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好人李红雨:生命以痛吻我,但我报之以歌!
浙江
浙江 > 城市 > 丽水 > 正文

浙江好人李红雨:生命以痛吻我,但我报之以歌!

古往今来,敬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维系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基础。由省委宣传部和浙报集团联合推出的2020年12月“浙江好人榜”名单于日前揭晓,丽水市缙云县七里小学教师李红雨入选“敬老爱亲”名单。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七里小学,感受“浙江好人”李红雨的凡人凡事吧!

缙云县七里小学

缙云县七里小学

初见李红雨,她满脸欢笑,若不说,也不曾会想到这个乐观的女人背后曾有着那么一段艰苦的岁月。

李红雨和丈夫郑伟强曾在前村小学一起教书,日久生情,2003年,两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李红雨觉得自己幸福极了。但噩耗总是猝不及防。新婚8个月时,彼时在盘溪中学教书丈夫有些发烧,服了退烧药后,手和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麻痹。当晚,还在前村小学教书的李红雨连夜将丈夫送到了县人民医院,但是结果却是查不出病因。李红雨看着病床上的丈夫,一夜无眠。第二天一早,李红雨带着丈夫前往丽水市中心医院,被查出患有脑干脑炎。李红雨几尽崩溃,才新婚的自己,怎么就遇上了这样的事情。李红雨在病房外捂着嘴,呜咽着,随后抹掉眼泪,微笑着走进病房。

上数学课

上数学课

丽水的医生建议李红雨到上海找专家咨询更好的治疗方案,上海的专家告诉李红雨丈夫的病全国罕见,建议保守治疗,能得到的最好的结果就是保住生命。“那时候,保守治疗就是用激素控制,一针激素针就近万元,住进丽水医院的第一个月就花了十多万。”李红雨回忆道,那时的十多万简直是天文数字,不过幸运的是丈夫现在还好好地活着。

为了省钱给丈夫治疗,李红雨笑谈自己在上海找专家的糗事,那时候在上海,外面的厕所都要收费,一元一次,自己为了省那一元两元的,总是憋着到医院上,进医院就冲去厕所。虽是笑着说的,但笑容背后的苦涩,也只有她自己知道。

从上海回来的路上,李红雨看着窗外的阳光,她想着,不管怎么样,她都要让丈夫活着。回到医院,完全丧失自理能力的丈夫如初生的婴儿,擦身、翻身、喂饭、大小便护理、换药、一系列的检查……李红雨在丈夫的病床前忙里忙外,事事亲为。“说句玩笑话,现在的我都能敢说自己是个‘小护士’了”。

2004年7月,丈夫郑伟强出院,夫妻俩回到缙云。受到打击的郑伟强几乎一蹶不振,曾经意气风发的体育健将似乎在患病的那一刻消失了。看着丈夫意志消沉,李红雨的心刺痛着。但她不能放弃,更不能让丈夫放弃。“咱既然活着,就得活出个人样来不是?”在李红雨的鼓励下,郑伟强回到学校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后勤工作。

残运会比赛奖牌

残运会比赛奖牌

从此,每天与时间赛跑,成了李红雨的“日常功课”。每天凌晨4点,起床,给丈夫按摩两小时,再扶起来洗漱、喂饭,上班前用杯子把要吃的药分好,放在床头。6点钟,准时出发学校。晚上下班回来,再次给丈夫喂饭、洗漱、按摩,等他休息下了,又赶紧拿起课本备课。娘家人看她过得苦,有些亲戚在她耳边劝说:“二十几岁的花样年华何必浪费在这里。要不,离了吧,照顾到现在,也算仁至义尽了。”李红雨摆摆手:“我没他,还能活;但他没了我,怎么办!”幸而,17年的艰辛,最终没有被辜负。丈夫被李红雨的坚强意志所感染,曾经被医生断言,这辈子只能吊着一口气活着的他,终于站了起来,还重新握上了自己最喜爱的乒乓球拍,站上了缙云县残疾人乒乓球比赛、丽水市残疾人运动会,甚至是浙江省残疾人运动会的赛场,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了不凡的成绩。郑伟强常提的一句话就是,“这辈子我做的最对的一件事,就是娶了李红雨当老婆。”

为丈夫作调理

为丈夫作调理

日子渐渐好转,但李红雨生活中的苦难却还未结束。2008年,嫂子因病过世;2010年,李红雨的妈妈查出患有“脑干脑瘤”,在手术治疗后留下严重后遗症;2013年,哥哥因病过世;2014年,婆婆被查出患有“卵巢癌”晚期;2017年,婆婆过世……一连串的打击,把李红雨刚编织的美好生活拍打得支离破碎。回头看了看正在努力的丈夫,嗷嗷待哺的女儿,还有需要自己照顾的公公、妈妈,她必须振作。一下子,三个家庭的重担几乎都落在了她的身上,但她仍旧把每个人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唯独,忘了她自己。持续的高压生活状态,让李红雨的全口牙龈出现严重萎缩,常常出血,牙齿松动,有时候甚至连吃饭都是一种折磨,然而,在同事们眼中,她还是那个“开心果”,浑身都充满着正能量;在学生们眼里,她是永远笑着的“口罩老师”,即使身体劳累,戴着口罩也要给学生们撑起一片知识的天空。

“能活着,多么不容易。我们不能白白浪费了还活着的生命,要把更多的快乐与爱给家人、同事和学生。这样才不会白白走这一遭。”对于现如今的生活,李红雨很是满足。

李红雨说,她从来不觉得自己做的这些事情有伟大,照顾丈夫和家人是她的责任,也是她的义务,她只是做了每个人都会去做的事情。这么多年,她一路坚守,以自己的实际言行向所有人深刻诠释了什么是“敬老爱亲”。(卢陈怡 杜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