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上海车展特斯拉展位女车主身穿“刹车失灵”T恤在车顶维权,拉开了一场卷入了公安局、市监局、新华社、央视的监管大戏。
从维权事件开始,特斯拉拒绝向郑州市监局提供行车数据,再到央视点名“希望相关调查尽快启动”,特斯拉终于提供了事故前1分钟行车数据。
然而,与特斯拉预想不同的是,网友对特斯拉单方面提供的行车数据并不买账,汽车工业协会专家也对此表达观点:“特斯拉作为数据提供方,数据是可信的吗?我觉得不可信。”
特斯拉的数据困境,车联网数据监管的难题
从车展维权开始,到行车数据被质疑,特斯拉已经陷入了一场数据困境,而这也折射出了“造车新势力们”将要遇到的监管难题。
相比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所打造的智能汽车讲究“重新定义汽车”,研发了自动驾驶、辅助刹车等智能系统,为车主带来了区别传统汽车的便捷体验,但也使整车系统变得复杂。
为了智能汽车的运行安全与AI升级,车企们设置了行车数据采集装置,用来监控每辆车的运行态势,也方便在车事故中辨明责任。
但是这些数据并不一定可信。
一组行车数据从采集到公布,会依次经过传感器、主控电脑、网络通道、云数据库。这一繁长流程的第一手真实数据只有车企可以接触。
那么,如何证明数据是从车上采的?如何证明数据真的是那个时间的?如何证明车企数据库记录没有被人篡改?
这些问题不是车企公布数据就能监管,而在于要能够确保公布的数据是否可信。然而,目前没有任何一个检测机构能够做出准确判断,车企公布的数据本身也就不能作为司法可信数据。
车企们该如何破局?
这个监管问题本质在于汽车行车数据自采集以来,就只存储于车企的中心化系统中,没有任何的第三方能为其证明清白。然而,直接将自己的核心数据实时公开给其他机构,又是车企们所不愿接受的场面。
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车企数据系统中引入可信监管方,在保证车企、车主数据隐私的同时,又能够为系统内每一条新增数据提供实时的存储证明。
能够实现这点的技术正是区块链。
区块链和以往的技术,最重要的差别在于多中心化。它能够在保证数据所有方的数据隐私的同时,通过“数据可验不可见”的方式,使其他机构能在不获取数据原文的情况下对数据进行验真,等到需要证明数据真实性时,就能够让其他机构为其出面背书。
其实,区块链的多中心化监管能力早已走进现实,比如区块链电子证据平台在提供基础的网页、录屏、录音取证能力的同时,会联合多家公证处、法院构建司法联盟链,将平台内每个新增的第一手证据实时同步至链上机构,从而可为平台用户提供取证公证函,证明用户证据采集的真实性、完整性。
而在这个车企们的数据监管困境中,破局之道则是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多中心化的车联网数据平台,通过引入市监局、公证处等监管节点,将自己的智能汽车数据的采集全流程脱敏存证,在保护自身核心数据“可验不可见”的同时,取得第三方监管机构的信任背书。
另外,结合区块链技术的方式无非两类,一类是购买底层技术完成私有化区块链部署后,主动引入监管机构共同见证;另一类则是接入类似趣链科技飞洛印这些现成的司法联盟链,通过链上的公证、司法机构直接完成所需的司法证明。
但无论何种方式,这次特斯拉维权事件都让整个产业的监管问题变得更为紧迫,车企们必须要尽快解决车联网数据监管的困境,在这个智能车联、万物互联的时代,为消费者、为社会提供更加透明可信的数据治理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