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的嵊州素以文化昌明、名人辈出为荣,具有二千多年的建县史,拥有一千多年建城史,而留存至今的古城墙就是有力的见证。
来,嵊州曾是一座“围城”!
闲暇时,我翻看起一本民国二十三年(即公元1934年)重修的《嵊县志》,其中一幅《嵊县城》县城图吸引了我的目光。图上,临溪绕山成圈而筑的城墙,把城内的街坊、署所、学校、庙寺、塔祠环抱在内,显见了嵊州城墙的古老与完壮,不愧为镶嵌在浙东唐诗之路上的一座千年名城!
嵊州具有修志传统,以古志名作宋高似孙撰《剡录》名声远播起,此后至民国时期曾十修县志,新中国成立后亦二修其志,而在这些志书中,古城墙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彰显了古城墙的历史定位。
进入二十一世纪,2003年立于修复后文化广场古城墙段南门旁的石碑《古城墙碑记》,像一个浓缩的告白:
嵊州古城墙历时一千七百余年,乃嵊州建城之物证,中华文明之遗产。
三国吴贺齐为剡令,县治自江东迁今址,建城筑墙。唐大中十三年,裘甫率义军克剡县,守城三日,激战八十三仗而城坚不破。《资治通鉴》称,浙东诸县皆无城,独剡县有城,犹为完壮。宋建炎四年,金兵南下攻掠越州,属县皆溃,独嵊令宋宗年率众据城坚守,民赖以安。明嘉靖年间,倭患频起,寇两度望城而退。
今存城墙主体乃明嘉靖三十四年,知县吴三畏寻故址临溪跨山而筑。时墙高二丈余,厚一丈余,周围一千三百余丈。内外均石砌,筑城门四,其上各有楼。
城墙素为城市军事防御及抗洪避灾之屏障,历朝无不倚重城垣之修固。自宋迄清,见于志书之修缮凡二十余次。一九八八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今逢盛世,古城墙广场段复得悉心修护,并恢复城堞、城台及南门拱券,重现昔日巍峨之姿,为嵊州增色。嵊州市民当引以为豪,爱惜维护,传之久远。
简略不到四百字的《古城墙碑记》,所概括的容量极其广大,它既表明了古城墙兴修的年代、规模、结构、形态;又赞颂了古城墙的功能、作用与历史地位。特别是“今存城墙主体乃明嘉靖三十四年......其上各有楼”这段文句,把明朝时期所筑的古城墙临溪环山的走向、规模、结构、长度告知得清清白白。
光就城门而言,不同的朝代就有不同称谓。《剡录》对“筑城门四”是这样称呼:“东曰东曦西曰西成南曰望仙北曰通越”,城门上未提到楼名。到清·道光八年修纂的《嵊县志》已述:“为门四东曰拱明西曰来白南曰应台北曰望越门外有瓮城城门上各有楼颜其楼东曰凝翠南曰可远西曰长清北曰迥峰”。
概而言之,如果那时的古城墙、城门和城楼保存至今,那么嵊州的古城墙无疑比当今名闻遐迩的台州临海称之为“江南长城”更显得雄伟与完壮。
清道光八年刊《嵊县志》县城图
从明嘉靖三十四年即公元1555年修建至1934年民国版《嵊县志》修纂完成时,古城墙历经三百七十多年风雨仍保持完整,而由此历经八十多年后的古城墙,又如何嬗变成今生面目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采用走访与查找相关文史资料的老办法,力求破解其答案。
民国时期嵊县城区图
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从嵊州党史研究室主编出版的《嵊州抗日史》书籍中,找到了一张民国时期嵊县城图。这张图清楚地表明,抗日时期嵊县古城墙西门到东门再北转至今的百道岭路口原看守所这段城墙尚在,而直上鹿胎山(城隍山)山坡经山顶再折南直下至今江滨西路西端的城墙已经拆毁,可惜拆毁的具体时间不明。
明万历十六年县城图
我又借来2007年版《嵊县志(修订本)》(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迄1985年)和《嵊州市志》(1986年至2002年),带着问题进行细心查看。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2007年版《嵊县志(修订本)》“县城”一节里,找到了一张《明万历十六年县城图》,这张图再次明白地告诉我们,当时的城墙是环绕成圈的。
更加欣喜的是,在《嵊州市志》“剡湖街道”一节里,终于解开了萦绕于我心头的疑团!志书上道:民国初年,各城楼均已倒塌。民国24年(1935年)增开“襟带门”。民国27年拆除沿山城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方便城内外交通,新开解放门。1959年拆除自东门经襟带门、北门至百道岭的城墙,移建于东门外自建设门(新辟)至老东桥头,作防洪墙,与东圃堤相接。
这就很清楚地告知了我们:各城楼倒塌、增开“襟带门”、沿山城墙拆除、新开解放门的时间,东门至百道岭城墙拆除时间以及移建的去向、功能。
特别是点到“27年拆除沿山城墙”这句话,把毁在谁之手道明了。因为从嵊州抗日的史料中获知:嵊州抗日时期以1942年7月日军占领县城为界标可分为两个阶段:1931年9月至1942年6月为嵊州沦陷前阶段,以民众声援、宣传抗日、准备抗战为主;1942年7月至1945年8月为沦陷后阶段,以组建队伍、加强武装,自卫抗日为主。
所以说,拆毁的沿山那段古城墙的时间,在民国27年即1938年,那时日寇尚未占领县城。当时民国县政府拆除沿山城墙原因,很有可能是面临着日寇大军即将压境的趋势,为提前防范日军凭借城墙实施控制老百姓的“囚笼”政策,方便城内外的人们进出,不得已而为之,遂将沿山古城墙拆毁。
原看守所处古城墙
1959年在新中国百业兴建的“大跃进”时期,则将东门经襟带门、北门至百道岭的城墙拆除,仅剩原看守所处一小段古城墙。而这小段古城墙,似乎有意给嵊州人遗存下一个古老而厚重的留念。
原标题:
原来,绍兴嵊州曾是一座“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