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TALK|温州中小学生成长案例①:不补课的陈豪

家校社TALK|温州中小学生成长案例①:不补课的陈豪

随着“双减”政策逐步落地,孩子的“个性与全面发展”成为关键,我们如何引导与关爱,优秀毕业生的成长经历有探讨价值,本期聚焦人物——陈豪,在他的学业生涯中,从没补过课,也没上过补习班,他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北京大学航空航天系。

自动播放

因此,今天的家校社TALK与嘉宾一道,共同探讨“双减“政策下,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自觉自律的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作为家长、老师、班主任的我们该如何履职?

温州中小学生成长案例①:

不补课的陈豪

嘉宾阵容:

温州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朱景高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院长:徐海龙

温州市瓯海中学校长:金志正

全国模范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郑小侠

陈豪初中班主任:贾俐研

陈豪高中班主任:高雪鸥

陈豪父亲:陈海敏

特邀嘉宾:学生家长

图片

如何让孩子更优秀?

如何可以让孩子更优秀?温州宋代名人叶适曾提到“尽观而后为之”的认知方法,意思是,先观察充分,在积累了丰富的直接经验基础上再行动。培养孩子也可以借鉴这个方法,我们尝试通过追溯优秀学生的成长经历,挖掘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点点滴滴”,探索其中的共性或背后的必然性与偶然性,进而探讨分析“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的有利因素,通过资深教育从业者与家长及社会人士的分享与碰撞,给我们的家长、学校老师带来思考。案例多了,大家可以从中借鉴或参考,包括教育评价、爱国主义情怀与品德修养的提升。

家庭:适度的放手

自律品格的培养

自动播放

主持人:陈豪说自己小学的成绩,甚至是出现垫底这个情况。后来呢,我们就知道,他在学业上各方面都发展的特别好,陈爸爸,你来说说小时候的陈豪,你觉得他身上有什么特点?

陈海敏:也比较普通。

主持人:小学他就是个普通的孩子,那你觉得,他发生变化比较关键的点发生在哪个时间上?

陈海敏:初一开始。

主持人:有什么特别让你印象深刻的事件?

陈海敏:让我们不接送他上学。

主持人:就是比较自律和自觉是吧,你觉得从这个事情来看,他能把自己的事情做的特别的自觉?

陈海敏:早上自己起来,吃了早餐就上学去了,坐公交车。

老师:给他很多的鼓励

一件一件小事促进培养自信

自动播放

贾俐研:有一次,学校里有一个活动,需要报班级班长的名字,当时我们还没有选好的,但是他一来跟我讲这件事(他想当班长),我其实平时可能关注到他有点点不自信,我在想可不可以利用这次机会,给他一个起点。我当时就非常肯定地说,陈豪,我们这个班长就是你了。这个印象我自己蛮深刻的,然后他当时就有点震惊。后来(陈豪)也在周记里提到一点,说可能是这方面,给他很多的鼓励。

主持人:朱局长,您当年做过温州中学的校长,鼓励,我觉得很多老师都在做,为什么这个老师做了就有效?

朱景高:这个跟学生的个体性(有关),可能这个点正好鼓励到陈豪身上。所以这个我们叫因材施教,每个人可能情况都不一样。

主持人:徐院长也当过校长,你觉得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里有很多优秀的老师也会不断地鼓励孩子。但是我们的贾老师,这一鼓励就把一个小学垫底的孩子鼓励到这么优秀,你觉得她的"魔力"在什么地方?

徐海龙:我觉得吧,之前你提到的,很多老师都会注意给学生鼓励和支持,是作为老师非常重要的一种教育职责。为什么呢,因为孩子他本身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去寻找自信,这种自信需要通过一件一件的小事得到别人的认可,特别是得到自己的班主任,自己的学校,自己的家长,他的力量是非常强。至于说是不是贾老师鼓励,难道全班都能上北大吗?不是的,这个就是跟学生的个体和资质有关系。那我们教育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让每一颗不管它是什么样的天生的基因,我们都要让他成为他自己最好的状态。

学校:家国情怀教育

责任感与内驱力的培养

自动播放

金志正:学校的教育是三全育人,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觉得这个责任感特别重要,因为一个学生,如果想让他有种持续的向上的力量,你就得自身具有对父母的责任感。

比方说他说到小学到初中的时候,觉得没考好,他觉得愧疚,这就是对父母的一种责任感。然后他觉得他是班长,所以他就早来完成班级的事情。他到了高中,当了班长,是为了全班同学的共同进步。后来我感觉听说过,他甚至说为瓯海中学而学习,为荣誉而学习,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学习。为了班级的成绩提升,他承担了很多的责任。所以有责任感的人,往往他的意志、专注力、坚持力这些品质都会更强。

主持人:他也赋予自己“大任”,从学校的层面来看,我们怎么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陈豪?

