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所有的生活都变成教育,我的世界就是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我可以不出彩,我应该帮助孩子出彩,应该抓住时机培养孩子出彩的能力。”
如果不是在《浙江诗词大会》的排行榜上,看到一批异军突起的参赛选手,或许我们很久都不会了解到陈由香校长所带领的丁公园小学。丁公园驻扎在海拔八百多米的台州临海安基山,是一所最基层的完小,全校只有三位老师,六十多名学生,基本都是留守儿童。在《浙江诗词大会》比赛中,他们从全省2万余名参赛选手中黑马冲围,在最终入围省级半决赛的30名选手中,有11位都来自丁公园小学。
9月3日,当我们盘旋着蜿蜒的山路终于来到这所山顶的丁公园小学时,陈由香校长已经带着山上的大部分孩子搬迁,并入了山脚下的黄坦小学任校长。带我们重访丁公园小学,陈校长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家。在她的讲述中,丁公园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一碑一石、一屋一亭都包含着一个个故事。教学楼墙面的字,是陈校长带着已经毕业的学生一笔笔写出来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这些经典名句被刻在教室门口,是对学生的期待,更是自己教育的信仰。
2014年9月,原本计划轮岗支教1年的陈由香来到丁公园,一待却是6年。在丁公园的6年中,她坚持阅读立校、传诵经典,每天早中晚雷打不动,安排学生4个小时的阅读诵读时间。因为她相信,大量阅读经典,是缩短城乡教育差距的“低成本而最有效”的良方。附近的村民告诉我们,正是因为陈校长坚持着自己的教学理念,使得原本一直走下坡路,学生人数只剩十几个的丁公园小学,在几年中发生巨大改变。“考虑把孩子带出去读书的村民留下了,原本在外面读的也有好多都返流了,还有很多慕名而来的家长把孩子送进了丁公园。”
山里的学校条件简陋,陈由香就去“要”。“我跟孩子们开玩笑说我是大要饭的,你们是跟着我的小要饭的。”她为孩子们“要”来了图书室,一排排新书整齐的摆在书架上;学校的操场也是她“要”来的,国学教室的改造也是“要”来的,学生的洗浴室也是“要”来的,阅读书屋也是“要”来的……校园操场旁矗立着一座孔子像,陈校长说一个学校要有自己的灵魂,要有自己的偶像,孔子就是这所学校的偶像。而这尊孔子像,也是一位“特殊学生”的家长为感谢陈校长赠送的。
从丁公园小学到黄坦小学,学校的场地空间更大、海拔降低、学生人数也更多了,但各项基础设施还没落位。陈校长和孩子们一起住在学校里,宿舍的高低铺还在安装,当晚接受采访的时候,楼下的书法教室还在加急铺地板,刺耳的瓷板切割声一次次打断访谈,让人有着哭笑不得的无奈,却又让人对这所学校即将发生的改变感到期待。从早上五点一直到深夜忙碌不停,这几天里里外外的改建让她面露疲惫,但谈起自己的教育理念,她一扫脸上的疲态,将一整天的劳累抛在身后,滔滔不绝地与我们聊了一整晚。
(采写:王锦婧;编校:王岚)
陈由香,原白水洋镇丁公园小学校长,现任临海黄坦小学校长。曾获浙江省春蚕奖、台州市第五届“师德标兵”、临海市优秀教师、雷锋式先进个人、临海市第四届“最美教师”、临海市第五届道德模范,2020年年初获得“马云乡村教师奖”等荣誉。
丁公园小学校门
谈山村教学:山里生活是很简单,很艰苦,但是很幸福
凤凰网浙江教育:您一开始是怎么来到丁公园支教的?当时是怎么样一个情况。
陈由香:是因为评职称。我们镇里有一个规定,评小学高级,按照年龄从小到大,年龄最小的排到最高的山上。那一年我评职称的时候,刚好年龄最小安排在丁公园。当时我来丁公园之前,我原先的同事告诉我,这个学校很神奇,它后门打开就是坟墓,一般老师都是不住校。那个时候我的两个孩子都小,还是读中班,我在想,也跟之前支教老师一样吧,早上来到学校,下午回镇上,孩子放在幼儿园读。
