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科学,见世界,言未来 | 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温州中学分论坛

寓科学,见世界,言未来 | 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温州中学分论坛

10月18日下午2:00,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科学分享之《寓言——未来圆桌会》在温州中学800人会议室拉开序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执行院长陈宇翱教授,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英国皇家化学会北京分会主席戴伟,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应用研发部部长、教授级高工孟祥飞,浙江大学光电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导赵保丹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

浙江省科协副主席陆锦、浙江省科协科普部部长汪光年、温州中学副校长冯妙良等出席活动,并向4位特邀嘉宾表示热了欢迎!

主题讨论

第一轮的主题讨论,分为量子狂想、化学如歌、天河回声、光电夜曲四个维度,由4位嘉宾分别作15分钟主旨演讲,从不同的维度探讨科学的未来,分享精彩人生。

01.量子狂想

首先由“量子追梦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执行院长陈宇翱教授发言。他以“和同学在一起感觉又年轻了”的调侃开场,引出符号语言对于发展的重要性。

在有趣的铺垫后,陈宇翱教授切入正题,为我们介绍了量子的概念与量子的叠加与纠缠,并举出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的实际应用。他提出了第二次量子革命即将到来的发展性推论,并对量子密匙分发等作了简单介绍。 对于未来,陈宇翱教授阐述了量子通信发展路线以及实用化城域量子通信网络的历程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陈教授介绍了自己参与的京沪干线量子保密通信对于金融领域以及“墨子号”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并摆出中国在该领域迅猛发展的事实。

02.化学如歌

紧接着是由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英国皇家化学会北京分会主席戴伟(David G. Evans)带来《化学如歌》的分享。

戴伟教授以幽默的语言、浅显的数据引入话题,强调了一直以来,化学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后也将为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做出不懈努力。 但同时,他也针对元素枯竭和化学污染问题提出种种考量,指出要回收资源,发展资源性循环经济。

戴伟教授与现场的同学就“化工厂是否好”的问题进行了交流,以此引出他所在的北京化工大学在生产线清洁上的成果与贡献。他肯定地认为,科学家富有的怀疑精神是机器人不能替代的。最后,他强调了科学的进步性,鼓励发扬怀疑精神,激励了在场的所有同学。

03.天河回声

“天河守护人”孟祥飞教授以“现在是什么时代”的提问作为开场,指出了信息技术创新推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全面爆发,将促进世界格局、生产力、社会治理、思维理念等方面的全方位发展。他通过今昔对比的方式,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以超级计算机为代表的新兴科技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指出在感叹时代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关注人类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

他简要回顾了中国超级计算机艰辛的发展历程以及“天河一号”的建设研发经过。引人入胜的故事与情感真挚的讲述让同学们深受感动与鼓舞。“天河一号”的来之不易更加激发了同学们“英奇匡国”“勇于创新”的信念。

腾飞“中国速度”,畅想中国未来。今后世界科技的舞台不能缺少中国的身影,要让世界都看到科技强国的诞生与崛起,这还需依靠我们未来学子的力量。

04.光电夜曲

90后年轻博导赵保丹研究员用生动而接地气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研究钙钛矿发光二极管的经历。她高中时期就热爱物理,本科毕业后去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进行深造攻读博士。回国后致力于发光二极管的研究。她用制备简单、成本低廉的新方法突破了钙钛矿发光二极管效率的世界纪录,用青春韶华谱写了光电世界的序曲。

在演讲中,她对自己取得的卓越成就一直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将自己的成就归功于国家社会与团队组织的支持与引导。她说:“我很幸运生活在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她用行动诠释了“青年强则国强,青年的努力是国家最亮丽的风景”。

圆桌对话

Q:“人类真的可以预测未来吗?”

