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青春力量,服务乡村振兴 浙农林大涉农专业学生为农户问诊把脉助农增收

凝聚青春力量,服务乡村振兴 浙农林大涉农专业学生为农户问诊把脉助农增收

今年暑期,浙江农林大学组织了100多名基层农技定向学生组成的社会实践队伍,分成16支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建德的16个乡镇(街道)进行社会调研和科技服务。来自农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植物保护、园艺等专业的实践团成员,分别围绕“凝聚红色力量,服务乡村振兴”的主题,按照“一次志愿服务、一次实地走访、一次研讨交流、一次红色学习、一次调研报告、一次建议意见、一次为民办事”的“七个一”要求,近距离、全方位接触农村、了解基层,服务三农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凝聚青春力量,服务乡村振兴 浙农林大涉农专业学生为农户问诊把脉助农增收

该校园艺192班余文孝同学所在的“莓”子时节小分队,来到了“中国草莓之乡”杨村桥镇,对杨村桥镇特色产业——草莓的最佳生长条件、种植方式和种植技术进行了深入地调研。在草莓种植基地,他们通过和种植户交流以及实地考察,发现村里缺乏“莓”二代,缺少新鲜血液流入;大部分果农都只会进行单一的线下销售,对于线上销售所知甚少;草莓成熟后不耐运输,导致草莓销售走不远,品牌也打不出去;企业采购苗成本高,育苗技术落后;草莓存在细菌性角斑病等问题。

凝聚青春力量,服务乡村振兴 浙农林大涉农专业学生为农户问诊把脉助农增收

针对以上问题,实践团队的成员们群策群力,为杨村桥镇的草莓产业做出了一份详细的调研报告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浙江农林大学的老师正在做杨梅的贮存的课题,已经可以做到杨梅成熟下市还能保存四十天,这项技术或许同样也可以运用在草莓上;草莓细菌性角斑病可以用标记的方法进行研究,检测组苗后再进行栽种,从源头避免,减少发病率……

“我们园艺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的课程就是果、菜、花,而果树这门课程里,草莓是有专门讲述的,还有专门研究草莓这一领域、以草莓作为自己的课题的研究生人才。”余文孝说,他们希望未来能够多和杨村桥镇合作,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

凝聚青春力量,服务乡村振兴 浙农林大涉农专业学生为农户问诊把脉助农增收

“心系三农 环抱乾潭”小分队的成员们,则深入乾潭镇以及周边乡村,对其茶产业情况进行实地调查。通过与当地家庭农场主、茶场、茶商户、村民等进行调查之后,他们发现当地种茶的多为散户、没有形成产业化集群,茶产业中缺乏有专业背景的高学历人才,宣传力度不够大,茶叶安全质量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这些原因导致建德茶品牌不够响亮。

根据调研发现的问题,大学生们提出了引进专业农业科技人员、不断改进制作技艺、推广“旅游+茶”、建立茶文化主题酒店、成立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组建专业导游队伍等意见建议,得到了当地茶户的认可。

除了帮助农户解忧之外,浙江农林大学的学生们在实际考察中发现村民的法律意识并不高。于是,植保192班柳雅琦和团队成员就来到了寿昌镇,帮助居民了解新实施的民法典新规,提高法律意识、自觉维护合法权益。团队成员向过往居民发放了民法典的宣传单,并耐心地进行讲解。看到村里来了大学生讲法律,许多村民纷纷围了过来,听实践团成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有关财产安全、生命健康、人格尊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炎炎夏日,浙江省建德县各个乡镇街道中出现了许多浙江农林大学学生的身影,他们有的蹲在农田里为农户种植的草莓“把脉问诊”,有的在街道上向村民发放有关防诈骗的宣传资料,有的在老党员家中听他们讲述艰苦奋斗的故事,还有的正在社区中开展民法典宣讲……

凝聚青春力量,服务乡村振兴 浙农林大涉农专业学生为农户问诊把脉助农增收

凝聚青春力量,服务乡村振兴 浙农林大涉农专业学生为农户问诊把脉助农增收

经过为半个多月时间的下乡实践,学生们都很有感触,纷纷表达自己坚定服务乡村振兴的决心。浙江农林大学大二女学生许清心感慨的说:“作为涉农专业的大学生,通过深入农村开展实践,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现代农业发展十分需要我们,青年大学生到基层去、投身三农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新时代农林青年,我们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今后才能更好地把青春融入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才能在服务乡村振兴中更好的绽放我们的美丽青春。”(供稿:浙江农林大学 通讯员:霍婷婷 陈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