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名师|周国平:百草皆为药,人人可成才

浙教名师|周国平:百草皆为药,人人可成才

自动播放

再一次来到瑞安市桐浦镇中心小学,这里和一年前已经大不一样。原本破旧的校舍现在已经筑起了漂亮的白墙,刚一下车就看到周国平校长在校门口向我们招手。

近些年,瑞安市深入打造“至美教育,学在瑞安”的教育品牌,在教育现代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周国平所带领的桐浦镇中心小学日新月异,成为温州市小而美样板校的先行者,周国平本人也在今年年初获得了马云乡村教育家的殊荣。

2015年9月,周国平第一次来到桐浦镇中心小学,“这里的教室连门都没有”,“就算把教室的窗帘全都拉上都看不清楚投影仪的字”,“教学楼的地面都是发霉的”,在周国平的描述里,桐小的五年变化已是翻天覆地。现在的桐浦镇中心小学,不仅换上了现代化的讲课设备,学生们坐进了宽敞干净的教室,还开展了一系列特色化课改,丰富的不仅是校园,更有孩子们的学习生活。

穿过校园,径直走到底就是桐浦镇中心小学的“百草园”,在这里种植着上百种中草药,学校有专门的中草药课程,学生们给药草做树铭牌,将药草的名称、属性、用途展示在牌子上,细致又生动。“百草皆为药”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周国平看来,桐小的孩子们,也如“百草园”的一草一木一般,人人都有价值,人人皆可成才。在他的办公室里,窗边的沙发上摆放着学生们扎染的抱枕,他自豪地向镜头展示学生们的手工作品,“我们的孩子们,能识草药,会提靛青做扎染,还会骑独轮车”。

谈起桐小的变化,周国平从越来越自信的学生,聊到不断学习、提升自我的老师,从校园实景的育人理念,聊到“百草皆为药,人人可成才”的内涵与意义。在他的讲述中,一所冉冉升起的乡村小学,正在散发着特别的曙光。

浙教名师|周国平:百草皆为药,人人可成才

周国平,现任瑞安市桐浦中心小学校长,2019年马云乡村教育家获得者,2020年浙派名校长培养对象培训班学员。曾获浙江省春蚕奖、浙江省百姓学习之星、温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温州市优秀乡村教师、温州市教坛中坚等荣誉。

从“老破小”到“小而美”

他是见证者,更是领路人

小编:作为瑞安市桐浦镇中心小学的校长,首先想请您介绍一下这所学校。

周国平:好的。我们桐浦镇中心小学,现在一共有12个班级,27名老师,352名学生,占地面积25亩,现在是温州市小规模学校小而美样板校的先行校

小编我们了解到在您来这所学校做校长之前,其实也一直在做老师,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担任校长的?一开始是怎样走上教师这条道路的?

周国平:我是2015年的9月6号来到桐浦镇中心小学担任校长。我是怎样开始做教师的呢?我们那个时候读中师有个特点,尤其是男生,都是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家里面也只是希望我们能够吃饱饭、不要饿肚子。那时候我自己内心是抗拒做老师的,我想去报的专业是中专的摄影记者。但是我家里人把我带到各个亲戚家去做我的思想工作,后来我被说服,考上了师范,成为了人民教师。刚开始踏上讲台的时候,我对教育的理解还不是那么深刻。那时候也想过,如果不教书了,出去干什么事情去?经过了十年,尤其是我自己的女儿出生以后,我对教育的理解就不一样了,对乡村教育也有了不一样的情怀。现在就一直真心真意地在做乡村教育。

小编您刚开始来到桐浦镇中心小学的时候,这里的基本情况如何?

