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当阔处水新涨——侨商王步钗的回乡之旅(一)

江当阔处水新涨——侨商王步钗的回乡之旅(一)

整个西寮泡在绿荫里。

如果你习惯了城里的喧嚣,乍到这里,这里必静得让你慌张,绿得让你透不过气。到处走走,棋盘似的山路,险滑的石阶,蜿蜒的柏油路,树木、荒草、竹林、果树、水渠,四处游逛的猪仔,发出沉闷的哞哞的水牛,彼此远离的石头房子,那些欧式别墅就是立夏里星点的野花,这让西寮多少有点巴塞罗那乡村的风采,三十年前离开中国初到欧洲时残留的乡村影像,已经一改再改。

巴塞罗那海边的帆船和游艇

巴塞罗那海边的帆船和游艇

天光晦明,王步钗照例会沿着棋盘路,绕着竹林松木间的村舍走上一圈。这个习惯类似于早起打一杯咖啡,享受那一份香浓。三十年的欧洲生活,恰似陶山甘蔗,最中间的那段。一直辗转于欧洲,之前在荷兰,后来到意大利,逗留时间最久的,或者说算得上主战场的,就是巴塞罗那。以前是代人做工,也自己开过餐馆酒楼、卖过皮具,真正做贸易,就是在巴塞罗那。之后,他离别欧洲,带着夫人重归故里。去年的这个时候,又被推选为村里的书记。瑞安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先生曾在《送潘得久》这样送别故友:“江当阔处水新涨,春到极头花倍添。”不知该算新翻开的一本书,还是知天命之年后的新旅。从一介农家夫子到巴塞罗那中华商会轮值主席,再回归故里打理乡村,其沐风栉雨一路悲欢唯其自知。

2013年王步钗在北京与原外交部长李肇星

2013年王步钗在北京与原外交部长李肇星

西寮未来的设想和规划还停留在三块模板的效果图上。如果用乡村振兴的眼光看西寮,当地已经贯通南北的柏油路,正在挖掘、填土、修建的很多设施,以及越来越有新鲜气象的基础工程,已经能让我展望出这个常常云蒸霞蔚的乡村的未来景象,感受到这个“生胡佬”村书记的蓝图鸿构。三十年的欧洲生活沉淀,眼界已开阔,王步钗的新乡村构图在两条主线上延伸,乡村小镇沾染了地中海的气质。而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大美甘漈,就是一个半生不熟的桃子,汲天地精华,果汁已渐渐饱满。这是他心心想念的蓝色手稿。他反复和我说,务必要为甘漈写一篇文章。我和项邦宰兄答应了次日清晨探路甘漈,项兄摄影,我写字。

安东尼高迪设计的另一著名建筑米拉之家

安东尼高迪设计的另一著名建筑米拉之家

王步钗带着我、项邦宰以及威尼斯回来的房族王金华沿着山路看村庄。昨夜刚过了雨,又初入夏,“积雨得一晴,开窗送吾目。叠云带云愤,远树增新绿。”以此形容一路过来的乡村景象,实为适合。交错着手,看望一下这家的叔公叔婆,问候一声那家的孤寡老人,有时还要到前几日与村人怄气的房族说几句笑话,化解他们郁结在心的浊气,这是他五年来常做的功课。闻鸡鸣犬吠,赏花开果落,听山泉鸣奏、树叶瑟瑟,这些文青看来羡慕不已的乡村诗意之于王步钗,倒像他家院子里假山岩上的人工喷泉,乍从西班牙回到乡村,夜阑人静,回声煞响,而今如同山野虫唧,微水波澜。

王步钗疫情防控期间向高楼镇政府捐赠抗疫物资

王步钗疫情防控期间向高楼镇政府捐赠抗疫物资

村庄原名西寮,寮字《苍颉篇》里为“小窗也”。而仓颉之后,则演变为“小屋”,如草寮、僧寮、茶寮之词,皆是房屋之义。王步钗的家里我看到了王氏族谱,他们这支房族,隶属南宋王奇公支派,唐朝时祖地在江西洪都。明朝嘉靖年间,王奇公后裔王秉显从邻县青田贵山入赘董坑叶家,生二子,其后明德公发现浙南第一峰下的此地,群峰叠翠,水甘地肥,朝见烟岚,暮见落霞,便从董坑迁于此地,结庐而居,搭建草寮,落地繁衍。若做猜测,以“寮”命名,当是形容村庄之小。夜宿王步钗家回瑞,我又翻阅《瑞安市志》,除了明嘉靖年间村庄乡民活动记录,村庄几度变迁,民国前历属桂峰乡,解放后划归枫岭乡,并将西寮改为西龙,辖垴头、下宅、交坑、甘漈等自然村。现在路边蓝色路牌上就是西龙村三字。

