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区2021年“三服务”第五批典型案例
浙江
浙江 > 城市 > 湖州 > 吴兴 > 正文

吴兴区2021年“三服务”第五批典型案例

为推动“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深入实施,激励和引导全区各单位广大干部职工敢于担当、勇于破难、善于作为,根据区“三服务”活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拟在全区开展2021年第五批典型案例网络评选活动。

前期,高新区、各乡镇街道、区级部门踊跃响应、积极参与,区“三服务”办会同案例评审组对推荐案例进行汇总遴选、初步审核,确定产生了25个候选案例。

01助力三一装备“全球第一吊”成功下线交付

推荐单位:高新区

具体举措:一是“沉浸式”服务满足企业个性需求。成立三一装备服务专班,全天候驻扎企业,主动对接项目进展,充分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并依托三服务“小管家”和“政企通”等平台,实现问题线上“一键式”流转、线下“一条龙”解决。为留住技术人才,确保各班组正常运行,针对性出台惠企政策,在教育、人才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便利。截至目前,已获得各类奖补资金4000余万元,落实职工子女就学45人。二是“对点式”纾困破解企业生产难题。高频次对接上级电力、发改、环保等相关部门,积极争取用电、能耗指标,确保开足马力持续生产,成功化解项目推进难题50余个;紧密对接美、日装备领域专家,重点突破加工领域自动化应用关键技术,解决痛点问题10个。针对4500吨履带起重机部分零部件上游供货商受疫情影响无法及时供货情况,第一时间对接辖区内栋梁铝业等多家可生产零部件企业,主动牵线搭桥,解决企业生产难题,保障定时交付。三是“链条式”发展推动配套产业集聚。依托省物流装备产业园等平台优势,创新引用链式发展模式,专门组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选商引才专班,围绕装载机项目,引入上下游优质配套企业,加快培育形成有区域影响力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让企业在厂区门口即可找到合作伙伴。截至目前,已招引“丰源装备”“力申钣金”等上下游企业30家,引育顶尖领军人才28名。

工作成效:10月28日,4500吨履带起重机成功在吴兴下线交付,第三次刷新全球最大吨位纪录。当日,人民日报等30余家中央、省市媒体聚焦关注。预计今年产值能突破80亿元。高新区将持续创新服务指数,助力我区高端装备制造发展,推进高质量共同富裕示范样板建设。

02率先推进“城警一体化” 全力织密优质高效服务网

推荐单位:织里镇 织里公安分局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具体举措:织里镇为了更好的服务居民群众,率先开展“城警一体化”工作模式,全力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促进共同富裕。一是创建党建品牌,绘就“同心圆”。创新“168”党建工作法,组建6个城警功能性党支部,打造“城警联盟一家人”党建品牌,城警携手城管义工、蓝精灵服务队等志愿者团队,不断延伸服务触角,联合开展爱心护学、援疆爱心捐赠、防诈宣传等服务项目10余个。二是搭建数字化平台,探索新模式。线下以富康路城警一体化联勤警务站为重要载体,建立城警巡防联勤工作机制,发挥协同联动治理模式效能,圆满完成多项专项整治行动。线上完成社会治理“智慧大脑”搭建,吸纳公安、执法、安监等多个重点部门,强化“城市管理运行中心”品牌执行力,中心每年可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约2000余起,成功率达99.6%。三是加强沟通纽带,拓展新实践。基于城乡统筹谋划,在与江苏七都交界的乔溇村打造长三角区域首个跨省生态联勤警务站,建立“五联五共”工作机制,有效破解省际交界社会治理难点、治安管控痛点。仅半个多月,平台已有效预警10余起,涉及违法捕捞2起,船只违禁1起,河道漂浮物9起。

工作成效:织里镇“城警一体化”工作模式开展以来,将调解关口整合前移,切实解决了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疑难杂症”,目前联合调处矛盾纠纷结案率达100%。建立城警巡防联勤工作机制,共开展联合执法186次,共现场处罚工程车交通违法651起、城市管理类违法1164起,电子警察抓拍工程车闯禁令1485起。

03聚焦“百年百姓百事” 着力提升安置小区管理

推荐单位:八里店镇

具体举措:一是坚持“民生第一”增强幸福感。包片联村深入排摸,着力解决安置小区内配套设施老化、房屋破损、停车位不足等一批民生有感的问题。启动安置房维修工程及楼道亮化工程,增划小区停车位,增设电瓶车充电雨棚,修复小区路面,补种绿化;二是坚持“统一标准”打造示范片。以打造客厅式楼道为目标,按照“一盏感应灯、一片墙砖、一盆绿植、一个留言板、一面党建墙”的“五个一”建设标准,计划投入6000万元,对安置小区楼道进行门厅改造,涉及多层住宅1569个单元、高层住宅158个单元。截至目前,已完成三合家园样板示范点建设;三是坚持“功能合一”提升智治力。打造社区数字化治理平台,以三合家园为试点,集成智慧党建、人员管控、全景地图、社情民意、养老服务、物业管理、智慧消防、出租监管、垃圾分类等十大功能,实现基层治理由“被动管理向全民参与,条线管理向协同处置,数据管理向信息收集”的三个转变。

