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薇:中阿文化贸易使者,盛开在北非之地的“紫色鸢尾花”(三)

蓝薇:中阿文化贸易使者,盛开在北非之地的“紫色鸢尾花”(三)

“贾哈姆,你把梅贾尔弄哭了,她要读服装设计,你让她学汉语,读国际贸易,这不是她喜欢的。”父亲拉森说。

两只狗在门外的黄泥地上打架,贾哈姆拾起地上的木块扔过去,顶着金毛的拉菲朝他狠狠吠了几声,一溜烟跑到了葡萄架下。

我知道妹妹最崇拜阿尔及利亚籍法国后裔伊夫·圣罗兰。圣罗兰被称为“色彩的创造者”,这个家伙做过Dior首席设计师,自创的奢侈品牌风靡世界,是阿尔及利亚人的一面旗,他的照片贴满妹妹的青春期。我不喜欢他,虽然我喜欢他的鸦片香水。我喜欢阿尔及尔前辈齐达内。阿尔及利亚人不多,踢足球仿佛生下来就会。以前我跟着父母居住在校园时,足球就像挂在我脚上的铃铛,走到哪里响到哪里。阿尔及利亚还有个人,叫加缪。初中的时候,我从父亲的书架上找到了一本《鼠疫》,就是他写的。我只知道他是阿尔及利亚走出去的大作家,书我只是翻了翻。我不喜欢读书,拿起书脑瓜子疼,为此少不了挨父亲敲打。

世纪之钟就要敲响。快乐的一九九九年,那个叫蓝薇的女子将十台吹膜机从遥远的东方海上丝绸之路运抵家乡。滚雪球似的资产急需有个亲信搭把手,我自然就想到了妹妹梅贾尔。

我们一家,还有加拉维一家(公司的财务总监),一直以来都视奇女子蓝薇为家人。当年,我只能拿出那么可怜的一点订金,她竟然相信我,迈过重重关山,风尘仆仆到了阿尔及尔,是我踩了好运,砸中金蛋。不,这是神的恩赐。这些年,妹妹都叫这吹膜机小老虎,十头小老虎跑出了非洲大草原气象。我和梅贾尔说,人生没有舍,哪有得。用蓝薇的话形容,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做外贸,语言是硬筹码。我寄希望于妹妹,希望她也是奇女子,在丝绸之路跑出滚滚烟尘。

阳光薄薄的,蒙了乳白色,如同蛋清般丝滑。采访贾哈姆是件艰难的事。这位髯须浓密如剑麻丛的大块头捋了下袖子,喝起温州高楼出产的清明早,滋溜一声大罐子就见了底。约访之前,蓝薇告诉我,他喜欢中国的东西,尤其喜欢中国茶叶。我就从家乡带了几罐清明早。铁架子上放了几个青瓷茶叶罐,有云南普洱,还有牛栏山肉桂、杭州龙井,罐子上还贴了阿拉伯文,蝌蚪一样在游动,这些小蝌蚪文字,确实是它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它。贾哈姆拉开窗台边的一扇红花梨木门,门后贴了一张阿拉伯语的地图。贾哈姆指着地图和我说,这是非洲,这是阿拉伯国家,中间这块仙人掌就是阿尔及利亚,很像小时候他母亲带他去电影院看电影,左手掌拉着他,右手拉着妹妹梅贾尔。这里是非洲通往地中海的门户,在阿尔及利亚生产的商品只需两小时就能出口到欧洲。哪天他开车到摩洛哥直布罗陀海峡海岸,我可以看他表演,他一脚就可以把球踢到西班牙。每次从中国回来,妹妹都会缠着他要礼物,还要他讲中国故事,她最喜欢他从成都给她买的《水浒》一百零八将木质脸谱,还有景德镇瓷器、西安的彩陶和杭州的龙井茶。贾哈姆告诉妹妹,他们不仅要和中国做贸易,还要做文化使者。他去过温州,认识好几个朋友,带他们看过奥兰城,还有撒哈拉沙漠和地中海沿岸神秘绮丽的自然风光。

/阿尔及尔港/

他在别墅旁边建了一幢略带中国风情的别墅留给蓝薇,欢迎她随时带中国朋友到阿尔及尔。他的母亲喜欢蓝薇做的中国菜,精致、清淡,有浓浓的东方韵味。

说起这些,贾哈姆一脸欢喜。他妹妹最终同意了他的安排,读了国际贸易,选修了汉语。大学毕业至今,梅贾尔并未到过中国,不过她的汉语说得挺溜,结识了不少中国朋友。阿尔及尔有不少中国人,距离他们家不远就有中国画家开的工作室,专门在阿尔及利亚手工做的陶罐上画中国风作品,她也去听过几节课。