金志正:我觉得从学校的教育方面来说,家国情怀其实很关键。我们从陈豪的短片来说,他说,小孩子很顽皮,他以前也是很贪玩的。实际上,儿童的天性,比如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个从小学就压榨了每个人的天性。所以从这个维度上讲,我们的家国情怀,从他小的时候贪玩,到后期他说看到他家里旁边的工业区落后,他觉得这个事情要改变经济运行模式,要科学救国等等,他会有这么一些想法,当然,这就基于他我们学校教育里面的思政课教育、近现代史教育、中国的历史观、中国的责任感。

所以他有讲到一个事情我就特别关注。他说每次当我们学校里周一晨会,当国旗升起的时候。我们唱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好像听多了,觉得这很平常,但是他就非常感同身受的感觉到。他那天跟我说,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站起来已经70年了,但是我一直感觉到,我们时刻处在危险之中。这个我们每个人都会听的,所以给他带来的一些爱国主义,我们的家国情怀,我们的责任教育,我们的历史教育,我们的人文学科的教育,打下来家国情怀的基础。非常重要,只有这种家国情怀,只有这种责任感,只有这种自觉,才能成就这个孩子能够有一种强大的内驱力。

主持人:你刚才讲到的历史课,然后思政课,以及每个学校他肯定都会做的升旗仪式,都非常简单。但其实一个学校把这些基本的仪式感的教育落到实处的时候,过程中就会有像陈豪这样的孩子在被滋养。

主持人:徐院长,您来说说看,刚才学校说家国情怀的培养,他做了一些常态性的工作。您觉得我们温州市其它的学校,是不是也可以在体现家国情怀教育方面,能够做得更好,可能学业上会有差异,但是孩子(在家国情怀教育上)都可以跟上。

徐海龙:所以就像刚才提到的,学生的起点资质,他对学习的这个接收的程度可能是不一样。但是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这是明确的。不管你的分数是很高,能进北大,还是进其他学校,其实我们学校对他的立德树人的要求是一样的。

那么目前这几年,应该说我们整个温州市对价值观的培养,我们有一整套的方案和措施,我们有价值观教育的基地学校。这些举措都是为了推动学校,更加注重从行为、细节。像金校长刚才提到的,可能我从奏国歌升国旗这么一个小细节,不同的学校可能做的程度就不一样。我们怎么推动这些学校,利用好这些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我想这个是对整个所有的学校都是非常重要,始终要把立德树人放在教育的首位。

朱景高:接着刚才校长院长这个话,我补充说一下。我来之前,给我看的陈豪这个片子。我断定从考上北大这个角度来讲,他肯定是个一流的考生,我们温州能够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不多。但是我在想他是不是一个一流的学生?那么他们刚才讲的这些,包括这位家长,其实他身上有很多具有一流学生的素养,所以我就在想我们基础教育,最关键的说就是要培养学生,让他能够终身受益,包括他的梦想、他的希望、他的自信、他的性格。从刚才大家谈的过程当中,他有个能力很强,他是会调整。他其实小学不好,到了初中他能够这么好,就说明他的心态的调整、目标的调整、他的调整能力很强。从中可以看出,他习惯很好,他都是早到迟退,帮助别人把自己的好的一些经验跟人分享。对他这个家长刚才讲到的就是他到学校的时候不用家长带,这个时候你就要培养他的能力。这就是我们学校教育,我们基础教育最关键的。

从不补课

提高效率,利用好学校上课时间

自动播放

贾俐研:(陈豪)应该没有参加任何补习。因为他的自学能力已经较强了,然后平时在学校里,在自习课,其实他把这些问题解决掉了,如果不懂的话,可以去老师办公室或者自习的时候,老师会过来,去问,这里想提到一点就是,我们瓯海实验中学,当时陈豪的数学老师是周云凡老师,像他的话,他早上,就早自习的时候,甚至很早过来,就是帮同学一对一的解答问题。这就是属于课内,在学校里老师做的。所以对陈豪来说,他其实可能就也不需要再去课外。

主持人:初中,对这种孩子来说可能还会有些多余的时间,他们学有余力,可能会有些多的时间,那他多的时间,课余时间用来做什么呢?