但来到那里之后,完全跟我想象的状况是不一样的,因为我要教五、六年级的语文、数学、科学、英文所有课,时间很紧张。对我来说,学生可以有很多个,但是对学生们的家庭来说,每一个孩子就是他们家的希望,所以我怎么都放不下,我就跟家里人商量住在山上,家里孩子还是在镇上。
住在山上的第三天晚上,我家孩子两个都发烧的很厉害。那天晚上,六点多了,没有公交车,我就借了一辆摩托车赶回去看生病的孩子。路上下雨,没有头盔,我就一边开一边擦,本来一个多小时能开到的,我开了两个多小时,半夜到家陪孩子挂完点滴,第二天又赶公交车回校。那时我在想,学生我是放不下,两个孩子也放不下,干脆就把两个孩子都带到山上来,一边带着孩子,一边教着学生。
这帮学生们特别的听话,在那个学期我教的六门功课中,五门课夺得了全镇第一。一下子所有的人都觉得,这个是奇迹一样。到了下学期,学生家长还有村里的干部,他们联合写了一封挽留信给中心校校长,希望我能留在丁公园,至少一年。我想,也还好,就答应他们留下来。第二年我们的老校长要退休了,他们又跟我们中心校校长推荐我,我就接过了老校长的接力棒,就这样一留就是六年了。
山里生活是很简单,很艰苦,但是很幸福。我在中心校的时候,我们平行班有十几个班级,老师都是一起共同备课,然后整个课程都是同步授课。当我在山里的时候,一个人教那么多的课,虽然累一点,但可以像孙悟空一样,我想怎么教就怎么教,效果怎么好就怎么来,所以我觉得还挺好的。我在山里可以实现我的教育理想,我可以把我的教育理念付诸实践。
凤凰网浙江教育:您之前自己的教育经历和成长经历,是否影响到您现在的这些想法和决定呢?想请您简单聊一聊您之前接受的教育过程和成长过程。
陈由香:我想起了我刚刚毕业的时候,我们实习老师培训,有一个特级教师说,一个老师如果前五年不出彩,那注定一辈子都是当一个平凡的老师。前五年我也很努力,找师傅学习教学的技巧,当时学的基本都是公开课的展示,优质课教学大比武,就是追求课堂的华丽,老师课堂教学过渡语的那种精彩。其实,这个是老师展示自己,而不是站在孩子学习的角度,我们当老师的,我想我们应该是为孩子的一生奠基。
所以到第六年的时候,我改变了原先的想法,从追求自己课的精彩,到把重心放到孩子身上。当时我们小学的学生进重点初中是看学生小学阶段语文能力大赛的成绩,或者数学知识竞赛成绩的成绩。那一年,我刚好是当五年级的语文老师,恰巧镇里有一个语文能力大赛。但当时我做了一个小手术,我想,无论怎么样,我都要辅导学生参赛。所以我躺在床上,这一帮孩子就在我的寝室里,我带着孩子做题目,用了两个半月的时间培养他们小学语文阶段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最终,我们13个孩子参加竞赛,12个获得了A级(一等奖),一个获得B级,全部都进入到了我们市里的重点初中。
辅导结束,我把市面上能做的那种练习都买来做光,一共16本。通过这16本的练习,我就掌握了语文应该教些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所以从那一年之后,我发现我可以不出彩,我应该帮助孩子出彩,我应该抓住时机培养孩子出彩的能力。所以我不再去追求(公开课的)课堂是怎么样的,而是要研究家常课怎么上,我就每一堂课直击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所以我把自己定位为,我要做一名幸福的奠基者。
凤凰网浙江教育: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立下要做一名好老师的志愿?一开始选择师范专业,是您从小就想当老师,还是家里人想让您做一名老师?
