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特殊的感谢信

近日,小编在朋友圈看到了一封家长写给学校的感谢信,信上说,孩子在杭州月雅河小学融合教育班就读的半年时间里,从刚入学的不懂得交流,站在教室外面大哭,到现在安坐于教室里,甚至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上台表演节目……虽然和普通孩子相比,仍然落后,但这些点点滴滴的进步却让家长曾经脆弱、沉入谷底的心渐渐燃起希望和温暖。

看完这封信后,小编特意联系到了学校和家长,想听一听他们背后的故事。

去月雅河小学融合教育特教班之前,小编了解到写这封信的家长是小虎同学的爸爸。他告诉小编,在特教班的这半年里,孩子语言、行为等多方面落后,到现在每天吃完午饭后,能够自己清洗用过的餐具,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对于孩子的未来,小虎爸爸表示,希望孩子除了可以正常的生活外,还能够对社会有一些贡献。

说到孩子现在的变化,月雅河融合教育特教班的一班班主任方老师告诉小编,小虎刚来学校的时候,是拒绝和外界沟通的,一到学校就开始大哭,也不愿意与老师同学们互动。半年来,在老师们循序渐进的引导下,小虎渐渐卸下了心防,他愿意主动加入到同学们的课间活动,愿意在上课时举起小手,更让老师们欣喜的是,他开口表达的意愿越来越强烈。令方老师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次晨读课的时候,一向沉默的小虎忽然开口跟读,这是他来到学校后发出的第一个音节,也是小虎的一次飞跃式的进步。从最初的发一个音到两个音,再到现在主动和人打招呼。“特教就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有的孩子可能几个月就能有很大的变化,但也有的孩子一年、两年才有一点点的变化,这个过程是不能急的。”

分管特教中心的蒋辉军副校长每次见到小虎的时候都会很热情地和他打招呼,拉着他的手与他击掌,一段时间以后,有一天小虎见到蒋辉军副校长时,主动举起小手和校长击掌,与人击掌打招呼成为他与人交流的第一步。“小虎现在已经可以适应学校生活了,有了沟通的意愿,语言也在慢慢发展,课间的时候很喜欢和同学们一起玩。”

这已经不是月雅河小学特教班第一次收到感谢信了,2020年9月的时候,就有家长曾送过老师们一面写着“言行是恩师,爱心如父母”的锦旗。

据小编了解,月雅河融合教育特教班创办于2019年9月,主要是帮助残疾学生康复训练、融合教育。特教班除了配备专用的功能教室,包括家政、音乐、美工、感统、个训室等专用教室外,还分别聘请了工作二十多年、十多年和刚参加工作的,不同层次特殊教育专业背景的老师,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

现在学校一共招收了患自闭症、唐氏综合症、多动症、猫叫综合症、智力障碍等各种类型的学生17名,除了2名送教上门和在普通班一年级随班就读的学生外,其余学生按照年龄分成两个班,文化知识类课程按照孩子们不同的接收能力分班教学,社会实践、综合活动等活动类课程3个老师带着两个班级一起上课,音、体、美等课程是按原来的自然分班上课。

说到老师们在上课过程中,如何面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开展教学时,罗老师直言:“每一个学生,在来学校上课之初,我们都会利用几周的时间对学生做一个全面的教育评估,然后根据他们的个人情况定制个别化教育计划,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制定教学目标,提供支持性策略。”

“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家校之间的紧密合作也必不可少。”据蒋校长介绍,特教班每个月都会邀请家长到校进行交流,陪孩子一起参加主题活动,也对家长进行一些培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同时也希望通过家校间的交流,让家校形成关系紧密的同盟,共同为孩子的发展而努力。

我们最大的目标也是希望这些特殊的孩子,可以成为一个自然人、社会人,能够很好地自我管理,做一些服务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事情。”蒋校长说。

刚进教室的时候,小编发现老师们的办公桌都在教室的后方。面对小编的疑惑,二班副班主任潘老师解释道,普通班在上课的时候,如果有一到两个孩子调皮捣蛋,老师可以暂时停下来去管理,由于特教班学生情况特殊,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因为他们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课堂上遇到的突发情况比较多。所以特教班的老师在上综合课的时候,都会设置一名助教老师在旁辅助,既能帮助中重度学生融入课堂,又方便处理发生的突发情况。

“在上课的时候,学生会出现各种挑战性行为,尖叫、离开座位,甚至攻击性行为。”当学生出现此类问题行为时,主教老师会第一时间制止,安抚他们的情绪。情况严重时,助教老师会暂时将学生带离课堂,平复情绪。课后,老师们会针对孩子的问题行为交流探讨,进行行为功能分析,制定解决策略。当孩子失控,发生攻击性行为时,潘老师说,这个时候只要让他发泄就好了,发泄出来了,情绪也就平复了。

月雅河小学校长傅伟就告诉小编:“融合教育中心一直秉承‘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每天都有一些进步’的办学理念,只要符合入学条件的特殊儿童,欢迎家长积极报名入学。毕竟我们共同的目标,都是希望孩子以后可以正常的生活,可以对社会有所贡献。”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每朵花盛开的季节都不同;有的开得早、有的开的晚。而这些特殊的花儿们更需要耐心的守候。融合教育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的知识,更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付出和陪伴。

(注:文中学生的姓名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