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强化清廉村居建设推动基层治理 管好小微权力

浙江强化清廉村居建设推动基层治理 管好小微权力

村居是推进清廉浙江建设、推动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去年以来,浙江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强化基层公权力监督为着力点,强化清廉村居建设,推动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筑牢清廉浙江根基,为百姓幸福生活提供坚强保障。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开展基层监督的重点,也是群众反映较多的“微腐败”多发领域。浙江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回应群众诉求,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和基层组织精准监督、全程监管。不久前,在武义县王宅镇王宅村“票据联审日”现场,村监会主任、监察工作联络站站长吴建达逐项查看了村集体近期收支明细,再由村班子成员和镇“三资”代理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复核。审核完成后,吴建达将财务票据拍照上传到村“百姓微信群”进行公示。类似这样的场景,在武义县各村已成工作常态。为了从源头上管好村集体“三资”,武义县纪委县监委督促推动各乡镇围绕村级工程建设、招投标监管等方面,梳理和规范17项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实行“统收统管”。

制订村级小微权力清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成为各地强化清廉村居建设的有力抓手。在诸暨,市纪委市监委结合村级换届后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情况,牵头编印《村级权力运行事项清单与操作指南》,系统梳理12个职能部门村级权力运行事项,配套制作43项操作流程,加强对基层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

数字赋能严防基层小微权力越界运行,让群众随时能参与监督,让监督更及时灵敏,促使基层监督效果“立竿见影”。近日,瑞安市曹村镇村级工程“电子身份证”后台收到一则群众反映:村里的路面硬化工程和水渠工程总造价明显过高,请镇纪委、监察办监督核查。收到群众反映后,曹村镇纪委、监察办联合镇“三资办”对群众反映情况进行初步核实后,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党内立案审查。在瑞安,扫扫村级工程“电子身份证”便可查询工程全部信息,发现问题还能“码”上举报。在杭州江干区,围绕社区(村)干部廉洁履职负面清单等搭建的社区(村)“廉情码”评估预警平台,已实现辖区内社区(村)全覆盖。通过数据互联互通,“廉情码”直接反映动态监督结果——一旦从绿色变黄或变红,即表示社区存在不同程度的履职不规范问题,完成问题整改才能“复绿”,赋能日常监督抓早抓小。

以数字赋能推动基层监督,成为浙江省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的有力抓手。省纪委省监委不久前出台的《关于落实监督责任 保障清廉浙江建设纵深推进的工作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数字赋能,推动探索构建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不断提升监督‘智慧’水平”。

随着监督触角的延伸,在实现村(社区)监察工作联络站全覆盖的基础上,浙江省各地通过创新不断推动基层纪检监察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4月初,杭州市萧山区宁围街道二桥村征迁指挥部临时监察工作联络站成立,这是该街道纪工委监察办的一项新探索。征迁工作涉及利益重大复杂,这个联络站将对征迁过程中的评估、试算、签约等关键环节进行全程监督。

数据有力印证基层政治生态的持续净化优化:去年,全省受理信访举报件数量比上年下降29.52%,其中反映乡科级及以下党员干部和村(社区)干部问题的检举控告数量均明显下降。

浙江日报记者:戴睿云

原标题:

我省强化清廉村居建设推动基层治理 管好小微权力 基层“清风”徐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