陈由香:所有从师范毕业,踏上教师岗位的人,每个人都想做一名好老师。但靠公开课、教学大比武出彩的老师毕竟是很少的,大部分的老师都会走向平凡。其实,在平凡中我们也可以帮助孩子,帮助他们出彩,最后是成就自己。我觉得我是属于那种草根老师,成就学生幸福自己的那种老师。
我是初中毕业考上的师范,所以目标没有那么明晰。但影响我的主要是我的一个初中班主任,当时他大学刚毕业,非常非常的优秀,他会让我们所有的同学感觉到他对学生的好。每一个同学都说,“哎呀,谢老师对我是最好的”,所以每个孩子都特别的崇拜他。同时教我们的还有一个老师,他是脾气非常暴的,因此我们同学之间私下交流会说,你可以报考师范,但是希望你成为那个正面的谢老师,你千万不能成为脾气暴躁的那个老师。所以那个时候我就知道,如果你当老师,一定要成为一名好老师。
凤凰网浙江教育:能听出来谢老师对您的职业生涯影响非常大,那他现在知道您在做的这些事情吗?
陈由香:知道。因为他也还是在从事教育,很多时候他会关注着我,经常鼓励我,认可我工作中的努力和刻苦。我觉得很多时候需要去做,做出来,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做出去就是最美的。
凤凰网浙江教育:您今年年初的时候获得了马云乡村教师奖,这个荣誉在教师界是非常大的一个鼓励。当时获得这样的一个荣誉,您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陈由香:马云乡村教师奖评选是层层筛选的,我以前也很多的获奖,包括浙江省春蚕奖,在得奖之前我对这些奖项荣誉都是仰望,我觉得我不可能上台领奖,内心不会激动的。到了三亚领奖时,我发现原来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受到很多人的尊重,那种尊重,那种内心的愉悦感,不是任何东西能代替的。这更让我坚信我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是很光荣的,是真的很幸福。就像马云说的这样一句话,他支持乡村教育,并不是同情可怜乡村老师,而是他觉得乡村教育,乡村的老师自主性更大,他更能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他说未来中国教育的希望在农村,我们当一名老师,目标不是成为教坛新秀,不是教学大比武一等奖第一名,而是我们要成为一名教育家。
黄坦小学的教室内,学生们在诵读《唐诗三百首》。
谈阅读立校:做教育应该看到未来,而不是着眼于现在
凤凰网浙江教育:陈校长,我们有听说丁公园之前一直在提倡孩子们阅读经典诵读经典。您为什么会带领着大家一起坚持阅读经典呢?
陈由香:我有一个体悟,就是在丁公园包括以前跟着我的时候成绩很好的学生,但是一到初中他们就直线掉下来。那我在想,我们做教育应该看到的是未来,而不是着眼于现在,所以我想怎么样让我们的教育持久性、有效性更长一点?我觉得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其实就是他的阅读史。那我想有的时候,我说的还不如那个“子曰”,还不如那些圣贤说的话,所以通过读书,让孩子与作者对话,与圣贤对话,我们只要带领着孩子读就可以了。他就能站在圣人的肩膀上,他会成长得更好。
凤凰网浙江教育:那他们只这么读的话,理解方面呢?
陈由香:我觉得小学阶段应该是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先有一个储备,到初中之后,他的思维力发展了,他有了这些储备,他就能更多的思考,我想这个理解力也随着记忆力会发展的更好。
我把自己这种阅读方法叫放牛吃草,因为牛是有反刍的,首先先吃进来,不管它,先吃,吃到肚子里,等它休息的时候,它会反刍。我想人的成长应该也有一个酝酿的过程。例如,我前几天突然用了一个词,泾渭分明,这个词我以前没有用过,我也没有意识自己是记住它,但在这个语境中,我就突然冒出来了这个词。我想先给孩子们读,脑子里有东西,那么在他该用的时候,一定会迸出来。
特别是在人生是非抉择的时候,他们如果读过《论语》,他在是与非的面前,该做与不该做的面前,他在思想斗争的时候,他就会如果跳出《论语》里面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如果这样的句子在他的关键时刻跳出来,其实是拯救了他,所以这个经典应该是对孩子,是一辈子有用。我们教的是让他一辈子有用的东西。
凤凰网浙江教育:您一开始选择留在了丁公园,您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留在丁公园,现在会是怎么样的?
