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构建“教育大脑+智慧学习”的未来教育重点场景
浙江
浙江 > 正文

浙江构建“教育大脑+智慧学习”的未来教育重点场景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印发《数字社会未来教育重点场景工作指南(1.0版)》的通知。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数字化改革以及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工作要求,聚焦数字社会,围绕“教育大脑+智慧学习”落地未来社区、未来乡村的要求,构建未来教育重点场景,制定本指南。

建设目标

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围绕社区居民教育服务的高频需求,依托“城市大脑”的数据、算力和算法,赋能未来社区、未来乡村两大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迭代升级“互联网+教育”,高水平推进“学有所教”,打造“学在浙江”全民数字学习应用,有力支撑全生命周期教育公共服务跨部门协同。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满足居民个性化学习需求,高质量营造富有浙江特色的未来教育场景。积极培育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乡村,加快建设泛在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定义内涵

“教育大脑”(教育魔方)是基于系统集成与教育公共服务智能化理念,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和城市大脑,汇聚学习对象、教育机构、课程资源、学习历程、资格特长等公共数据,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数字档案中心、数字资源中心和数字服务中心。

“智慧学习”是以未来社区、未来乡村为核心,融通周边数字校园、公共场所等学习空间,汇聚全生命周期教育公共服务,满足居民个性化学习需求,突破教与学行为在对象、空间、时间等方面限制,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重点场景

(一)邻里学堂

以未来社区、未来乡村为主体,统筹跨部门教育资源,基于共享物理空间建设全龄幸福学堂,为居民就近提供社区托管服务、学生社会实践、职业乐学课堂、老年常青课堂等多元化的教育服务。

1.全龄幸福学堂

鼓励未来社区、未来乡村教育空间与公共文化空间以及未来创业、未来治理、未来服务等场景资源叠加,实现空间复合利用、有效共享。合理设置阅览室、培训室、书画室等基本场所,满足居民公共阅读、培训讲座、文艺排练、文化交流等基本需要。鼓励乡镇、街道的成人(社区)学校在未来社区、未来乡村设置教学点,布设5G、3D打印、虚拟现实等新技术体验环境,配备多媒体设备和网络直播互动教学设备,支持通过网络实现一对一、一对多的互动课堂教学,打造“一站式”智慧学习中心。

2.社区托管服务

以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幸福学堂为基础,充分利用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周边青少年宫、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户外营地等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吸纳教师、大学生志愿者、村社达人、社会热心人士等参与学生托管服务。提供在线报名、接送提醒等功能优化托管服务体验,运用身份识别、电子围栏、视频监控等数字技术加强托管服务安全管理,合理组织提供集体游戏、文体活动、阅读指导、劳动实践、兴趣拓展、作业辅导、非遗传承等服务。

3.学生社会实践

鼓励未来社区、未来乡村与对口学校合作,将图书管理、垃圾分类、卫生清洁、知识宣讲等工作岗位设计成面向各类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在线报名、线下实践、多端反馈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基层治理,帮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逐步培养公民意识。

4.居民乐学课堂

统筹政府部门、普通高校、职业院校、成人(社区)学校力量,面向居民开放可选的智能技术、知识技能、文化休闲、国学礼仪等学习课程。定期安排专兼职教师和志愿者开展讲座、培训和活动,大力宣传社会公德、法制教育、科普文化、公共安全、环境保护、身心健康等知识。全面分析本地区产业发展特点,结合居民高频培训需求,智能匹配各类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等提供的职业技能培训内容,采用考证辅导和送教上门等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升居民就业创业技能。

5.老年常青课堂

依托全省社区教育办学网络,面向老年人举办养生保健、文化艺术、信息技术、园艺花卉、传统工艺等方面长学制课程和短期学习活动,办好家门口的老年教育,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信息素养、文化素养、科技素养。鼓励引导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积极服务社区治理,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二)人人网校

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体,集成跨层级数字学习资源,建设共享学习空间,面向不同类型的居民提供优质学科资源、数字家长学校、高校开放课程、第三年龄课堂等不同类型的在线学习服务。

1.共享学习空间

通过数字社会系统未来社区、未来乡村服务应用,汇聚本地区改革发展、统计规划、考试报名、合作交流等社会关注的各类教育政策和资讯,面向居民建立权威的统一访问入口。统筹社区、乡村周边学校、培训机构以及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公共场所的名称、空间位置、活动等信息,建立“学习地图”。融通政府、学校、社会已有在线学习系统,构建支撑大规模个性化教学的互联网学校,汇聚优质在线教育资源,服务于未来社区和未来乡村。丰富学分银行内涵,推动资格证书、荣誉证书、科研成果、志愿服务、培训学习等记录统一汇聚,通过“浙江学习码”建立以人为核心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转化通道,深化学习成果在学分转换、就业推荐、技能认定、出行旅游、借阅参观、社区学习等场景下的创新应用。

2.优质课程资源

集成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学科课程、专题教育等资源,切实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使用效益,服务学生自主学习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审查机制,迭代升级“之江汇”教育广场,持续遴选精品数字学习资源。面向未来社区和未来乡村,试点开展名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组织全省名校名师和行业专家打造“名师金课”,汇聚一批乡村数字课程,着力构建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型城乡教育共同体。

3.数字家长学校

结合社区、乡村需求,通过数字化学习应用和配套学习资源,面向新婚夫妻、孕期夫妻、婴幼儿父母、学生家长等群体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传播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知识,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定期组织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参观体验、专题调查、研学旅行、红色旅游、志愿服务、文体活动等,增进亲子沟通和交流,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4.高校开放课程

汇聚公开课、共享课等一批国家级、省级精品开放课程和线上一流课程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在线学习培训课程,进一步推动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对应下沉社区、乡村,为有需要的社会学习者提供免费、优质的教育资源服务。

5.第三年龄学堂

推动组建老年教育工作联盟,不断丰富老年教育数字资源,多渠道向社区、乡村推送相适应的特色课程,简化学习程序,推动信息技术与老年教育深度融合,加快建成支撑老年教育的数字化资源配送体系。依托各类“学习圈”,跨地区组织教学、文体活动,满足老龄化社会的发展需求。

组织保障

(一)试点先行,落地见效

根据数字社会系统建设“学有所教”加快在未来社区落地的工作要求,确定杭州市萧山区瓜沥七彩未来社区、义乌市鸡鸣山未来社区、嘉兴市南湖区甪里社区作为首批未来社区教育场景建设试点,2021年8月底前基本完成硬件环境和场景应用建设,率先实现“教育大脑+育系列应用落地见效。

(二)总结经验,推广应用

总结试点未来社区教育场景建设经验,2021年12月底前,在其余满足条件的试点未来社区或未来乡村推广应用。各地教育部门要与发展改革、建设、农业农村、宣传、文旅等部门以及街道、乡镇、社区、乡村加强协同,加快推进各项工作。

(三)科学评价,优化升级

按照数字化改革以及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工作要求,组织制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乡村评价体系,推动未来社区、未来乡村教育场景建设标准的迭代升级,着力探索构建可持续运营机制,助力学习型城市建设。

原标题:

“教育大脑+智慧学习”的未来教育重点场景长啥样?浙江再发《指南》

来源:教育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