工作成效:截至目前,启动并完成350万平方米的安置房维修工程及1570个楼道亮化工程,新增小区停车位1355个,电瓶车充电雨棚1519个,修复小区路面302万平方米,补种绿化1.6平方米;三合社区数字化治理平台自今年4月份试运行以来,成效显著,9、10月份社区的12345热线投诉量环比下降50%以上,构建起了片区运行网、党建服务网、安全生产网、数字城管网、视频监控网等“多网合一”的新格局。

04关停东苕溪问题船厂 助力打造“绿色航道”

推荐单位:道场乡 区生态环境分局

具体举措:为切实保护水源、恢复河道生态、提升环境质量,区生态环境分局联合道场乡采取“铁腕+柔拳”方式,实行“一厂一策”集中整治,避免“一刀切”关停带来的不利影响。一是谋划在先精准“查”。针对修造船厂环境污染问题,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对东苕溪沿线船厂开展全面排查,累计排查出问题船厂5家;属地政府一线担当,按照排查结果梳理问题、责任、时间3张清单,分类制定整改措施、职责分工及完成时限。二是多方合力对标“治”。区主要领导专题调研整改情况,迅速成立以道场乡政府及环保、水利、自然资源、综合执法等部门为成员的5个工作小组,“一对一”上门约谈船厂负责人,全面做好政策宣讲、安全维稳和工人安置等工作。同时细化应急预案,按要求按期限平稳完成所有船厂的整治关停任务。三是查漏补缺严格“督”。整治任务完成后,规范项目审批程序,严禁新增修造船厂项目,道场乡政府按照“领导包案、中层联村、党员包干”及网格员日常巡查等制度优势,开展执法“后督查”,强化巡查督查和联合执法力度,形成常态管理机制,确保整治效果长久巩固。截至目前,所涉船厂已全部关停,原址无死灰复燃情况。

工作成效:此项工作具有“腾地+治污+减排”意义,关停船厂后预计腾出土地51亩,每年可减少排放生活污水约800吨、挥发性有机物10吨、危险废物5吨,有效促进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生态恢复。

05聚焦“强富美” 率先打造村级绿色共富示范样本

推荐单位:妙西镇 区农业农村局

具体举措:一是“生态+文旅”,引凤筑巢增添农村美。投资1.8亿元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样板村和美丽庭院示范带。破解土地、办证等难题,今年妙山村新开工、竣工文旅项目3个,全国首个“穴居式”酒店野界以及长颈鹿庄园二期等顺利竣工并营业。联合浙江农林大学专家团队在“陆羽古道”边建成全区首个生物多样性的科普实践基地。盘活村闲置资产,引进全市首家5D特色餐厅等多个微精项目。妙山村成为“奔跑吧”“青春环游记”“天天向上”等多个热播综艺节目的外景拍摄首选地。二是“农业+科技”,智慧赋能助推农业强。加快妙山村黄桃、茶叶等龙头行业发展。2021年帮助农户申报项目资金350余万元。引进黄桃新品种5个、新技术2项,亩均增收0.8万元,并首批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打造“放心白茶”,茶山保育计划实现茶叶种植全程无污染、精培育。运用“在浙里见美好,走进乡村看小康”“吴上兴鲜”“一码游西塞山”等数字化改革场景开拓销路,仅黄桃产业销售达500余万元。三是“产业+特色”,量体裁衣实现农民富。妙山村以土地入股、环境入股、资产入股等形式经营村庄,实现特色产业发展与村集体经济同步增收。以45亩土地入股“丛林飞跃”项目,每年可得土地款7%的企业分红收益和近17万元的村经营性收入。铺就“舌尖上”和“山居上”创业创收路,带动人才返乡就业创业。今年新增民宿、农家乐10余家,举办啤酒节、文创街等特色活动20余场。引进乡村旅游运营公司,仅1个月时间为全村增收2万余元。

工作成效:妙山村被评选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均为2021年度湖州市唯一获选的行政村,也是全区唯一首次获选的行政村。今年以来,妙山村旅游业收入达0.82亿元,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400余人。打造茶果特色农业格局,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1万元增长至3.9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至200余万元。文旅、农旅、产村融合的“一村一策”战略,使妙山村成为村级绿色共富示范样本的先行先试村。

06高质量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推动绿色共富、全域振兴

推荐单位:东林镇 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

具体举措:一是盘活用地资源,夯实共富基础。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旱地改水田、耕地质量提升、土地开发等工作,2018年以来,建成高标准农田6000亩。拆除老旧房2500余户,打造7村合并安置的镇东新区。以“亩均论英雄”改革为动力,拆除“四无”企业厂房261家,引导185家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腾出用地610亩。二是引育优质项目,激发共富动能。坚持“能致富、能持续致富”的产业导入标准,相继培育5000亩规模化农业产业项目,带动村民就业1800余人。布局引进七禾生物、星光农业、天域生态、正大集团等四大农业主体,规划形成万亩农业大平台。引进邓兴旺院士团队的“洁田稻”项目,每亩可为农户节本增效120元-300元。三是创新发展模式,助力共富提质。创新探索土地入股、劳力入社、资本入企的“三个合作社”模式,建立“土地流转保底收益+盈利分红+劳务收入”的利益共享机制,实现村民增收就业“双促进”。试点启动以来,已引进村集体增收项目4个,流转土地6000余亩。