陈由香:其实我很感谢丁公园,因为在那里六年,是我成长最快,思考最多的一段时期。原先我只是当一名老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负责,在丁公园我要对整个学校,幼儿园到六年级,一个纵向的思考,我要着眼整个学校。然后我要看到的是孩子的未来,我要考虑我们所做的事情,都为孩子的未来做准备。我现在自己做教育,别人看的可能是很辛苦,但是我的内心是很幸福的,人家问我累不累?真的是累而不累,身体累,心不累,而是越做越幸福,所以我相信做的越来越轻松的话,我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如果一个老师每天都是那么焦虑的疲于应付考试的话,我想他是真的累。
凤凰网浙江教育:我们了解到,您主要让学生读《孟子》《论语》这些文言文类型的经典,这一次我们凤凰网浙江教育和担当者行动共同主办的“班班有个图书角”资助活动走进了咱们学校,带来的书都是一些分级阅读的书,甚至还有一些绘本。您觉得这些书走进我们的学生生活当中以后,会给咱们学校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陈由香:阅读应该分为精读和泛读,我们以前的诵读,应该是属于精读的范畴,但泛读是不可缺的。那么在这一次给我们做“班班有个图书角”这个活动,我觉得真的是一场及时雨。因为前面我们有了一个经典诵读的基础,经典诵读是文言文,文言文学生都能琅琅上口,都能读下来,白话文整本书的阅读,对孩子来说,是非常轻松的,应该就像滑滑梯一样,孩子的兴趣也会很高。这个时候阅读量就会上来了,阅读的广度有了,那我想他的阅读这种深度,理解也会有了。
凤凰网浙江教育:希望“班班有个图书角”的资助活动会更加促进您“书香校园”的主张。您之前在推行“书香校园”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
陈由香:有的,因为有些家长对整个教育理念不太理解,会着仅仅着眼于眼前,他要的就只是分数。100分一定比99分好,99分一定比98分好。其实如果要从95分提升到100分,这5分需要大量的刷题,试卷要做的很完美,才可以达到100分。而我觉得,小学阶段学生能达到95分,已经就够了,说明他基本的东西都已经掌握了。那么用95分到100分之间这一段时间,用来大量的阅读,就可以让孩子学到更多,就能为孩子未来考虑,孩子的潜力我想应该会更大,在求学的路上,应该能走的更远。
凤凰网浙江教育:您觉得有些家长是不理解你这个想法?
陈由香:是的,他不理解。但是我很清楚我要把孩子带到哪里去,所以我会想出各种办法,因为我坚信办法一定比困难多。所以我们不但教孩子,还要经常开家长会,全校的家长会,我会平时在微信朋友圈,有关阅读的好处这些视频这些文章,我都会收藏下来。在开家长会的时候,就利用这些东西来带着家长学习。那么他们的理念就不断提升了,所以到现在家长都是很认可我的想法。基本上我们晚上的作业也没有,周末也就是带着孩子们阅读。现在这群留守儿童回到爸爸妈妈的身边,爸妈不再是问他们考了几分,他们会问读了什么书,能不能带爸爸妈妈一起读。假期的时候,在我们的朋友圈经常都可以看到孩子领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家子在诵读。
对于作业,我的理解是不一定作业就是一定要写的,一定要做题的,作业可以多种多样。我的作业基本上回家去就是读书,并且是小手牵大手的那种。小朋友在学校里读的很熟了,像《论语》读的是长短句,本来就很拗口的,他们读的那么溜,家长一听都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所以就是有小朋友带着家长朗读进步,那么我想书香应该是这样就能形成了。
为感谢爱心人士的捐赠,陈由香给学校的阅读书屋挂上了“知恩报恩”的牌匾。
凤凰网浙江教育:其实家长的不理解这个部分您是很好的去做了一个化解。那本身学校在搭建图书角还有一些孩子们的基础阅读设施这个方面,有没有遇到过一些困难呢?
