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年,温州正在悄悄变美!
浙江
浙江 > 城市 > 温州 > 正文

这五年,温州正在悄悄变美!

6月3日上午,温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20年温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新闻发布会,温州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围绕《2020年温州市环境状况公报》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图片

李立 摄

图片

2020年温州市生态环境质量

基本状况

淡水环境:2020年,温州市共有76个市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其中河流监测断面68个,湖库监测断面8个,达到功能要求的为78.9%,与上年持平。总体水质比上年略有改善。温州市地表水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76个断面的氨氮平均浓度比上年下降了6.1%,总磷平均浓度与上年持平。列入国家“水十条”考核的断面达到国考目标要求,温州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图片

文成绿水青山 吴志伟摄

海洋环境:2020年,温州市监测海域面积8649平方千米。以3个调查月的水质面积平均值评价,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劣四类水质面积占比分别为61.3%、15.7%、5.2%、13.4%和4.4%。与上年相比,第一类、第二类水质面积占比增加30.2%,第四类、劣四类水质面积占比减少28.7%。近岸海域海水质量各月份中8月最好,5月其次,11月最差,远岸优于近岸。

图片

洞头风光 孙新尖 摄

大气环境:2020年,温州市区及各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0%,PM2.5年平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下降3微克/立方米,其他县(市、区)年平均浓度范围为18~24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温州市平均酸雨率为 37.8%,低于上年(44.4%)。

图片

翁卿仑 摄

声环境:2020年,温州市区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4.9分贝,比上年上升了0.1分贝;市区昼间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7.9分贝,和上年持平。温州市昼间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评价结果均为一级(好)。

固体废物管理:2020年,固体废物管理情况良好。温州市一般工业固废产生量350.43万吨,综合利用量347.67万吨,处置量2.76万吨,贮存量0.20万吨,综合利用处置率为99.94%;温州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29.07万吨,利用处置量29.07万吨,贮存量1.17万吨,利用处置率为98.05%;医疗废物收集量0.9573万吨,集中处置量0.9573万吨,无害化集中处置率为100%;全市城镇生活垃圾收集量为262.17万吨(含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图片

应泽建 摄

辐射环境:温州市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环境γ辐射、空气、饮用水、近岸海水及生物、土壤等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基本保持稳定,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无明显变化。

2020年和“十三五”时期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成效

去年,温州经历了新冠疫情的严峻挑战,经受了持续干旱的极端考验,还经历了中央巡视和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严格检查,面对大战大考,努力服务大局,坚定不移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绿色发展指数跃居全省第2。连续两年荣获美丽浙江建设考核优秀,赢得2020年度“五水共治”大禹鼎,全系统荣获省部级先进集体37个,先进个人71个。

图片

杨冰杰 摄

2020年还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温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均已达标,总体执行情况良好。“十三五”期间,温州的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是温州市生态环保成效最大、生态环保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

图片

赵用 摄

五年来,温州的生态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大气方面,市区空气优良率较2015年提升了11.3个百分点,优良天数增加了40多天,未出现重污染气,市区PM2.5浓度大幅下降了43.4%;水环境方面,温州市省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Ⅰ-Ⅲ类比例由2015年的66.7%提升为87.5%,断面氨氮平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63.7%,总磷平均浓度下降40.8%,劣V类水质断面全面消除。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持100%稳定达标,瓯江、飞云江干流水系水质连续5年均为优;近岸海域水质方面,二类及以上海水比例77%,比2015年提高24.8个百分点。

图片

刘勇 摄

五年来,温州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环境问题。这五年,陆续经历了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排查、省委生态环保督察、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等一系列重大考验,先后完成整改上级交办问题近200个,举一反三自查自纠整改问题5000多个,化解销号信访件近1000件。完成整治电镀、造纸、合成革、金属表面处理、线路板、移膜革等重污染行业企业1.4万余家。“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70余万人次、检查企业近27万家次,罚款总额4.4亿元,信访件三年连续下降,环境治理从运动式、突击式有序向常态化监管转变。

图片

苏巧将 摄

五年来,温州基本补齐了环保基础设施短板。全市累计新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站)18个,实现镇级全覆盖。建成温州市综合材料生态处置中心、西向生态填埋场等15个重大固废处置项目,基本满足全市固体废物处置需求。建成清新空气(负氧离子)监测网络,环境空气自动站、地表水监测站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特别是2019年以来,制订实施了环保基础设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投入资金140多亿元,基本补齐了环保基础设施短板,形成了“适度竞争、适度超前”的环保基础设施格局。

图片

含章 摄

五年来,温州谋划突破了一大批生态文明改革项目。健全了责任体系,相继出台《温州市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办法》《温州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温州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施办法》,严格落实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实现市、县、乡三级政府全覆盖;共促大保护的生态补偿机制不断丰富和完善;积极引导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环保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健康发展。初步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协同、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保护责任体系。摸清了环境底数。高标准完成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全面摸清污染源底数,圆满承办全国污染源普查现场会,考核排名全国第一,“四个四做法”“污普+经普数据对比法”,被《焦点访谈》正面报道。今年又出台了《建立健全温州市环境污染问题发现和处置机制的实施意见》,对环境问题开展滚动排查,提升自我发现处置问题的能力。完善了空间管控体系,严守生态红线,编制落实“三线一单”,积极推进珊溪-赵山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合理调整,不断深化“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全面提高环评管理效能,基本建立了“空间、总量、项目、许可”一体化管理机制。建立了市场协同社会共治体系。大力推进“环保管家”改革,为园区企业提供监测、监理、设施运营等一体化环保服务;推进中介机构规范化管理改革,建立一系列的技术行为规范,不断规范优化环保中介市场;建立小微危废环保管家云平台,切实解决了零散危废收集难、处置难和监管难问题。进一步推进志愿者联合会建设,推动形成全民参与环保的浓厚氛围。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圆满完成“最多跑一次”改革任务,特别是开展工业企业历史遗留环评改革,为4.1万家无环评企业补办手续,获评“温州市首届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图片

翁卿仑 摄

五年来,温州创成了一大批美丽示范项目。泰顺、永嘉创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洞头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成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文成、鹿城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美丽示范创建的细胞工程也遍地开花,2017年以来,先后建成42个美丽温州建设提升工程;累计创成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9个,市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91个。按照“创、立、用”的整体谋划,整合形成“美丽温州体验地”720余个,率先开展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试点,大南街道的试点工作得到了中华环保基金会,中央电视台和省生态环境厅的高度肯定,并召开全省现场会。生态满意度从76提升至82,实现连续8年提升。

图片

张华 摄

来源:温州发布

资料:温州市委宣传部、温州市政府新闻办、温州市生态环境局

原标题:这五年,温州正悄悄变美,你看见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