工作成效: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开展以来,全镇已新增土地开发6600亩、复垦1200亩,新村建设2800余套32万平方米,引进村集体增收项目4个,实现农民就业增收创收900万元。东林镇成功入选全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单位。

07构建“万达商圈”党建联盟 助力共同富裕

推荐单位:湖东街道

具体举措:一是党建+阵地联动,加快资源整合“育富”。首建商圈党建联盟,以万达综合体为中心,横向整合辖区银行、派出所、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和派驻单位,纵向贯通社区、医院、金融机构等力量,吸纳7家成员单位,每周定期进驻联盟,提供组团式“零距离”服务,为联盟成员单位和商圈企业问诊把脉。二是党建+志愿行动,激发内生动力“助富”。在商圈联盟带常态化开展“党建+”系列志愿服务,持续推出“义工帮扶”“就业指导”“疫苗接种”等公益项目,打造了“五一悦跑团”“红动国潮文化节”等特色品牌。三是党建+服务拉动,实现福利共享“聚富”。联盟成员单位推出“五彩公益课堂”,定期开展英语、绘画等少儿公益课程,设立13个“红色驿站”,为办事群众、快递、环卫等群体提供休憩“加油站”。

工作成效:目前已经举办活动20余次,解决停车、交通、融资等问题10余件;累计发动党员500余人次,开展活动30余次,服务商户100余家,受惠群众超1万人次;累计带动客流量10万余人,带动商圈企业商铺经济增收100余万元,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08筑牢数字化智慧监管 纵深推进电动车治理

推荐单位:月河街道 区消防救援大队

具体举措:一是找准隐患点,列明“风险网”。凝聚消防、应急、公安、执法、社区、物业及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等力量织成电动车消防安全隐患排查“一张网”。以旅游大厦为示范点,紧盯重点单位、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及不放心点位,全域铺开排查整治。二是规范充电位,打造“示范网”。精细管理、数字融合,对旅游大厦试点单位3部公共电梯内安装智能电动自行车阻车感应系统,通过“智能识别、警报提醒、停止运行”的方式,确保电动车无法上楼,有效降低火灾发生率。积极探索开发电梯单块电池禁止上楼识别系统,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完善数字化升级,提升电阻系统识别率,防止居民将电动车电池拆卸充电。疏通堵点、科学选址,在公共区域设置电动车集中充电规范区,安装智慧充电桩3台设置30个插口,建立24小时后台监控平台及维护团队。三是守住安全线,组建“救援网”。依托国贸物业、旅游大厦内酒店等社会力量,成立应急消防救援队,建立微型消防站。配备应急救援人员8人、常规消防救援装备20余件,实行24小时值班备勤。落实“1+3”应急处置制度,大幅度提升消防应急处置效率。

工作成效:截至目前,整治私拉乱接电线120处、处罚2处、拘留1人。安装智能电动车阻车感应系统3部、智慧充电桩3处,使用率达80%以上,有效减少此类火灾事故。

09社区老年暖心食堂助推老年人 在共富道路上享受高品质生活

推荐单位:飞英街道

具体举措:一是严守安全底线,让老年放心用餐。选取余家漾社区为社区老年食堂项目试点,抽调工作人员分组包片,逐户走访,征集意见建议321条。在大部分居民支持的基础上,有效链接社会资源,利用部分社区服务用房为场地,坚持市场化运作和公益相结合原则打造社区食堂,并采用“政府搭建平台+第三方经营管理+社区有效监督”的方式运作。试点成功后,继续打造米行街社区助餐点,依托余家漾食堂,采用社区+社会组织的方式,打造“微孝”餐吧。二是搭建区域网络,实现最短用餐距离。通过一份饭菜将养老公益服务延伸到角角落落,今年,街道将利用193幢危房拆后场地,重新打造街道层面食堂,发挥核心枢纽作用,辐射辖区8个社区,并在合适的社区设立家门口微型助餐点,从而构建覆盖全社区、布局均衡、方便可及的“1+8”助餐服务网络,不断升级完善“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三是激发社会责任,营造人人爱老氛围。街道积极对接运营单位,进一步激发企业社会责任感,对老年人实施助老优惠政策,60周岁以上老年人享受就餐9折优惠,70周岁以上老年人8.5折。社区老年食堂注重菜品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根据时令调整菜谱,做到低油、少糖,满足老年人口味和膳食要求。社区食堂不仅让居民享受美食,也有效改善人际关系。近期,街道开展洗楼式排摸独居、空巢等特殊群体老人,组建爱心送餐队伍,开展上门送餐服务,已累计送餐400余份。

