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层减负”到“智慧基层”杭州下城开启“最多录一次”基层数字化改革
浙江
浙江 > 城市 > 杭州 > 正文

从“基层减负”到“智慧基层”杭州下城开启“最多录一次”基层数字化改革

杭州市下城区文晖街道现代城社区党委书记邵莉静,作为一个在基层工作18年的社区工作人员,群众最需要什么,基层最想改变什么,她心明眼亮——基层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老百姓希望政府能有家人般的贴心关爱。而最近,基层社区对群众的关爱、走访在没有增加工作量的基础上逐步变的频繁,之前的社工“工作模式”也在逐渐的改变。

“涉及高龄、残疾人等工作的表格,现在我们动动手指勾选一下关键数据,后台就能自动导出一张报表,实在太方便了,以前多的时候我们平均每天需报20多张报表。”邵莉静说。一直以来,数据少、手段弱、效能低,成为基层治理的痛点。去年9月,下城区推出基层数字化改革“最多录一次”系统平台,通过一套具有数据采集、自动上报等功能的系统,实现各类表单、套表和报表的一键生成,将社区从填报各类表格中“解放”出来。

“基层减负”从表单开始

从浙江迎来建设“重要窗口”的新使命,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新目标开始,数字化改革,顺势而立、应运而生。而下城区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逐浪前行,奋勇争先,创新走在数字化改革大军的第一梯队势在必行。

下城区紧盯基层减负工作,从数据表单入手,梳理出基层数据的多头录入、重复报送、统计繁琐、一致性差、鲜活度底、管理困难的痛点难题。通过城市大脑中枢赋能“基层治理四平台”,让各条线系统间数据相互流通,实现“一头录入,多方共享”,数据“多元归一”。从而推动管理服务模式重塑,形成可认知,可量化的部门职责体系,推动“整体智治”落地基层。

从“基层减负”到“智慧基层”杭州下城开启“最多录一次”基层数字化改革

“刘大伯,您马上要满80岁,可以申请高龄津贴了。”上午10点,系统提示潮鸣街道艮山门社区一居民即将年满80周岁,需要办理高龄津贴申报。接到提醒,社区党委书记韩晓雯来到居民家中,将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等信息一一核实、记录,并输入到系统中。“之后,这笔津贴就会打到您的卡里了。”她说。

韩晓雯告诉记者,像这样的高龄津贴、残疾人补助等事项申报,以往需要老年人到社区办理。如今,系统通过数据的比对碰撞,会根据年龄主动提醒哪些老年人可以办理老年卡或者申领高龄津贴,社工根据提醒的内容,主动与老人对接,有条件的上门采集电子资料,真正实现为老服务的“零次跑”。

从“基层减负”到“智慧基层”杭州下城开启“最多录一次”基层数字化改革

在日常工作中,社工往往要承担多个条线的任务,各部门要求社区填报的表格中,需要统计的项目也有不少重复。

“通过城市大脑中枢赋能‘基层治理四平台’系统,形成统一模式的基层数据采集管理平台,可以达到‘最多录一次’效果”下城区数据资源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平台通过整合原有的人社、城管、计生、老龄、企退、消防、综治、气象等条线约13个业务系统数据,以城市大脑统一地址库为基础库,打通服务基层的5大常用系统,从源头解决“多平台”、“多录入”、“不统一”的“沉疴宿疾”。当前已成功整合业务系统9个。

从“基层减负”到“智慧基层”杭州下城开启“最多录一次”基层数字化改革

“数据反哺”推模式重塑

“我们在梳理各部门业务条线表单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基层治理需求,反推‘整体’所需要的信息基础数据,重构数据流转全过程,把数字技术全链条、全周期融入基层治理,全面推进‘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让数据互通的协同性进一步提升。”下城区数据资源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姜云洲说道。

依托该平台,社工填表的任务大大减轻,大数据的归集,也让社工手中有了一本账,实现社会治理数据为基层所用,提升基层治理和服务的精准化水平。“我们现在走访居民,核实信息,只要在手机上输入居民的姓名或者身份证号就行,想要的数据都会全部跳出来”韩晓雯书记说。现在,借助“基层治理四平台”的移动端外勤入口,社工的手机钉钉中都嵌入了“最多录一次”系统,只要录入了居民的姓名等信息,社工就能在走访中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更新即可,无需再想以前一样“纸质收集,电脑输入”。当前,表单的重复填报字段已由838减少到218,占总字段的73.99%。

从“基层减负”到“智慧基层”杭州下城开启“最多录一次”基层数字化改革

同时,通过中枢系统的协同互通能力,让数据库中的数据能实时快速的被捕捉并生成表格,解决同质内容重复填报的弊端。当前,社工手动填报的统计报表由115个减少到63,统计报表实现了45.2%的自动化统计。

当然,为更好的应对“战时”需求,我们依托基础数据库致力于开发智能组件,实现个性化制作DIY表单,更精准灵活高效地服务基层工作人员,提升街道治理效率,为基层减负。

“智慧基层”将未来可期

“最多录一次”系统的打造是数字浙江在杭州生动实践的一次努力探索,是一个基层数据化改革服务的延续,是数字技术的创新,更是以数字化思维催动治理理念、治理手段和治理模式的变革。为行政化倾向日益严重的社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数字化工具,促进了基层工作人员从“专人专岗”到“全能全岗”进行转变,通过为基层行政性事务减负,倒逼社工职能的转变。

整个系统建设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对区域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方式流程、手段工具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让社工腾出了更多的时间走到群众中去,通过面对面沟通交流,心贴心服务群众,打通政府与群众的“最后一米”。据统计。当前试点现代城社区、艮山门社区的社工上门走访量已从之前的5小时提升至15小时(每周)。

按照“一年出成果、两年大变样、五年新飞跃”的新要求,聚焦“应用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对标省、市数字法治系统建设方案,下城区也谋定了“智慧基层”建设的初步计划。坚持系统观念,用好系统方法,牢固树立“分析、综合、迭代”的逻辑思维,借助下城枢纽数据资源实时、在线、互联、智能的特性优势,将下城区的66810平台、四平台、社区信息底稿等数据汇合,构建一个以统一地址库为基准库涵盖各条线的全量全新基础信息“基层治理四平台”数据库,既保障数据在多平台的一致性也减轻社工的重复录入工作量,筑牢基层治理数据底座,又反哺于各项数字化场景应用,全面提速基层数字化改革工作。

“智慧基层”将未来可期。(潘春炜 柳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