外面传来马蹄声。我朝窗外瞥了一眼,不是马,是驴,驴子的蹄声扬起薄雾似的沙尘。来阿尔及利亚,我还没遇见雨,这里的天气早上还好,天空像蓝色的玻璃面,到了下午,蓝玻璃却像打了磨砂,变化之大,就像成都宽窄巷茶楼上的变脸术。贾哈姆翻出相册,没翻几页,我一眼就看到了蓝薇与卫兵的合影。

说起蓝薇,贾哈姆就像倒豆子似的。你们中国女子太不可思议。贾哈姆说,二零一三年,他从阿尔及尔过去,蓝薇从中国温州过来,两人在约旦首都安曼的中国(约旦)博览会遇见。萨达姆刚刚下台,安曼边上荷枪实弹的士兵站成了棕榈树,不知是周边局势如此,还是特来保护参加博览会的客人。一般人见了这阵势心里打哆嗦,蓝薇却气昂昂地跑到卫兵那里,与他们合影,根本没将此当回事。那些隐隐传来的炮弹声对于她来说就像孩子的鞭炮。中国十二生肖如果有豹子,他猜想她一定属豹子。贾哈姆还听她说起伊斯坦布尔的事情,伊斯坦布尔是中东地区最大的香料集散地,蓝薇喜欢往那里跑,她在那里也有不少客户,她的业务不是做香料,但在香料市场会买到不少自己喜欢的东西,她说那里就是小小的世界,走走逛逛,世界就落进了她的眼睛。

用惊心动魄形容某次香料市场经历一点也不为过。与客户谈好了次年的订单,蓝薇就在客户的陪同下去香料市场,那天她挑了一个银制香水盘,还有阿拉伯风情头巾,一双水貂皮做的靴子,以及一个类似于红宝石镶嵌的手袋。这里除了各种饰品香料,还有美食。耶路撒冷的温柏树,埃及的油酥糕,叙利亚的无花果,伊朗的乌马里李子,你沙不儿的石榴和大枣……当然,她来不及吃那么多人间至味就要赶往港口送提货单。殊不知,离开市场仅仅十五分钟,就在刚才挑选靴子的那个区域,炸弹爆炸,火光映红了天空。

阿拉伯国家就像地中海的海面动荡起伏。这些年,贾哈姆去中国的次数渐渐减少。互联网时代,物品采购不再像二十年前那样需要亲临现场。蓝薇第一次来时,刚好遇上宰牲节,贾哈姆就邀请他们来家里做客,这是阿尔及尔人最高的礼节。他们宰了羊,专门宴请客人,还把羊血撒在每台机器上,这会给他们带来好运。本来阿拉伯是不能喝酒的,所有的商店都不卖酒,但是客人来不一样。贾哈姆说他们和柏柏尔人还是有所区别,基因里有着法国的浪漫,尤其欢迎蓝薇这样远道而来的客人。

一九九九年,阿尔及尔与中国的贸易尚未全面铺开,类似蓝薇这样的个体贸易极少。工厂开张,贾哈姆带来客去看了阿尔及尔最热闹的商场、菜市场,以及海边的几个小镇。吹膜机生产的都是日常生活用品,中国人真是有智慧,就这样一台机器,吐出一个个照得见影子的塑料杯子,这在当地还是稀奇的事,镇子上很多人赶过来看他们生产。很快他们就打开了市场,销往整个阿尔及利亚。这些年,中阿关系更加密切,不仅造铁路、派遣医疗队,二零一七年十二月十一日,每个阿尔及利亚人都在欢呼,一号通信卫星飞上了天,这是中阿两国航天领域的首个合作项目,也是阿尔及利亚第一颗通信卫星。中国承建的阿尔及利亚东西、南北高速公路和大桥均已通车。贾哈姆还在用微信,语音、视频,这是最快的速度,沟通订单的事情就像面对面。

/阿尔及尔夜景/

蓝薇每年会到这里一趟。贾哈姆的父亲说,这是他们家族最尊贵的客人,他们专门建了一幢别墅,期待她在这里多呆些日子。阿尔及利亚一天天变好,他们的生意一天天变好,多亏了她当年相助。

二十年,樱桃树结出的果子已是深红。

(本文根据真人真事创作,文中主人公“蓝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