周国平:我刚来的时候,我原来的老同事他说你傻啊,到这样的破学校当什么校长?在他的眼里叫“破学校”。我来到这里之后,发现真正意义上的“破学校”是什么样子的呢:厕所的门几乎没有一个是完好的,都是敞开在那里的;教室里的好几扇门都是躺在地上的,都是空的、有窟窿的;教学楼地面是发霉的。当时几乎没有人愿意来这所学校,但是我就有这样一种想法:我想办一所学校来实践我对教育的理解和思考。一开始我就想来实践自己心中的这种理想,但是后来做着做着就越来越喜欢乡村学校了。现在也把这所学校打造成了我们这个区域内小有名气的学校,有了今天我们整个学校的大变样。

小编:学校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学生的构成等方面,具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周国平:学校原来的基础设施确实是比较落后,就拿投影来说,所有的老师都要把窗帘整个关的严严实实的才能够看到一点点字。我当时看到以后心里特别难受,但是学校的经费很有限,后来我就通过找社会公益机构,征集募捐,就有人来给我们换上了电视机。这是硬件改善的一个缩影。

我们继续跟社会公益机构对接,我们自己就先通过这样拉社会赞助的形式来改变校园。在很多爱心人士的影响下,我们的家长也愿意出钱;我们有个老师即将退休了,他也捐钱,直到现在他每年都给我们捐3万块钱,用作给学校培养老师、培养学生的资金。通过机构赞助、家长捐钱、退休老师捐钱等方式,改变了校园的面貌之后,教育局也开始关注到我们,也开始投入一些钱。今年温州市教育局局长来到这里,他觉得我们做的挺好,就给我们拍板定位为“温州市小而优的先行样板校”,之后就取得了一家集团有限公司给我们捐赠100万,所以校园整个的外立面就发生了变化。

硬件上改变之后,我们的家长、老师和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我们的老师,老师刚开始的时候是不认可、怀疑、排斥的,而现在老师已经开始团结在一起,能共同成长,精神面貌已经完全发生变化了。我们有一位从实验小学过来交流的老师,来了两年之后,她就主动申请调过来了,这也是一个方面的表现。

家长方面,刚开始有些家长说过,自己的孩子在这里读了6年,从来没开过家长会,我一过来就变成了一个学期经常开家长会,开两到三次,不断地开家长会,不断地让他们做一些亲子的活动,家长走进来了,并且越走越近。此前,我们办了一场全国性的校长研学营,有来自全国20个省市的校长、专家,从凌晨4:00到晚上12:00,分别从温州动车南站、温州机场、温州火车站、瑞安动车站4个不同站点到达温州,全部都是由我们的家长志愿者去接过来的。家长这样的变化,生源也自然而然在不断地增多。

百草皆为药,人人可成才

小编:我们了解到“百草皆为药,人人可成才”,是咱们学校现在的一个办学理念,是怎么样的契机,让您提出了这样的一个想法?

“百草皆为药,人人可成才”是学校的办学理念,

周国平:“百草皆为药,人人可成才,是我来到这所学校的第一个月就想到了。我们的前任校长他在百草园里种植着中草药,我一开始对中草药其实是一窍不通的,现在大部分我都认识了。我在百草园里,发现每一种草,甚至杂草,它都是药,我想这不是跟人一样吗?其实任何一个人都是有社会价值的,他的生命都是有意义的我就想到了那百草都是药,每个人都是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一个人才的。所以我有一天晚上在睡梦中就想到了“百草皆为药,人人可成才”,这句话就这样出来了。当时想出来我还真的是非常兴奋,都睡不着觉。

因为这句话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我也不敢大胆去讲我这个理念。后来我就问一些教授、专家,这个可不可以?久而久之,这句话就被大家所认识了,所共识,所接受了。

小编:这样的办学理念,给我们的学校有没有带来一些影响?