我还是喜欢“西寮”这个词。我很纳闷,这个带给人很多想象的,又十分切合村寨的“寮”,咋就变成了“龙”?这到底是解放初期地名登记时记录员不会写“寮”字,还是以为“龙”字更有吉祥之意,自作主张改写了村名。我问过王步钗,也问过村里几位年长的老人,都说不上具体的缘由。不过绝大多数的乡民,在方言里还是习惯以“西寮”唤其名。

王步钗正在努力建设的西竂甘濟峡谷

王步钗正在努力建设的西竂甘濟峡谷

野影晨迷树,天文夜照城。立夏中的西寮,不说桥畔溪水淙淙,绿园长柳,红糁含桃,仅是夕烟晚照,雨递春声,也足以让人心旌荡漾。十几年前我任职教育局,来过此处。彼时学校唯余一先生与三位学生。因山上生源萎缩,我们欲将其合并到龙湖镇小,过来做师生去向的安排。时过多年,先生和学生上课的景象依旧记得,而模样却在时光中模糊。想必当年的学生大抵也和村庄里的孩子一样,去国万里,谋生欧洲。村庄有一千三百多口,除了一户人家因特殊原因,皆在海外生活。这里是瑞安道道地地的侨乡。村庄里现在的人家,要么是年底回乡,却因疫情滞留在家;要么是年长的乡人,恋乡野大地,回乡耕作。2018年我前往巴塞罗那,采访瑞安华商,彼时王步钗已回国多年,未曾遇见。但在巴塞罗那逗留期间,却是多番听见友人说起他在巴塞罗那的义举。

王步钗正在努力建设的西竂甘濟峡谷(甘漈峡谷位于浙江省瑞安市高楼镇西龙村,云蒸霞蔚,飞瀑流泉,茂林修竹,藏于秀山而未识)

王步钗正在努力建设的西竂甘濟峡谷(甘漈峡谷位于浙江省瑞安市高楼镇西龙村,云蒸霞蔚,飞瀑流泉,茂林修竹,藏于秀山而未识)

垴头上的风拐了过来,茶亭悬建在山麓,在薄暮里如同张翅之鹰。这是王步钗为桂峰枫岭两地的行旅者而建的。和王步钗聊天,是件愉快的事。远在巴塞罗那的余世斌会长就曾经告诉我,当年他和王步钗一起任职于巴塞罗那温州经济贸易促进会,他是会长,王步钗是理事长,旁人都叫王步钗“生胡佬”。王步钗相貌看起来有些粗,人魁梧,站在那里就像一棵松,说起话洪钟大吕,人却心细,会谋划,文才极好。后来他们创办巴塞罗那中华商会,他和王步钗都做过轮值主席。欧洲各地华侨组建各种商会,这些商会都是公益事业,很多都是事业有成的侨商出钱出力,为在外华人奔走,替在外华人省下很多时间。余世斌会长说,他老家桂峰河上垟,王步钗常常说“勿待贫时思富,须当富时思贫”,少年时他们读《李山书》,这些话打小就记得。王步钗青年时跟随先生唱过词,最熟悉《薛平贵东征》《七侠五义》等词书,因而他也有几分侠义志士样子,一副古道热心肠。