贾俐研:印象当中,因为其实初中的时候陈豪那个字写的很潦草。当时我当班主任,还是语文老师,对他的字看着就挺不舒服的,我就对他说,我是知道你现在比其他同学学习时间还多一个小时,你每天利用的10分钟或15分钟,把字好好练一下。他真的是有坚持下来,一段时间之后,确实发现有所改善,所以我尽量让他多余的时间花这些有需要补的方面。

主持人:在其他的素养方面,学业之外包括书法、锻炼等,高老师,在高中阶段的陈豪,我也得求证一下,是不是真的没有参与一些校内校外的补习(补课)?

高雪鸥:我肯定,陈豪没有参加任何(补习),但是他很好的利用了课堂时间,还有课间、课后包括自修期间,他都会经常跟老师探讨问题。

主持人:刚才聊到很多同学去向他提问,你觉得这个学习方法,是不是对他成为比较拔尖的学业的高手是不是有关系?

高雪鸥:同学在向他提问的过程中,对他自身来说,除了为同学解答疑惑之外,我认为对他自身知识水平的提升,也是有帮助。

主持人:这个反倒是很高明的学习方式。他没有去补习班,接受其他老师给他的知识,反倒是自己作为一个小老师去教别人,反而把知识消化得更加透彻。

高雪鸥:当有时同学问他,他都不知道的时候,他就会去问老师。

主持人:跟老师去探究对吧?其实到补习班学习的时候,只是个接受的过程,最后他能理解。但是,他如果教给别人,他自己也就会运用。

高雪鸥:我感觉更像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

专家说:要因材施教

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力

自动播放

主持人:今天我们请到一位家长,你敢不敢像陈豪这样去实验你的孩子?

学生家长:我孩子没有陈豪那么优秀。我觉得呢,我孩子还是希望有适当的补课,选择做适当的补课,因为我的孩子他学习比较被动。然后他有什么问题的话,不愿意去问老师,也不愿意主动去寻找帮助,所以,这个时候就觉得我有必要给他找一个老师。给他在文化学科上做适当的里面做适当的拓展,或者说在课堂内他解决过了问题,我希望在课后能够把几个问题帮助解决。

主持人:那在双减的背景下啊,徐院长,您看看,两个不一样的观点,你发表下你的观点,您认为你会站在哪个立场上?

徐海龙:国家这个双减政策的出台,应该说显得非常及时。因为当前确实全国、整个社会都有一种不太好的倾向,让学生过度地参与到这种分数的竞争和学业的竞争,过度地参与到这种课外补习,实际上是种抢跑、抢时间、抢起点。这么一种不良的循环,会导致很多家长,有些是主动卷,更多的可能是被动卷。其他家的孩子都去补课,那我怎么办?所以家长非常焦虑。我想国家的双减政策出台非常好,把这个不良风气压下来。

这个问题其实有两个,一个是我们家长这边,首先要科学的更合理的看待分数。分数重不重要?重要,对学生而言,对学校而言,对家长而言都很重要,但它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他自身的一些优势。所以我刚才一直在提,学生之间有不同的特质,有些孩子可能学业方面很好,但有些孩子很可能是艺术方面很好,他的数学可能考不好。所以,我们家长不应该让这些孩子,数学不好的拼命去学数学,而把他的艺术的天赋或者艺术方面的兴趣特长扼杀。

我们的家长要一边更多的去发现孩子的优势,培养孩子的优势,用孩子的优势参与他未来的成长,而不是跟着别人被动参与。这是第一个强调的,家长要去调整心态,特别是双减政策下,我们把大家的这个标准统一,不能像原来,有些抢跑,更不能逼上去。