工作成效:7年以来,飞英街道社区老年食堂年服务近2万人次。

10聚焦乡村旅游“微改造” 助力共同富裕绿色样本

推荐单位:区府办 区文广旅体局

具体举措:一是盘活闲置资源。排摸农村集体资产、闲置旧宅、废弃工厂等资源,筛选可入市的闲置资产纳入文旅招商库。今年以来,共有46处闲置资源落实合作项目,计划投资1.6亿元,其中社会资本约1.1亿元。通过对村庄闲置旧宅、田园“草屋”、集体“仓站”实施市场化、艺术化和便民化改造,让“废弃场所”变成“热门打卡地”。二是打造特色景点。围绕“一路一景、一村一品、一处一感”,让自然景观资源变成“美丽网红地”,并着重改善存在的问题,创新提供产品和服务,做到“路路有主题、村村有亮点、处处有温度”。已建成原水云绿道苕溪河堤、妙山妙水妙新线等道路165公里,打造菰城记忆等景观门户16处;成功创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三是赋予古物新颜。让辖区内的古桥、古路、古村落、古建筑物等不可移动的“古物”既存古风又添新颜。深挖打造古道文化,修复天字古道、饮马古道、陆羽古道等8条古道资源,通过整合、策划,展现古道现代价值;以游客微感官入手,在“古物”中巧妙植入新业态,布局体验项目,提高游客参与度、体验感。

工作成效:全区共打造“微改造、精提升”示范点62个、项目151个,完成总投资3.2亿元,接待乡村旅游游客数同比增长285.69%,实现乡村旅游经济总收入同比增长216.93%,村集体收入同比增长30%以上。

11以“三心”聚“三力”联盟 攻坚老城区改造

推荐单位:区委组织部 爱山街道

具体举措:区委组织部联合市建设局、爱山街道第一时间组建红丰西村征收办党建联盟,有效整合市、区、街道三级党员资源,增强党员攻坚力量。一是以背水一战“决心”动员思想,提升号召力。针对红丰西村是中心城为数不多的老旧小区的实际,全体“盟员”在征迁一线迅速投入到行动中。区委组织部抽调6名党员骨干参与工作,32名党员签订带头承诺书,围绕共谋、共建、共治、共评、共享5个方面做出具体承诺,先后4次对征收政策进行了集体学习,以完备的理论基础应对征收过程中的突发情况。二是树首战必胜“信心”提质服务,增强凝聚力。发挥“盟员”带头模范作用,广泛开展“项目征收进度比拼”活动,推行5个责任区联系领导、责任组员3要素“红黑榜”亮晒激励制度。将所有征收户根据原住、出租、所有权人不在本市等情况分为3大类6小类,逐一电话联系,有序排定评估时间。对征收户中孤老、患病等实际困难,通过主动上门或线上联系解决问题。以平均每天35户左右的进度,将7天的工作量缩短为4天。三是怀赤胆为公“诚心”破解难题,彰显引领力。全面构建联盟共商共议机制,攻坚现场召开研判例会50余次,建立党员骨干“有事找小惠”答疑平台,清单式梳理矛盾纠纷,对不能享受56㎡住房保障政策的征收户,主动联系,详细解释政策,最大程度保障群众利益。

工作成效:红丰西村项目征收工作开展以来,多次联合区执法局、测绘单位、评估单位对征收范围内部分未登记建筑面积进行核实,累计入户评估733次;依据民政、残联等相关上级规定认定征收户中特殊生活困难家庭2户,为其申报专项补助资金10万元。截止至11月16日,红丰西村房屋征收项目签约比例达100%。

12高效协同 靶向服务 做实做优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

推荐单位:区委政法委 埭溪镇 区档案馆

具体举措:一是“科学划分”基本单元。根据埭溪镇人口结构、事务状况、产业特色等要素划分四个共同富裕基本单元,成立时尚谷、梅峰、老虎潭和上强单元。其中时尚谷单元按照智慧园区建设和企业服务、梅峰单元按照美丽乡村建设和休闲旅游品牌打造、老虎潭单元按照生态和环境保护、上强单元按照精细化管理和社区建设要求,多元化开展建设。二是“统分有序”服务力量。在每个单元建共同富裕服务中心,下设社会治理服务、精细化管理、综合服务等3个办公室,并实行“1+2+N”标准化人员配置,职能部门下沉人员及网格员按照条块结合的有关要求,采取重点部门集中进驻、一般部门轮换进驻、涉事部门随叫随到三种形式,定期开展常态化联合执法,确保下沉力量真正“握指成拳”。三是“便捷高效”服务事项。在治理端的基础上积极打造服务端,下沉高频服务事项,包括对犬类登记、店招广告备案、养老保险、有关证件办理,以及社会治理方面、综合服务方面包括预约上门理发、垃圾回收、法律援助、医疗卫生等服务,同时联合区档案馆设立档案查阅服务代办点,方便群众“就近办、方便办、多点办”。