陈由香:这个经费还是个问题,这些年也收到了很多社会力量的帮助。如果有谁有意向给我们学校做赞助,以前他们都会给孩子们捐一些橡皮、铅笔盒、书包,其实每个人给我们学校做赞助,都会想到这些东西,但是他可能没有想到我们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所以我就会跟他们沟通,我说我要哪一本书,你能不能给我一口气买个70本,就是这样我利用社会的力量,能解决多少,先解决多少。因为我比较注重带着孩子同读一本书,把同一本书最精彩的、最值得孩子回味反复读的书再精读,这样我想吸收的效果会更好。因为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要帮助孩子在繁杂的世界里,怎么样去选一些最重要的。一本书里面有最精彩的、最经典的东西,我们要把最精华的东西让孩子去反复,把时间花在精华、重点处,他的收获是更大的。我想,所有的优秀应该是简单重复的,简单的事情重复做,这样不断的重复,我想从量变一定会质变。
凤凰网浙江教育:您的教学理念和阅读紧密相关,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您觉得您提倡的经典诵读会对他们的应试教育有帮助吗?
陈由香:表面上好象我们对成绩不看重,其实我也要分数。我记得我小学的时候学过一篇文章,叫《我要的是葫芦》,有一个主人种了一株葫芦,邻居提醒他,葫芦的叶子上长满了蚜虫,让他赶快去治治吧。他告诉邻居说,我要的是葫芦,没有想到过几天葫芦身上的叶子被蚜虫吃光了,再过几天,所有的葫芦也都掉落了。如果你一味去追求分数,可能你这个分数就像这个小葫芦一样,就会枯萎。
我想我做阅读,其实是培养孩子的专注力、静定力,让他能坐得住,培养他的思考力。比如说数学,解一道数学题,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他能坐得住,他能把这个思维很完整的一个完成,那我想他的数学成绩不会差。再说我们做阅读,提高他的解题能力、阅读能力。做题目就知道,审题是第一步,我要到哪里去,这个题目都没有搞清楚,你怎么来提高他得分数呢?所以我觉得前期的东西做好了,分数不会太差。
凤凰网浙江教育:您觉得您带的学生们在接受了这样一种阅读教育以后,他们走进初中、走进高中,有这样一个阅读的底子在,会跟之前没有接触过这样类型的教育的学生相比,有什么样的优势?
陈由香:我觉得有教就有,有读就有。这一次暑假孩子们跟着我参加《浙江诗词大会》,在读累的时候,我就给他们放了一个颜回的纪录片,里面很多都是通过《论语》的那些句子解读颜回的一生。那些跟着我原先读过《论语》的孩子,他就一边看一边很幸福,越看越欢悦的那种。没有读过《论语》的孩子,他就不愿意看,好象这个很难,看不懂。所以我相信我的孩子,有大量的阅读基础,到初中之后,比如说他跟着我读过《爱莲说》,初中有这样的课文,老师在解读的时候,他会觉得这个是很熟悉的,都能背。那么老师的讲解他会很有兴趣去听,他就不再担心对原文的熟悉程度,也不会关注这个音怎么读,因为他完全是超越了其他同学。
我有一个学生已经初二了,他的语文在学校同年级,都是数一数二的。在小学的时候我们比不过其他的孩子,但是初中他完全跳出来了,那我问他,我带着你读了这么多的书有用吗?他说我发现自己的记忆力,包括记历史、地理这种社政类的问答题会特别快。所以我想给孩子培养的是一种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捕鱼的方法,我想是给他一个能力,教他一种方法,对他是有用的,不是纯粹的教知识,知识我是教不完的。
丁公园小学的学生在《浙江诗词大会》舞台上表演。
谈诗词大会:这么多年读下来,是该给孩子展示展示了
凤凰网浙江教育:我们了解到您暑假把孩子们都留在学校,然后全校的人一起报名参加《浙江诗词大会》。您是怎么了解到《浙江诗词大会》的?
陈由香:应该是我们做了那么多的阅读,我相信我们孩子的记忆力是可以了。刚好今年我也带着孩子们读到唐诗宋词,我以前不知道《浙江诗词大会》,只知道《中国诗词大会》,也不知道怎么报名。偶然有一个家长,给我发了这样一个链接,我眼睛一亮,是该给我们的孩子展示的平台了。我也想看看这么多年读下来,到底是怎么样一个效果,所以在放假前就鼓励大家去报名。报名之后,我觉得这么多同学报名,我还是带领学习一下,不带一下,回家可能每个家长带着孩子变成暑期的作息时间,学习习惯都不一样,我还是放心不下。所以我就说你愿意留在学校,我就义务给他们带。
凤凰网浙江教育:这一次《浙江诗词大会》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和舞台,之前有没有过类似的一些锻炼的机会给到孩子们?