David:有的方面可以,大部分方面不能,但科学能把我们带进未来。在我看来,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怎么学习,因为未来的需要的技能和知识是无法预料的。我们应当对很多事物尚未被我们所探知感到高兴。

赵保丹:主要还是看时间范围。研究的事物决定未来的方向,人类对未来的想象和期望也引导了未来的方向,小范围未来或许是可预测的。

孟祥飞:要从两个维度看,一方面天气预报这样的未来是凭借当前技术可预测的,一方面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情感等是无法预测的。科技带来的只是预测未来的手段。

陈宇翱:正如牛顿的量子力学从一开始被认为可以概括一切到后来被爱因斯坦等所否定一样,一切的发展都是难以预测的,但未来可以为我们自己所创造与掌握。

Q:“人的统治地位是否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陈宇翱:我认为不会。我的想法比较乐观。人工智能是由我们创造的,他们的一切功能都是由我们编辑并赋予的。他们或许会在某一点上超越我们,但他们的任意一个个体在每个方面都完胜我们的概率极小。人工智能是为我们所用的,一些人工智能仍需要人类帮助。

孟祥飞:人会为了生存而创新,而人工智能不会。人要与人工智能融为一体,人也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或许在未来,人类可以成为“超人类”。

学生提问环节

学生:被称为大学专业“四大天坑”之一的化学在就业方面的前景如何?

David:化学并不应该是一门难就业的学科,相反,学习化学在科研、化工上有很多的就业机会。现代教育把化学独立出来作为一门学科是为了方便教育,其实在真正的科学研究中,不同领域更需要分工合作。实际上,所有学科都存在合作领域,能带来不同经验的结合和碰撞,这个过程不是“1+1=2”的简单相加,而是会产生“1+1=3”乃至更甚的效果。

学生:您这么年轻就成为博导的秘诀是什么?

赵保丹:首先国家对科研是很重视与支持的,使得我有机会在这个领域不断探索求知;其次的话,我是从南大本科毕业直接进入剑桥攻读博士的。我想主要还是国家、学校对青年人的认可吧。

学生感想

高一(3)班 刘果 :“90”后与“博导”,这两个词似乎因为无可跨越的年龄的鸿沟而显得毫无关联,但赵保丹老师这位年轻灿烂的浙大研究员,用她的自信与光芒,完美地阐述了二词结合的可能。

“我尝试了一下”,在提到自己做出的重大成果时,赵老师都使用了类似的句式——从以锡代铝,降低毒性,到引入聚合物等,使钙钛矿LED效率创世界纪录。一切的可能,仿佛都是精灵的奇想,在灵光骤闪的刹那被科研者的双手一握,迸发出了奇亮。但在“实现”的过程中,真正闪耀的,其实是一种勇气,是敢猜敢想,敢做敢尝。当导师都不认可赵保丹老师向材料中添加聚合物的“奇想”时,她仍然做了下去,方现钙钛矿LED能做到的“更亮”。

赵老师“青春式的不死板”的分享,形象描绘了科研道路上的不可避免的枯燥。赵老师正是时代在黑夜中所慕的一道闪光,用个人的不断突破引领青春方向。

高一(3)班 张郡:这曲宏伟壮丽的科学交响乐还在大厅久久回响,我的心潮也随之激荡。在四位科学工作者的带领下,我们在量子、化学、计算、光电等科学领域畅快徜徉,体验到无穷的科学魅力,开阔了认知的科学视野。

正如孟祥飞所言“未来已来,我们都是现在的一员,也是未来的一员”。只有以一颗善于返现的好奇之心,一身敢于质疑的无畏之魂面对科学,才能利用其预见未来,构筑未来。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小宇宙。聆听完分享的每个英奇学子,将以更明确的信念发光发热,照亮理想;也以更坚定的步伐大步向前,融入青年力量,奏响我们的时代最强音!

4位嘉宾的精彩发言让同学们领略到科学的神奇与时代发展的迅速,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教会了同学们用不同维度观照世界。

未来不能被定义,但可以被想象与演绎、被对话与寓言。未来终将是属于我们的,未来中国科技狂想曲中的每一个音符也只能由我们来谱写。作为有担当、有抱负的00后青年,需时刻谨记前辈的激励,深种好奇的种子,才能在广阔的未来创造属于英奇少年的传奇!

此刻,我们的想象就是未来的想象。誓回发明之巅,未来中国还看今朝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