周国平:提出这样的办学理念,首先它是我对教育理解的一种外在输出的表现,我能想到这个就说明我内心里是有这样的一种教育理念的。

当下很多时候教育被狭窄地定义为“考上某所名校”,而我们要培养的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本地这些孩子,他们未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第一年来到这里,这个地方就像工厂一样,没有色彩,我就加了一个广告牌,写上了“桐小梦开始的地方”,我就希望我们这里的孩子和老师都要自信、阳光,这是我想第一个要解决的。他只有阳光、自信的时候,才能够对生活热爱,对工作、对学习热爱。

我想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所以我们才会有独轮车、才会有扎染、才会有航模。有些学生你可能学习比不过别人,但是你可能航模比别人开得好。我们玩独轮车的学生里面就有个孩子,他的成绩不是特别好,原来都是不被老师关注的,但是他骑独轮车很厉害,受到了关注,他的爸爸就特别感动。有很多的家长说过自己当年读书也是不好的,我的孩子你再逼他也是学不起来的,但是他在这里找到快乐和自信了。这个理念提出来之后,我们通过家长会以及各种活动,把它传达给孩子和家长,哪怕在这样一个小乡村里,我们也要像小草一样,不管你在哪个地方,甚至在石头缝里面也要不断向上生长

小编:除了理念上的带领,我们学校的百草园校本课程已经提出并实施到了学生当中,请您具体为我们介绍一下百草园校本课程。

周国平:我们对中草药课程确实是花了很多的时间,我们这三年时间,开发出了这样一本百草园的校本课程。这个课程都是根据我们的中草药、金银花、铁皮石斛等等,根据不同的年段来研究某一种中草药。

举个例子,比如说板蓝根,我们就通过语文老师带学生去认识板蓝根,然后由我们美术老师带学生去用板蓝根提取的靛青来扎染,还有劳技课,我们的老师带着学生用扎染的布进行缝制,然后做成这样的抱枕和围巾。后面我们还有学板蓝根文化,演绎以板蓝根为主题的话剧、课本剧,最后还要做板蓝根的美食,比如说凉茶、铁皮石斛的蛋羹。通过以上形式全方位去开发课程,今年我们对百草园的课程又进行了一个升级,把它做成项目式的课程学习。

小编:您觉得以上的校本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有什么影响?

周国平:学生通过这样的一种学习之后,会觉得这个学校充满乐趣,你看可以扎染,还可以把扎针的布做成衣服。有一个学生就是骑着独轮车,挂着自己扎着的围巾,穿着自己的衣服,他就在那里炫,觉得自己很自豪,因为这类活动,孩子对校园更加喜欢。我觉得它有这样的作用。

另外也可以扩大他的知识面,能识草药还有学习独轮车,可能还会学一些乐器。我们现在做了很多活动,然后做了很多这样的课程,丰富孩子的学习生活,同时也在培养孩子们的文明习惯。我不知道你们刚才有没有看到我们的学生就非常有礼貌的,他会非常主动的跟你打招呼,很阳光,跟一般的农村学校是不一样的。

小编:那么您这样的一种做法家长能支持吗?有一些家长们应该也是会要求成绩的。

周国平:我跟家长们讲,孩子会不会读书,其实你在家里是知道的,你是能看得出来的,你知道你的孩子不会读书了,你还拼命让孩子去做试卷,他本来就不会做,你还给他做,意义不大的。其实我给他做了这么多的活动,丰富了他这么多的课程,他成绩因此掉下去了吗?他没有,他反而更好,而且他的能力更强了,所以家长也是能够理解的。

小编:国家提倡创新校本课程,但是有很多学校可能只是提出来这样的课程,“有课程之名,没有课程之实”,您觉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百草园校本课程是否缺乏一些真正的课程专家去指导?您觉得学校如何避免这个问题?

周国平:我提出了一个观点:什么是学校学校就是一群积极向上的老师,不断地带领着学生积极向上的过程在这个学校,如果一个老师他不够积极向上,那么让他去开课程,是不可能的。因为老师最简单的方法就上课本,最简单的操作就是让学生做作业,要自己去开课程是花时间花精力的,所以很多地方校本课程开不起来的原因可能就在这里,最大的问题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没有解决,课程就形同虚设,这是肯定的。

那么我们自己在这方面做这个课程的这样的一个想法时,我们怎么做?我们刚开始说“20%”,就是先让20%的老师去做,任何行业都有二八原则,我们把这20%愿意做的老师先让他们带动起来,我们给他立课题,然后给到足够的保障。