工作成效:截至目前,矛盾纠纷化解发生数量同比下降58%、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9%,执法检查频次降低57%、检查效率提升28%,带动重点问题如空气优良率上升17%、油烟投诉率下降20.5%。对痛点问题做到 “5分钟出勤—15分钟到场—30分钟整改—60分钟反馈”的全流程闭环执法,切实有效提高执法效率。相关经验做法被《新华社》《浙江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13开展“惠民暖心”集中强制执行 实现群众权益护航共同富裕

推荐单位:区法院

具体举措:一是常态化开展集中执行行动。设定全年工作目标,明确每两月开展一次夜间或凌晨集中执行行动的方案,每季度通报,执行效果纳入年终考核。实行全院一盘棋,35周岁以下干警均参与集中强制执,合力破解执行难。二是数字化助力集中执行行动。推进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总指挥可随时掌控各分路执行现场情况、有效发布执行指令。依托GPS网络执行查控手段,精准定位失信被执行人。每位执行员佩戴单兵执行系统,通过该设备可对执行现场进行实时录音录像,并回传指挥中心。三是规范化推进集中执行行动。深化阳光执行,健全“两微一抖”执行新媒体矩阵,邀请代表委员现场见证,强化执行监督。发布集中强制执行宣传49期,累计阅读观看量超过5000W+,其中一《悬赏找人》抖音作品单条获3000W+观看量,90W+点赞量,在全社会营造“惩戒失信、弘扬诚信”的社会氛围,提升执行规范化水平。

工作成效:今年以来,已开展凌晨集中执行行动5次,共邀请15名代表委员和检察人员现场见证。执行完毕案件1552件,拘传被执行人506人,拘留116人,罚款1102人81.8万元,扣押车辆74辆,执行到位金额4.6亿元,违法制裁率36.2%,位居全省前十。引导申请人提起自诉、移送公安机关36件,已判决7件,其中一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系目前全省法院此类案件最重刑罚。

14为47名农民工讨薪33万元 以不捕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推荐单位:区检察院

具体举措:一是快速审查,依法认定。区检察院在受理犯罪嫌疑人王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后,严把事实关、法律关,认定犯罪嫌疑人王某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47名农民工的劳动报酬33万余元,数额较大,且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仍不支付,其行为已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二是积极调解,化解矛盾。区检察院对王某开展了耐心的教育引导和释法说理,使王某认识到其行为不是普通的欠薪纠纷,而是涉嫌刑事犯罪。检察官在依法办案的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多次参与当事双方的调解工作,严格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告之王某积极履行支付欠薪义务可以酌情从轻处罚。通过教育引导,在检察院受理第五日,王某家属筹措到了33万余元,支付了全部拖欠工资。三是依法不捕,护航发展。鉴于劳动报酬已支付,社会矛盾已基本化解,考虑到王某系初犯,为合理保护民营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区检察院依法决定对王某从宽处理,对其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案件尚在进一步办理中。同时,区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开展冬季“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助推社会治理。

工作成效:区检察院为47名农民工解决了被拖欠的33万余元劳动报酬,及时有效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以不捕护航企业正常健康发展,有效化解涉案矛盾纠纷,体现了检察机关司法为民、少捕慎诉的司法理念,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该案获“平安南太湖”、“湖州日报”转发报道。

15“三大行动”助力企业“低负”前进

推荐单位:区发改经信局

具体举措:一是问难帮困再加强。结合目前能源“双控”、有序用电的大环境,充分完善“驻企专员”服务模式,持续迭代更新产业链断链断供风险、风险处置等清单,确保精准服务。紧盯规上重亏企业、重点骨干企业、“两链”风险企业等重点企业,深入排摸致困原因,制定“一企一策”帮扶方案,全力以赴帮助企业扩产能、抢订单、提信心。二是政策扶持再加码。充分利用省级扶持资金,重点扶持全区产出效益高、符合我区主导产业的企业和项目。对符合我区主导产业的重点项目,最高奖励800万元;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最高奖励1000万元;对省“雄鹰”、市“金象金牛”等重点企业投资的工业项目,将在原基础上再提高1个百分点。三是降本减负再落实。积极落实降本减负政策,做好减税、减费、减息、减租、减支等政策落地,多渠道多方式切实加强惠企政策的宣传解读,结合企业码“一指减负”模块,以精准推送、集中宣讲等形式开展惠企政策宣传解读,开展“降本减负”集中宣传活动5场,实现重点骨干企业、规上工业企业和小微企业政策知晓全覆盖。

工作成效:通过“亲人式”走访,投入服务真情,摸出企业实情,构建政企沟通良好桥梁,跑出问题反馈和解决的“加速度”。目前,共召开23次工业项目协调会,涉及91个问题,其中重点问题29个,最终通过区政府会议纪要形式解决相关难点、痛点,合计共减轻企业负担23亿元。

