝贝。”他有一摞特别宝贝的剪贴本,“有糖尿病专集的,有高血压专集的,还有用药咨询的。刚当‘赤脚医生’那会儿,只要看到有用的治疗信息,就剪下来贴到本子上,日积月累,现在都要用麻袋装了。”
这些泛黄的老物件诉说着过去,见证着变迁。1981年,国务院首次提出用“乡村医生”的称号代替“赤脚医生”。1985年,国家正式提出停止使用“赤脚医生”的名称。从此,乡村医生成了农村卫生服务的主力军,许金良也从“赤脚医生”变成“乡村医生”。
伴随着名称改变的,还有对基层医疗工作者的执业要求。“那时我们要进行专业培训,合格者才能取得这个证书。”许金良深知学无止境,一头扎进药理知识中,将理论知识与多年从医经验融会贯通,顺利考取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证。
截至目前,浙江省嘉兴市像许金良、许道行这样扎根乡村的医师有1300余名,分布于浙江省嘉兴市700余个村级医疗卫生机构,为基层百姓严格把守着“健康大门”。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后,许金良和许道行又多了一个新身份。如今,他们所在的团队承担起了辖区内2000多名村民的健康管理服务。许道行说:“像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需要长期管理和控制,等出现并发症再治疗效果甚微。我们的团队通过为患者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定期随访、监控,引导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从而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守护乡亲健康,我们会坚持下去。”许道行信心满满地说,防病于未然最为关键,家庭医生团队以维护和促进居民健康为中心,将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服务有机整合,利用居民健康档案,为不同人群提供有针对性、防治结合、持续有效、综合、个性化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浙江省嘉兴市卫生健康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浙江省嘉兴市家庭医生规范签约184万人,签约率为50.32%;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等十类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为90.57%。
浙江新闻客户端市委报道组 徐潇卓 融媒共享联盟嘉兴中心站 李晓钰 徐书棋 朱胜伟 施兰
原标题:
浙江桐乡:村医父子41年“接力”守护乡亲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