我自己亲自参与,然后让他们去开课,通过研究了,然后一做好,我们就有各种公开课,各种论文,各种文章发表都来了,老师们自然而然会觉得我做的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而且在做的过程当中,人就是这样子,越投入他就越有成就感,他就越想去做。到了这个地方的时候,另外的80%去推动他的时候,就变得容易了,他们也就更愿意了。这是我们去解决这个问题的。

到现在,比如说我们的校本教材,我们是前面大量的积累,然后在大年二十八的时间做。大年二十八大家都在家里,我们集中在学校,十几个老师围在这里,就做这个东西。我后来我们做项目化课程也是这样子,也是大家都在休息时间围在一起做。因为大家认可了,感受到乐趣了,他就愿意做了。

小编:那么除了您刚刚提到的这些培养学生的一些方式,咱们学校还有没有其他的一些特别的方式去培养学生?您觉得桐浦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在咱们这里学习,相比于去其它地方的小学生活有怎么样的优势?

周国平:我们学校说有一个是我们要用校园实景来育人,比方说“朴树下”,在朴树下我们就开演讲会,我们让学生自己来组织这样的一个课程,就是来你们班来举办演讲会,你们来做海报,做邀请函去邀请,然后有游戏、有节目,做起来非常好。

包括我们刚才看到的先贤坡,先贤坡我们一个党建的阵地,我们也把它做成课程,我们会把这些景观里的资源充分挖掘,把它做成适合学生的课程。然后包括我们独轮车,我们的航模,我们的阅读,在我们这所学校里的学生跟别的学校学生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呢?我是觉得它更加自然,更加接地气。这也是我为什么会把我自己的女儿从我们百年的名校瑞安实验小学,转到这所学校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我觉得我们有那么多校园实景,我们可以创造很多的课程,我觉得这样更加自然。我看到很多学校的景观,跟学生是没有亲近感的,是跟我们没有联系的,景是景,人是人。但是在这里学生跟景观我们会让他会挨在一起,包括我们刚才讲的传承石一样,其他任何时间都不能爬,就在毕业照那天,学生可以爬到传承石上去,坐在那里、躺在那里、靠在那里拍毕业照。这跟景是有这样的一种联系,而且拍照的时候又去再次聆听叶小琴老师的故事,我们的毕业就变成一个课程,每一届都这样做。

我觉得我们这里的孩子跟别的地方孩子相比,第一懂礼貌,第二,我觉得他会更加淳朴。

学校就是一群积极向上的老师

带领着学生积极向上的过程

小编:其实除了培养学生,我们还听说您培养教师这方面也是比较有特点的,两年前我们也有看到关于您给教师写信的一些新闻,您一开始为什么会想到以写信这种方式来跟老师沟通交流的?

周国平:首先我觉得每一个老师或者是我们的这种知识分子老师,他都是有面子的。有时候我看到一些老师的习惯或者行为,我很想说,但是总觉得这样说对他是伤害,我自己说不出口。

我原来在另外一所学校,做过一本校内的内刊,老师们不写,我就通过邮箱留言方式给他,写不好我就跟他沟通,我发现通过这样的文字的沟通,老师也愿意接受。我刚开始也没说想到写信,听老师一堂课,听下来之后,我也没时间坐下来去给他评,我就晚上回到家拿听课本,再把我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成一篇文章发给他,我后来觉得要不就写信吧。于是我就开始给老师写信,这一写就写了这么多年,写了300多封信,信这样写,它好在哪里?它好在老师愿意接受

另外一个我通过写信这么一件事,一坚持就这么多年,其实我不喜欢用坚持,因为我没有在坚持,我是在享受这个过程。所以我这种持续的写信的方式,它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对老师是有影响力的。

所以我们后来我们有一半的老师也开始给学生家长写信,他有传递的,有个别老师有点行为上有点偏差的,我会称之为“印象教师”,先观察他一周,然后他的问题把它弄出来整理一份,私底下写给他,这样子他马上就改过来了。我觉得这个处理方式就特别好。