16吴兴区全国首创“三条通道” 推进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有序转登

推荐单位:区教育局 区委编办 区人力社保局

具体举措:吴兴区积极响应省纪委省监委“校外培训机构乱象”专项治理要求,结合“双减”工作,创新机制、集中攻坚,10月底完成全部转登工作。一是打通转登“专用道”。针对营利性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多、转登需求大的实际情况,成立联合工作组,通过建立转登联合会审“专班协商”、分组开展上门指导“专项服务”、设立机构“转登专窗”等,打通转登“专用道”,3周时间完成全部转登工作。二是联通服务“连心桥”。针对转登为非营利性的20家学科类培训机构,区“双减”工作专班安排9名工作人员,上门走访培训机构30家次,实地了解情况、落实相关指导等。对接各商业银行,就对公账户监管、预付费监管、余额保障保险等事项进行商讨研究,联合银行、金融部门等制定资金监管办法,提升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效能。三是首通跨岗“直通车”。针对部分校外培训机构关停、部分机构教师失业等民生问题,率先打破“人事壁垒”,启动2021年面向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的中小学教师“专场招聘”,设置教师招聘岗位20个,为有意愿的机构教师提供跨越式就业“直通车”。

工作成效:截至10月底,全区127家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转登率达100%,其中转为非营利性培训机构20家、转型为非学科类59家、注销48家,转登速率位列省市前列,群众满意度达98.3%。共282名校外培训机构教师报名参与招聘,报录比达1:14。相关工作被市委副书记夏文星批示肯定。

17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婚姻登记 为幸福“加速”

推荐单位:区民政局 区财政局 区交投集团

具体举措:一是立足标准建设,提升登记机关品质度。投资3500万元,面积达2374平米,按照国家5A级婚姻登记等级评定标准建设的吴兴区婚姻登记中心于10月正式启用,新婚姻登记中心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同时具备内地婚姻和涉外婚姻登记资质,更好的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婚姻登记服务的新需求。二是坚持规范管理,提升登记服务优质度。严格实行登记“零差错”管理和婚姻登记员培训制度,婚姻登记合格率常年保持100%。与妇联、司法等部门合作,积极把社会力量“引进来”,实现婚姻家庭辅导每日常态化运行,提升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效能。三是追求智能服务,提升婚姻登记精准度。全面实现统一云平台在线实时登记、人脸识别、电子归档、历史数据全部补录、数据电子签名和电子证照全量归集共享等信息化建设,实现“浙里办”APP、政务服务网PC端本人婚姻登记信息查询应用。全面推行婚姻登记全省通办工作,婚姻预约登记、材料预审与婚育户一件事联办。开展结婚证补领补办工作,全区设置宣传巡回点197个,流动宣传点236个。

工作成效:1-10月共办理婚姻登记6779对。已完成织里镇34个行政村、高新区8个新政村的结婚证补领工作,共办理结婚证补领2471对。吴兴区婚姻登记中心新址启用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获得省市区领导高度肯定、百姓群众一致好评。

18聚焦为民服务 打造惠民交通

推荐单位:区交通局

具体举措:区交通局系统谋划、系统治理,不断提升群众交通出行畅通率、安全率。一是全面整治,消除道路安全隐患。联合交警、公交公司、校车公司、乡镇(街道)等多部门人员力量,对辖区内道路开展全覆盖安全隐患点位排查,共排查出道路交通安全突出隐患点位52处。严格对照清单,逐点、逐项进行整改销号。二是精准施策,解决学校周边停车难题。协同多部门对辖区内的18所中小学周边交通状况逐一摸底实地调研,对于部分学校附近路段存在的各类问题,按照实际情况实行“一校一策”方案,深挖校区周边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闲置地信息资源,研究分析应用潮汐车位、特殊环境限时停车位等停车新模式的可行性,满足车辆停放需求。三是数字赋能,建设智慧交通项目。采用“1+2+3+N模式”创新搭建智慧交通项目平台,通过建设247套高清复合视频检测器、198套雷达检测器、22个高点监控、2套无人机系统等近2000项数字基础设施,对项目范围内的52个路口开展信息抓取,实现对吴兴区东部新城交通状况全方位立体化监测,进一步提升对城市交通的综合管理和控制水平。

工作成效:完成编制《湖州市吴兴区东部新城智慧交通专项规划》《湖州市吴兴区东部新城交通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等文件,为智慧交通平台建设提供路径引领。在湖师附小余家漾校区、西山漾校区等学校周边拓展增设停车位800余个,完成省市级道路交通安全挂牌治理路段整治11处,完成区级隐患点位整治43处。

