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故里”畈田蒋的旅游IP打造之路
浙江
浙江 > 城市 > 金华 > 金东区 > 正文

“艾青故里”畈田蒋的旅游IP打造之路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传遍大街小巷的诗句出自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他口中的这片土地正是他的家乡——畈田蒋村。近日,傅村镇畈田蒋村申报的“艾青故里”IP成功入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IP库名单,成为我区首个入选的旅游IP。

1月5日,记者在畈田蒋村妇联主席蒋卫平的带领下,走进艾青故居。

艾青的故事耳熟能详

“这里是艾青当年生活的地方,故居样貌依旧保留得十分完好。”蒋卫平说,艾青故居坐落在村东侧,有着反映时代特色的古朴自然,像是一名智慧的长者,站在那里娓娓讲述着历史故事。

艾青故居内部布局为四合院式,总体分两层,一楼有大堂、厢房,是艾青当年生活的场所;二楼为艾青摄影展示区,摆放着艾青用过的家具以及颇具年代感的相片。

图片

艾青故居管理员蒋祥荣对记者说:“解放后,艾青曾4次回到村中。”现年77岁的蒋祥荣是艾青保姆大堰河的曾女婿,对于艾青有非常深刻的印象:1973年,艾青与妻子、儿子一同回到畈田蒋村,待了一个多月,比往年任何时候都久。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艾青四处走访,家乡的变化都被他记录下来。当时的艾青感慨,家乡正变得越来越美好,日后的发展定会走上快车道。

图片

家住艾青故居旁的83岁老人蒋明镜是艾青的亲戚,称艾青为叔叔。他说:“1953年,我第一次见到这位‘大明星’亲戚,那时候他才30多岁,一个人回村里住了几天便又匆匆到别处去了。”

艾青最后一次回畈田蒋村,是在1993年,为了送保姆大堰河最后一程。走访过程中,记者遇上了游客李乃红,“我是一名退休教师,来金华有10年了,这10年间走访了陈望道等其他许多名人的故居,今天是第一次来艾青故居,这里展陈的内容丰富多彩,下次我一定要带孙子来看看。”说话间,李乃红向着大堰河墓的方向走去。

艾青的元素随处可见

对于挖掘并弘扬深厚的艾青名人文化,畈田蒋村村两委做足了文章。“这条大道从去年的9月中旬开始动工,到12月初正式投入使用,为了能够尽快完成,我们工作人员主动放弃了休息。”畈田蒋村党支部副书记蒋大卫说。艾青大道全长140多米,宽约30米,是畈田蒋村品质提升的重点项目。如今,顺利投入使用的艾青大道使村貌有了质的提升。

图片

大道两旁的庭院也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改造后的庭院多了休闲桌椅、雕像等设施,供游客歇脚、合影留念;两旁的路灯也有了很大变化,整体灰色的格调与大道相得益彰,更显古朴韵味。值得一提的是,村里为了让大道充分体现艾青文化元素,精心挑选了其代表作,将诗句镌刻在大道各处,道路表面、座椅上、石碑上......大道中央设置了一处艾青作品展示平台,形如翻开的书卷,平台表面镌刻了《墙》《煤的对话》《启明星》《冬天的池沼》《礁石》《野火》等。

图片

除了保护修缮艾青故居、建造艾青大道,艾青诗歌文化园也正在建设中。艾青诗歌文化园位于村西北侧,主要包括艾青文化体验区、生态湿地景观区、大堰河墓景区及部分游乐演艺区,艾青文化体验区中的艾青生活馆以艾青生平经历及他的诗歌意象为设计理念,综合考虑与艾青雕塑、大堰河墓的视线关系,形成三主两次五个体块交叠的基本造型,用于日后展示艾青相关文物,实现诗歌——人——建筑三者的多向互动。“目前艾青诗歌文化园主体一期工程已经结束,二期也进行到了土地流转投入阶段,整个工程预计需要3年时间。”蒋大卫说。

图片

畈田蒋村打造的旅游IP完美传承了“艾青故里”文化底蕴,将艾青元素淋漓尽致地体现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过往的游客无不沉浸其中。

金东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鲍莉 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