小编:咱们学校一开始其他老师们都很支持这个方式,还是说也有人有一些不肯定

周国平:刚开始的时候我来这里,老师很不理解我,到现在是完全变了个样,这跟我写信当然有关系。我有一天在演讲的时候,我说这其实哪是信的变化,这是信的力量,不是信去改变的,他其实校长的对学校办学的一种用心,所带来的变化。如果信能改变人的话,我们请个专家坐下来专门写信就行了。中国教育就可以改变了吗?不是的。信只是一个载体,这是一个外在的表现。

我们还通过我们老师写的论文,我都替他们改,改了之后他们都获奖了,老师们写的文章我就极力的推荐到全国各地的那些报刊杂志,他如果发表了他会觉得我能够影响到他,慢慢的一些原来非常不支持的老师,慢慢的都会向我靠拢,觉得这个校长还是干实事的。所以这样子也不断的变化,现在我们推动一些老师的一些课程,老师也更愿意接受了。

小编:除了这种方式,学校有没有其他培养教师或者是提升教师素养的一些方法?在这样的培养过程中,能够提升他们哪方面的能力?

周国平:第一,我们乡村老师很不自信的原因,第一个就是觉得我们这个地方很差,也没见过什么世面。所以我到现在为止,我每个学期都会邀请国内知名的专家、校长、诗人或者知名的作家来校园做给老师讲座,这样子他的自信心就建立起来了。我们把这个叫百草讲坛,就是请专家进来。

第二我们也会送出去,送到我认为国内比较好的一些培训机构,甚至民间的培训。我们有一个退休老师,他给学校捐钱,我们通过这个钱送出去。有的老师从没坐过飞机,我让他坐飞机去培训,他就非常感慨,我这辈子都没坐过飞机,我第一次坐飞机就是因为学校派我出来学习,他有种感受。然后还有一个我们每周会批注阅读,在开会我们的开会非常有意思,大家一坐下来就是批注读去读书,写着批注,让大家互相交流。

然后现在我们的会议又不断的升级,现在的会议又增加了会前演讲。昨天刚刚周前例会开了,老师演讲很精彩,然后另外一个老师他说我也要讲,他把下周的都提前讲了,讲的很精彩。我们的会前演讲讲了之后老师有点评,我们有会前演讲批注阅读,然后还有一周一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很多了,读和写是我们的最大的主题。

我们有个很明显的变化是老师在我们平常的对话当中,他能够把教育原理的东西讲出来,更生活化地表达出来,这说明这些教育的理念已经通过阅读通过表达已经在他内心里种下去了。第二个是他们的对教育的视野开阔了,不再认为原来我说的“我们不能搞这样的应试教育”,我刚开始叫他们少做作业,少做各地卷,他们个个都很反对的,偷偷的也订过来,现在他们又开始认可了。

除了理念的理解,行动上他们现在也更愿意参与了。我们昨天有个叫三人行的这样一个叫专业成长的契约团队,把全校二十几个老师分成三个三人行这个团队,然后每个老师你自己来讨论你这一年你要完成什么,然后我们明天进行考核,老师们就自己来定三人团队的名称、定愿景、定行动计划,他们讨论得非常热烈,那么我觉得这个是他们的一种最大的改变。

从未想过离开,但求打造高品质乡村学校

小编:刚刚我们问了很多都是关于咱们学校,关于咱们学校的老师和孩子们的,也想问一下您从5年前到这里来,这5年以来,您自己有没有觉得来到这所小学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周国平:我先拿两本就我自己说实话,我当初来到这所学校,当初是没想到要说我要留下来了,当然我们都想做做两年可能再换个学校,当时是有这么想过的,但是做了两年之后,我们局里领导就过来问我要不要换,要不要到城里去,那时候我说我不要,我留下来到现在5年过去了,我不想离开,只要没有要求我离开,我是绝对不会离开。那么我自己的变化在哪里呢?第一是我的自己的学习再加我的实践,这样的一种结合,让我的教育更加的丰富了。

