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日渐升高,浙江及周边海域陆续进入赤潮高发期。近日,宁波渔山海域发生赤潮,这是浙江今年监测到的首次赤潮。
赤潮是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合适的水文气象、生物化学条件)暴发性增殖或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赤潮分为无毒赤潮、有害赤潮和有毒赤潮,无毒赤潮一般是无害的。据了解,浙江海域赤潮发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月至6月,近10年来有害、有毒赤潮占比20%左右。2020年,浙江共发生赤潮12次,数次影响海洋生态红线区、海洋自然保护区和重要渔业海域等。
记者在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了解到,本次在宁波渔山列岛海域发现赤潮后,中心立即组织相关单位严密监控赤潮动态,赴相关海域开展赤潮应急监测。监测表明,本次赤潮主要分布在渔山列岛周边海域,海水呈褐色,块状分布,赤潮种为东海原甲藻,是无毒的,现场未发现鱼虾贝类死亡现象。
近日,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在宁波渔山列岛海域发现赤潮。图为历史拍摄的赤潮现象。
今年以来,浙江积极探索赤潮灾害立体化监测预警试点工作,以温州区域为试点,利用卫星、船舶、无人机、浮标等手段开展温州近岸海域赤潮预警监测和应急监测。海空一体多手段结合的海洋赤潮立体预警监测模式可以提升赤潮灾害预警的准确率。下一步,浙江将继续运用卫星、船舶、浮标等手段在舟山嵊泗、宁波象山港、台州大陈等赤潮高风险区开展赤潮灾害早期预警监测。同时,在赤潮发生后通过船舶走航方式开展赤潮应急监测,掌握赤潮生消时间、漂移路径、影响范围等,为赤潮灾害的预警、处置和防灾减灾等提供支撑。
原标题:
浙江打响今年首轮赤潮监控战
来源:浙江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