19首批省级商务共富试点 童装跨境贸易新业态助力城乡共富

推荐单位:区商务局

具体举措:一是推动出口业务本地化。先后开展“敲门式”走访1000余次、“车轮式”培训30余场,“驻点式”咨询服务500余次、“交流式”座谈10余场、“抱团式”组展参展活动等五式联动活动,并利用“王金法广播”、“车间好声音”等平台持续宣传试点业务,推动织里童装出口从无到有,并逐渐扩大出口占比。二是推进贸易配套便利化。成功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厦门象屿集团(财富500强189位),新建吴兴织里港海关监管场所,专门新设10000平米组货集货基地,开发线上叫号系统实时组货、叫号、报关,有效推进监管场所数字化监管。积极探索市场采购全国通关一体化业务,目前已为布衣草人、超越动力2家企业率先开通一体化,有效提升试点贸易通关效率。三是推进优质服务常态化。市场采购贸易服务中心入驻后,先后接待中国纺织商会、中央媒体等考察活动50余次,不定期牵头组织培训、座谈会等多形式活动,为本地企业提供备案、收结汇、融资、报关等全流程服务。四是推进监管合作联动化。为确保试点业务快速、健康、有序发展,我局积极与外汇、税务等监管部门联动对接,多次牵头组织开展外汇业务培训和政策解读会议,合力宣传推广监管政策和业务,并初步建立定期互动对接机制。

工作成效:11月4日,成功入选全省首推商务领域共富试点首批案例,并将作为十大实践案例在2021年美好生活数字消费季“共同富裕美好生活峰会”上首次发布,为全国探索建设共富美好社会提供浙江样本。截至目前,试点累计出口额12.3亿美元,出口市场遍及全球130个国家(地区)。累计引育各类贸易主体700余家,新增数列全省第一。

20“多跨协同+数字赋能” 加强“两慢病”全周期管理

推荐单位:区卫健局 区医保局 区残联

具体举措:吴兴区借数字社会建设契机,围绕“知健康、享健康、保健康”三大应用场景,以数据“跑”代替患者“跑”,切实提升慢病管理精准性、可及性。一是围绕“知健康”,全面摸清“健康指数”。建设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归集140家医疗机构和医保、民政、残联等部门信息数据,建立评估体系,通过大数据计算以绿、蓝、黄、橙、红“五色”评估患者健康情况,形成个人“健康画像”并精准分类管理。目前,“健康画像”绘制实现区域全覆盖,红色823名已转诊至上级医院诊疗。二是围绕“享健康”,融合打造“万物互联”。联通“浙里办”app、微信公众号等掌上端,实现患者信息一键查询。同时,连接“云药房”“云诊室”实体智能终端,患者可在家门口享受在线复诊、线上开方、药品配送等服务。目前,电子健康档案开放率、动态使用率同比提升13.57%、12.52%;“云药房”“云诊室”已惠及1200余名患者。三是围绕“保健康”,精准实现“居家管理”。研发监测预警平台,行动不便患者穿戴监测设备并结合定位数据建立“慢病地图”,让家庭医生实时掌握血压血糖、心率等变化。针对特殊群体,卫健、残联部门联合组建127支1021名全专融合型医疗团队,定期提供健康管理、康复训练、精神残疾人干预等服务。

工作成效:累计服务管理高血压患者67352人、糖尿病患者15936人,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从10.81%下降到8.3%。成功入选全省“两慢病”全周期健康管理推进分级诊疗改革试点区、全省“数字社会”第二轮“揭榜挂帅”县区试点项目。顺利通过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复评。获浙江之声等省级媒体报道,获闵云副市长批示。

21“三个一”贯穿新安法入企

推荐单位:区应急管理局

具体举措:吴兴区应急管理局局领导组建团队入企宣传新安法,举办安全生产管理培训会。一是精准把握关键环节,发动“新”力量。围绕新修订《新安法》的修改背景、新增条款进行详细解读,以结合新旧“对照学”、经验“贯彻学”的方式,让企业认真学习领会其中的新思想、新举措、新亮点。二是广泛开展宣传宣讲,突出“新”政策。通过开展“三个一”的活动来增强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每一周,一个专家,开展一次讲座。截至目前为止已经开展16次讲座,邀请16个专家,惠及800余人次。三是注重实践学用结合,解决“新”难题。通过发放《新安法》,播放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片再次为企业敲响警钟,督促企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工作。对于企业员工存在一些疑惑,让专家详细为大家解答。

工作成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吴兴区应急管理局目前已经送《新安法》入企7000本。近期持续开展新修订《新安法》宣讲活动,送指导、送培训到企业一线,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增强企业安全生产意识,筑牢安全生产防线。近期10000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已经送到。会陆陆续续的下发14个乡镇街道,由乡镇街道安排新安法入企。时刻警示企业深刻领会排查一条隐患、减少一起事故、挽救一条生命、拯救一个家庭、稳定一方社会的“五个一”精神。

22吴兴区“三突出”全力推进 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集成改革

推荐单位:区市场监管局 区公安分局 朝阳街道

具体举措:一是突出组织赋能,全力打好治理改革争先战。组建由区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集成改革工作专班,在全区、全局、全行业三个层面召开工作推进会议,重点对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集成改革工作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及“浙江e行在线”系统操作流程等作了详细解读。二是突出系统布局,聚力打好落实推进组合拳。通过“电话问询+实地走访+系统定位”,全面排查电动车及配件经营店和维修店,共排摸经营单位467家,形成系统的名单。重点推进朝阳街道南街11家电动车经销点,以点带面,通过线上实时指导、线下一对一示范,指导车池赋码、出入库等关键点位操作准确。开展督查和帮扶“应建尽建”等九个方面,及时通报发现的问题,压实责任,推进集成改革工作。三是突出监管实效,持续打好全链推进保障牌。面对攻坚堵点,专班各部门形成合力,深入宣传,引导群众购买赋码的合格电动自行车。联合公安交警、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执法部门,开展生产、销售、使用环节非法改装、违规骑行等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