第二个从我们学校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以前去补课,因为很多的家长,觉得学生可能在学校内部(学校后)还是不懂。那我们现在呢,双减政策出来,我们教研院正在推进两方面的工作,一个是作业方面的。首先,校内的作业要更加有针对性、更精准,降低孩子无效的负担,让他在学校里能够学得更好。第二,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课后服务,要把课后服务的质量提高。让孩子在学校里面就学好,这样孩子就不需要到外面去。所以我想通过家庭、通过学校,再通过我们社会三方的合作,一起努力,我们可以还孩子一个正常的学习经历,而不是卷入过度的学业竞争。

双减政策下

关键要注意“加法”

自动播放

金志正:从双减政策来说,从补课的事情来说,我个人,包括学校,都非常反对。陈豪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因为学习的东西他有其自身规律。第一个问题,如果他的内驱力不够,你家长哪怕使劲给他补,也于事无补。第二个问题,怎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个性化的指导。比如徐院长说的精准作业或者课后服务、或者老师的答疑、或者同学自己的付出,这些东西效果很好。当然,内驱力也好,同学相互学习也好,学校的因材施教也好,我觉得一个人的终身发展、一个人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就哪怕很功利的想考个好大学,或者将来参加工作,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的就是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放在我们学生身上最多的是自习,是自主学习,自己主动学习。所以我觉得陈爸爸刚才说的,(陈豪)小的时候喜欢看书,放假的时候去图书馆自习,实际上,这种自学,这种坚持,是内驱力体现出来的学习能力。补课除了解决孩子的周末时间(用来学习),家长觉得我为孩子做了很多,已经给他找了一个很好的老师,但对孩子来说,我去补课是在学习吗?这种东西(补课)是家长安排下的“假努力”。自主地学习、深度地学习、专注地自学,这些才是我们教育人应该去做、去实践、去引导孩子的学习方式。

朱景高:刚才我听了两位家长的发言,虽然观点不一样,一位家长的孩子从来没补课,另一位家长说适当的补课,但是我觉得他们都是合理的。国家的“双减”政策,这个顶层设计非常好,一方面要减学校里面过重的负担,另外一个是减少校外培训的负担。校外培训主要减三个,减培训机构的数量,减培训机构的时间,减培训的价格(限价)。这三种情况,并不是说一刀切,培训机构全部取缔。

但是我们在做两个减法的同时,关键还得注意加法。刚才几位嘉宾都已经讲到,学校怎样能够提高效果,比如减少机械重复的作业,所以要精准作业,要提高教育质量,这个要改革我们的教育方式。那么对家庭来讲,培训机构减下来,对家庭至关重要,如果家长的观念不改变,其实这个“双减”政策很难“落地”。比如,他可以做一对一的培训,学校作业给他减少了,他自己给他增加。所以这个时候,空出来的时间做什么才是关键。我觉得,增加阅读的时间,像陈豪爸爸讲,他的小孩就是很好的典型,去图书馆增加阅读量。第二个增加运动,第三个多劳动,现在的劳动教育需要弥补。我们经常讲,一个小孩要学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天下友,所以一方面减少,要(把时间)空出来,另一方面增加阅读、运动、劳动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双减政策的落地,并取得效果。

“种子2+”公益项目:我们一起呼吁

自动播放

为了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现帮助孩子、帮助家长的初衷,《家校社TALK》栏目与温州大学教育学院以及温州市第二十三中联合推出“种子2+”公益项目,主要方式是,与社会公益组织合作,借助志愿者力量,呼吁大家“我帮助您不求回报,当您有能力时至少帮助2人”,并尝试给部分孩子、家长、老师提供力所能及的爱心助力。

家庭、学校、社会是“一个整体”,每一方都负有爱护与引导孩子的责任。哪些环境是你们认为比较重要?您是如何为孩子打造良好的环境?您觉得学校、社会应该为此出那些力?或者说您有什么教育问题想要节目帮忙探讨的?欢迎发邮件给我们(dinghuicheng@sina.com),说出你的想法。

良好成长环境的营造是重要的,营造什么,怎样营造这里面大有学问,需要家校社三方以积极态度去研究,形成合力。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一起行动吧!(丁慧程 郑小侠 凤凰网浙江教育 凤凰网温州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