陈由香:很少,我们是一所完小,只有在每年的元旦有一些表演的机会。我的参赛理念就是每个孩子不是去比赛,而是让孩子展示自我,让孩子进步。所以每年只有在元旦的时候,我会带着所有的孩子去镇里,每个孩子都不少的,都有一个露脸的机会。但是《浙江诗词大会》这样的比赛从来没有过。
凤凰网浙江教育:那您觉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没有什么机会给到这些孩子们?
陈由香:我想这个原因应该很多,一方面,以前大家的观念里面,总觉得山里的孩子肯定不如城镇的孩子。但更主要是我自己的想法,孩子,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应该是学习吸收阶段,而不是展示的阶段,如果为了应付展示,他很多时候的学习是为了应付,味道变了。所以我很多时候希望,包括我自己家的两个孩子,你潜心学习,潜心吸收,那么未来的舞台一定会很大。
凤凰网浙江教育:您的这个想法和一些大城市的小学教育理念有一些差别,他们可能会觉得小学要尝试非常多的兴趣特长的可能,舞蹈、美术、音乐、主持等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在学校里非常多。您觉得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陈由香:我觉得如果没有吸收、积累,你就没有突出、展示。历史上就有一个《伤仲永》的典故,告诉我们如果你小的时候不好好学习,急于展示,可能再大的天赋,都会夭折。所以我想其实最精彩的部分,应该在孩子的成年,在大学甚至是大学毕业,粉墨登场。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那种精神面貌是不一样,所展示出来的风貌一定不一样。去年六年级学生毕业后,我也希望他们有“艺”这一块内容,所以上学期开始,我就开设了毛笔书法课还有古筝课,引领孩子去学习。我发现有两三年阅读经历的孩子,学习毛笔也好,学习古筝也好,他的接受力特别快,模仿力也特别强,所以我相信只要以一元带动多元,把一样东西学好,其他东西学的应该也是很快的。
凤凰网浙江教育:那这一次您带着孩子们,是怎么在准备诗词大会的,可以跟我们说一说吗?
陈由香:《浙江诗词大会》的《浙江诗词选集》,有三百首浙江诗词。当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有很多家长说,这么难,这么拗口难读?其实我在内心想,应该没有问题。我今年是教六年级,六年级提前两个星期就结课了,那我就带着六年级孩子查字典,分章分工,孩子两个一组,把那些生僻字音都标出来。然后,就是整本的去阅读,一首一首的读几遍背几遍。最初我领读,孩子跟读,接着孩子读的差不多,孩子领读,其他同学跟读。每一遍我自己也都在,读的差不多了,孩子每个领读都正确了之后,再是自由读。自由读大概每人读个50遍左右,然后我就花了三天时间,一首一首到我这里背,背完一首打五角星,就是这样整本的走。在大概一个月前左右,我们都没有解读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只有到初赛的那前几天,我一个一个把诗人的基本常识,依据我们小学的一本知识大全,为学生介绍诗人详情。然后把这300首里出现的诗,一首一首诗拎出来,第几页,哪一个诗人第几页,都这样进行归类。比如说孟浩然,原来他写的更多的是山水有关的,所以孩子就能理解他是山水诗人。基本上前面大部分时间还在读,先把它熟读成诵,解读这一块时间还是花的很少。
凤凰网浙江教育:其实整体来说,学生们准备的是比较完善的。那您觉得这次《浙江诗词大会》比赛结束了以后,孩子们的成绩有没有达到您一开始的期望?
陈由香:我们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样的状况,也不知道能怎么样,因为孩子毕竟展示的机会少,也不知道他临场站到台上是怎样的状态。真的到现场登台比拼,我心里是没有底的,特别李欣怡,她说连班长都没有当过,没有想到她这一次那么镇定,完全是出乎我的意料。
那天我们回来的车上,她说陈老师,尽管我毕业了,明年暑假还要跟着你读,我还要再参加。我说真的可见孩子参加过一次,他的那种胆魄,那种气场,也是提高了一个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