工作成效:截至目前,已实现车赋码5657个,池赋码5967个,“浙江e行在线”(经销商、维修点)注册商家数237家。实现排摸完成率、“浙江e行在线”注册上线率、车池赋码完成率、车池贴码完成率、承诺书签订上墙率等5个100%目标任务,全面实现全覆盖。

23用心用情做好产业工人 关注“三种事”

推荐单位:区总工会

具体举措:一是防微杜渐宣教身边事。新建全市首家以提供各类专业法律书籍服务为鲜明特色的“职工书屋”;组织“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普法宣传活动32场,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册,现场答疑700余件;在各类普法培训中,邀请专家律师讲解《民法典》下企业用工管理及风险防范、工资集体协商规范化建设和典型培育等,参加120余人次。二是闭环维权化解急难事。创新推出劳模工作室“一站式”服务、产业工人维权帮扶“一揽子”解决、职工急事难事维权事“最多跑一地”的职工维权服务“三一”闭环工作模式。推荐11家企业申报第八批市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对47家市级和谐企业进行复评,新创建区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2家,畅通民主管理渠道。三是普惠服务助力共富事。与市区医保部门数据共享,创新开通网上申报,在职工出院时直接由系统进行计算报销,实现医疗互助跑零次,职工参保人数达48824人。为企业组织的17批次892名职工开展的“本地行”疗休养活动,给予补助资金15.04万元。组织六条线路15批次530人赴对口地区职工疗休养活动。全区完成对口地区消费扶贫6422人,金额187.13万元。走访慰问困难职工37人次,发放慰问款物6.4558万元,脱困退档3名。

工作成效:截至10月,全区2021年医疗互助代办住院报销2636人次、金额192.11万元,大病报销43人次、金额14.29万元;全区工会共协调劳动争议案件773件、涉及企业683家、人数1681人、资金2707.87万元。

24积极打造红色管家服务站

推荐单位:区机关事务中心

具体举措:新建成启用“机关党群服务中心行政中心站”和“机关事务保障红色管家服务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功能:一是定期组织活动,丰富服务内容。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开展东西部协作、支援扶贫展销活动,工会文体活动,物业服务保障活动等。二是开展互动交流,提升服务效能。设置互动留言板,搜集整理意见建议,及时了解干部职工的现实需要,与干部们共建共享大院管理。三是打造兴享驿站,优化服务环境。建设两个超市和一个文化咖吧,展示吴兴的历史文化、丝绸毛笔,美妆童装和传统老字号等,提供购物休闲,加油充电的驿站空间。

工作成效:目前红色管家服务站已正式启用,为开展红色党建提供了活动阵地,也为干部职工搭建了“温馨家园”,机关干部反响热烈。红色管家通过主动走访、预防化解的工作方法,高质量开展机关事务工作,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25让校园接送更舒心 着力打造“地下接送系统”

推荐单位:区产投集团

具体举措:一是整合资源,拓展空间。经前期排查,考虑到爱山小学常溪校区校门口的中横港路道路狭窄且周边无可利用的闲置地。经协商,在已有地下停车场范围内,吴兴产投合理构建“地下接送系统”,改造开设了两个学生通行出口、学生排队区、家长等候区、非机动车接送区,实现家长有序等候和接送,保障师生出行安全。特别是下雨天,家长们不用担心孩子雨天打伞过马路时候的安全问题。二是“一校一策”,优化路线。为了缓解高峰时段校园周边拥堵,吴兴产投集团联合交通部门、爱山小学、高新区新城办事处制定了“一校一策”的交通改造方案,实现校园周边交通微循环,设置禁停区等措施。在位于校园周边竖立了多个“校园周边道路两侧禁止停车”的交通标志,道路两侧和中间也加装了隔离带,防止机动车违规停放。三是错峰放学,缓解拥堵。集团领导与爱山小学负责人对接协调后,学校将实行错峰放学的方式来缓解交通压力。家长每天根据学校规划的放学时间来接学生。学生放学有时间差,避免家长扎堆停车,错峰放学很好地改善了交通状况。

工作成效:爱山小学常溪校区地下停车位改造工程,为学校、家长打造了一个地下学生接送中心,此举既保障学生安全,为家长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大大缓解了周边区域上下学时的交通拥堵问题。

“三服务”第五批典型案例即日起至12月2日集中展示,哪些案例您感受最深,请为他们投票。

活动时间:2021年11月29日~12月2日17:00

活动规则:您可选择至少1个候选案例,至多15个候选案例,一个微信号只能投一次票。

来源:爱上吴兴

原标题:

吴兴区2021年“三服务”第五批典型案例评选开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