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雕塑、制风铃……杭师附小校园博物馆学习中心开放日创意满满

做雕塑、制风铃……杭师附小校园博物馆学习中心开放日创意满满

用橡皮泥制作鹦鹉螺雕塑、将贝壳粘在拼画背景图、吹响自己创编的螺号乐曲……

5月18日的杭师附小校园,可以说是热闹非凡。不仅本校六年级的学生们在“贝类王国”微型博物馆内流连、学习,还有来自娃哈哈小学和紫阳小学的同学们在博物馆学习中心进行现场体验。

做雕塑、制风铃……杭师附小校园博物馆学习中心开放日创意满满

小凰了解到,本次“贝类王国”学习中心项目活动课程,主要以贝壳为中心主题,将艺术、科学、文学、数学等不同学科融合在一起,形成跨学科、互动参与式的学习课程。当天,同学们分别在不同老师的引导下,前往不同的体验场地,和不同种类的贝壳来一场奇妙的“约会”。

在“贝壳风铃”的体验场地,翁秋虹老师引导同学们制作精巧的贝壳风铃。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编织捕梦网,用彩色绳线串过贝壳作为风铃,通过同学们的耐心编制,一串串色彩和谐贝壳风铃正迎风摇曳。

蒋文婕老师则带领同学们,将挑选好的贝壳粘贴到自己绘制的背景图上,创意的拼贴展现了他们巧妙的构思与想象,一幅幅相框内的拼画就是一个个独特的贝壳小世界;而在郭静仪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正自己动手用热胶枪制作小螺号,在小组同学的不断磨合练习中,同学们逐渐吹出了响亮的声音……

做雕塑、制风铃……杭师附小校园博物馆学习中心开放日创意满满

整个活动,最引人注目的则要数“鹦鹉螺雕塑”的体验场地。瞧,在李愉均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正通过橡皮泥来制作鹦鹉螺雕塑呢!

“针对校园博物馆学习中心的研究,我们学校做了两条路的活动,第一条是本校学生的长期活动,再建贝类活动家园,第二条是举行学习中心开放日,让其他学校的学生走进我们的校园博物馆,一同体验学习、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让学习中心能够发挥它最大的价值。”李愉均说。

上城区教育学院副院长郑一峰、浙江自然博物院副院长杨岭和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校长俞富根为开发团队的老师们颁发聘书

上城区教育学院副院长郑一峰、浙江自然博物院副院长杨岭和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校长俞富根为开发团队的老师们颁发聘书

从博物馆的成立,到如今中心项目活动课程的研发,其中少不了浙江自然博物院和上城区教育学院的帮助。

“此次培训活动踏出了双方合作的第一步,今后还将在微型博物馆的项目中探索更多合作共建的新模式。增强学校学生对自然生态文化的学习热情,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加强博物馆与学校、社区之间的共享交流,从而实现博物馆教育和校园教育的双赢。”浙江自然博物院的副院长杨岭表示。

做雕塑、制风铃……杭师附小校园博物馆学习中心开放日创意满满

“希望孩子们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上城区教育学院副院长郑一峰提出,作为中心开放日的首次“体验馆”,希望今天参与课程学习的孩子们能够真正做到自由学习,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能够把自己的奇思妙想以作品的形式展示出来,同时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小学参与到这座开放的博物馆学习中心,让孩子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擅长的点。

做雕塑、制风铃……杭师附小校园博物馆学习中心开放日创意满满

“未来学校将开发更多具有实践性、跨学科性的博物馆体验课程,充分结合校内‘贝类王国’微型博物馆、‘小小理财家’微型博物馆,以及拟建设中的‘少年军事家’微型博物馆、‘侏罗纪公园’微型博物馆、‘中国附小师范馆’等场馆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在探究学习中感受博物馆学习的乐趣。”

活动最后,校长俞富根表示,之所以建设这么多的博物馆,有三个目的,一是让博物馆成为学生们走向深度学习的一个载体;二是让学生们通过环境的影响能够有一种浸润式的学习;三是让孩子们在校园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文字 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