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惠民 景宁将立法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立法惠民 景宁将立法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暮春时节,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城沐浴在和煦的暖阳下,鹤溪河自东向西穿城而过,旖旎多姿,慕名而来的游人络绎不绝。一年前,景宁被评为浙江首批4A级景区城,畲乡满溢淳朴的民族风。景宁由一个山区小城蜕变为美丽名城,立法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6年4月,浙江省委作出法治浙江建设的重大决策。2007年,拥有地方立法权的景宁积极响应,将1989年出台的《景宁畲族自治县自治条例》(下称《自治条例》)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进行修正,在资金、项目、政策、教育等方面进行完善,给景宁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百年之计,教育为先。一直以来,两山夹一水、众壑闹飞流的独特地貌格局,让景宁很多山区学生必须跋山涉水去上学。为解决上学难的问题,景宁通过立法实行教育经费兜底,就近办学,让学生在家门口入学。如今,全县16所农村学校中,10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有10所,占比达到62.5%;15人以下的微小班级达到全县农村教学班的60%以上,走出了一条具有景宁特色的小规模学校办学之路。

“有激励措施,才能刺激地区发展。”景宁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利海说,《自治条例》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保证少数民族地区补贴,确保有足够的发展资金。落实到乡里,只要畲族群众积极种植白茶,每种一亩就可获得相应补贴。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关怀下,仅澄照乡就种植了2万多亩惠明白茶,并有茶企28家,全乡年人均收入达3.1万元。

立法还要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景宁为鼓励和保障大家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路径,今年再次修改了《自治条例》,针对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产品价值的转换机制做出了原则性规定。

“四面青山环绕,水质清澈见底,我们在这样的环境里训练,很享受。”这两天,大均乡的水域救援定点培训基地迎来了一批应急救援队员在此训练。因为加大了生态保护力度,大均乡全域均达到Ⅰ类水质,仅3月份,该乡就吸引了上百名来自全省各地的民间救援队员前来参训,带动当地相关产业收入近百万元。

在景宁,像这样将立法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做法还有很多,也正是这些贴近民生的立法,使得景宁在“十三五”期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3663元提高到2162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8296元提高到41735元,县域竞争力排名在全国120个民族自治县(旗)中稳中有进。

浙江日报记者 暴妮妮

原标题:

景宁将立法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立一部法 惠一方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