我与王步钗斜靠在路边的白玉栏杆上,说起当年西寮往事,也说起一度刷屏的央视剧《温州一家人》中的四眼老师原型戈正文先生。这位毕业于杭州大学而下放到桂峰均路村的戈老师,实在改变了很多乡村人的命运。桂峰和西寮简直可以算一个地方,很多桂峰的女子嫁到西寮,也有很多男子娶西寮女子为妻,沾亲带故,唇齿相依。王步钗只有初中毕业,家里兄妹七个,他是老大,早早歇了学业而回到寨子务农,却不像一般乡人一头湮没在黄泥草堆。他记忆力极好,初中毕业跟随唱词先生学过鼓词,也代过课,文化程度不高,学识却好。许多典故及古诗词,能一字不漏得说给我听。他给我说了一段戈先生给他猜的谜语:想当初,绿叶婆娑,自嫁郎后,黄多绿少,受尽风波历尽折磨。休提起啊!提起泪滴满江河。(谜底:竹篙)他当年在枫岭中学读初中,戈先生在《温州一家人》里小雨的老家均路村教书,他无缘拜于戈先生门下,对戈先生却极为崇拜,他说这谜语是别人口述的,几十年过去,却铭记在他心底。

毕加索博物馆门口的画家

毕加索博物馆门口的画家

他说,山上乡民对有文化的人景仰,也有淳朴中的狡黠。民国时期,文成李山胡伯庄先生在瑞安师范讲习所毕业后任李山国民校长十七年,为解决山区贫困乡民读书难,《簿记适用》两册书,全书配以土韵,每章三字、四字,或五字、六字,整齐划一,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时令、称呼、入学、契约、喜事、杂货、丝线、布衣、药材、颜料、洋货、茶食、果品、海味、视频、四声等,好读好记,就像顺口溜。这本书对文成、湖岭桂峰、高楼枫岭、青田等地乡民影响极大,具有很强的普世价值。民国以来,很多李山人没有上过正式学堂,文化程度却远高于其他乡民,源头就在《李山书》。王步钗说他在枫岭读过初中,不过很多学识就出自《李山书》。他给我背了一段《地理》:

山有隆塆,水有沙滩。墩有东西,墈有高低。山脚岗顶,平坦峻(舜)岭。山峰山尖,坳门路边。垟嶴横培,岩塘泥堆。荒坛开垦,砲田山丼(deng),岗垄岗剻,西坑水埬。

解放初期,西寮请了位姓余的先生,到村寨授课。据说余先生学问很高,乡民很兴奋。先生一来,乡民就拿《李山书》上的字考一考先生。《李山书》很多字是方言,在字典或书本里难以查阅。比如我们弯下腰的“弯”字词典里在瑞安多地包括西寮方言叫Hao;伛偻着腰的“伛偻”一词俗称“gou”。像这样的生僻字《李山书》很多,乡民用这样的冷僻字难住了很多读书人。农村里很多俗语确实是书本中的书面语所不曾记述的。王步钗笑着背给我听:“山炮一地都是牛,先生一到问Hao gou。着问Hao gou怎恁写,坐立两字不出头。”那位余先生留下一首诗,背起箱子逃离了村庄。戈正文先生当年也给我说起类似的事。他到林源山上教书,乡民就拿“簟”“篾”“水丼”等字考他,还真是,一考就难住了他们。

解放初期,西寮请了位姓余的先生,到村寨授课。据说余先生学问很高,乡民很兴奋。先生一来,乡民就拿《李山书》上的字考一考先生。《李山书》很多字是方言,在字典或书本里难以查阅。比如我们弯下腰的“弯”字词典里在瑞安多地包括西寮方言叫Hao;伛偻着腰的“伛偻”一词俗称“gou”。像这样的生僻字《李山书》很多,乡民用这样的冷僻字难住了很多读书人。农村里很多俗语确实是书本中的书面语所不曾记述的。王步钗笑着背给我听:“山炮一地都是牛,先生一到问Hao gou。着问Hao gou怎恁写,坐立两字不出头。”那位余先生留下一首诗,背起箱子逃离了村庄。戈正文先生当年也给我说起类似的事。他到林源山上教书,乡民就拿“簟”“篾”“水丼”等字考他,还真是,一考就难住了他们。

注:胡伯莊毕业于浙江省瑞安师范讲习所,民国十七年任浙江文成县玉壶镇李山学校校长,为解决贫困山区民众读书难问题,编辑《簿记适用》(当地民众称之《李山书》)。全书每句四字,配以“土韵”,涉及天文、地理、时令、称呼、茶食、契约等35类。此书编辑推行后,受众极广,当时李山、瑞安桂峰乡、楓岭乡等地识字率极高。

江当阔处水新涨——侨商王步钗的回乡之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