你看我的变化就是我在中国教育报刊总社下面的下属的国家级的刊物《中国民族教育》上,今年从2月份开始一直到现在开了专栏,连续刊载了我8篇文章,我会觉得最大的变化,我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是说我为乡村学校付出了什么,付出了多少,而是我在乡村学校我真的收获了多少,我成长了多少,我背后的是马云公益基金会授予我的新乡村教育家的这样一个奖牌,我自己也获得很多的荣誉,这些东西我从来都没有想过,但是它们都来了。这就是我为什么不愿谈我的付出,我觉得我在这里真的收获特别多,所以更不愿意离开。

小编:您刚刚也有提到今年年初获得了马云乡村教育家奖这样的一个荣誉,当时心情是怎么样的?

周国平:说实话真的是非常的(激动),这种心境只有当时才能体会,确实很激动。因为我觉得它是作为我前面5年扎根乡村教育的回报,在那一刻感觉我此前的辛苦真的都值得了,那一刻就感觉到真的值了,获奖的时候就感觉自己觉得一切都在不言中都觉得就拿那一刻就得太值了。

然后我也有个感受就是乡村教育真的有希望。因为乡村教育被那么更多人看见了,站在那个舞台上那样的高光时刻,面对那么多的教育专家、领导和观众、教育厅的厅长、全国那么多媒体,那么多得媒体镜头摄像机架着你,我们过去觉得在谈起来你在哪里工作?我在同步乡村小学可能会觉得不愿意表达出来,对吧?但是你那一刻你会觉得我是桐浦同普镇中心小学,你会很自豪。当主持人说,浙江省瑞安市桐浦镇中心小学周国平校长那一刻的时候,还有那个时候就是后来我的儿子还在家里还还和我学了这句话,讲给我听就特别有意思,特别自豪。

小编:您在获得这样的一个非常高的荣誉之后,您自己有没有比如说您还有其他的教育想法,教育理念,或者是您想要实现的一些未来想要付出在学生,然后学校建设方面的这样的一些想法,您还有没有实现的?

周国平:我第一年过来我就跟家长们说,我说两年两年之内,我说明年一定会把塑胶操场建起来,结果我失言了。三年前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我向所有家长鞠躬道歉,但是我们家长很好,他说校长没关系的,某某某学校的塑胶跑道还有毒,。这个事情我没完成,但近期我们得到了好消息,发改委已经批文给我们了,我们可以建塑胶跑道了,这是未来我们学校把塑胶跑道建好了之后,这个学校就整体的硬件全部都完成了。

那么这是硬件上的一个未来的规划。第二个规划是我们对学校的老师、学生,就是我们想办一所高品质的乡村学校,这种高品质是,我们希望不是说我们老师能够得多少荣誉,不是说我们考试能考多少好,但是虽然我们也会把它作为一个指标,但我们比这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老师的幸福感,我们老师职业成就体验,我们更注重包括我们的学生,不是说学生能够成绩有多好,我们更注重我的学生能够表达自己。比如我们现在我们给定的今年定的目标是我们今年要有10人以上学生能够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但现在已经超过我的预期了,有十几篇个了。诗歌发表,童话发表,我们要的学生能够有这种成就感的体验,而不单单是成绩。,这是我们未来想让学生、老师都要有这样的一种就是说我们要享受工作的乐趣,我们要享受学习的乐趣,我们要知道这本身就是校园精神生活的一个部分,这是我未来的追求。高品质品质我们就在这里。

我们提升的地方很多,其实每个地方都要提升,包括我们刚才讲的我们的一是我们老师的年轻老师的专业成长方面,这是我们未来要做的,也是当下正在做的,而且做的现在也是比较有成效的。另外一个我们要关注我们的课堂,我们在践行左同学提倡的这种共同体课堂,我们也希望共同体课堂能够在未来的两三年能够形成自己该有的那种样式,能够达到该有的效果。

小编:最后问您一个问题,您认为您还能再做多久的乡村教师,您会有在未来想要在乡村教师这条道路上走多远?

周国平:其实我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也没有想过要离开乡村做教育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