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贵教授讲座:回答近年鲁迅研究的几个问题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张福贵教授讲座:回答近年鲁迅研究的几个问题

2020年12月7日下午三点,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张福贵教授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人文大楼1005室做了题为《回答近年鲁迅研究的几个问题》的讲座。该讲座是浙江大学“百年中文”系列讲座之一。讲座由吴秀明教授主持,黄健、徐永明、姚晓雷、陈力君、张广海、邢程等老师参加了此次讲座,前来聆听学习的学生主要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和相关专业硕博士研究生。

讲座伊始,张福贵老师即以鲁迅研究与当今思想文化的共鸣关系为引,阐明本次讲座的初衷不仅是帮助同学们对鲁迅做出更好的历史判断,更是希望大家关注鲁迅研究的当下评价,指出现当代文学研究或将超越学术的、审美的范畴,着眼于思想史、革命史的评价。

在报告主体部分,张福贵老师就鲁迅研究的四个重要问题进行分享,分别为鲁迅思想性格弱点、鲁迅道德人格的评价、鲁迅思想政治左转和改造国民性思想。针对第一个问题,张老师将鲁迅的思想性格归纳为“多疑、尖刻、激烈”,并指出鲁迅看似为弱点的性格特征,实则是其思想方式完整性的一种表现,是五四时代文化精神的一种显示,具有自在价值。在鲁迅道德人格的评价部分,围绕“与朱安关系”与“兄弟失和”两大事件,张福贵老师强调在承认鲁迅人格缺陷的同时,更应侧重于其历史贡献,鲁迅“是人不是神”。

鲁迅思想政治向左转,是80年代鲁迅研究的一个“旧话新提”。首先,应承认鲁迅思想及行动上主动左转的事实。张福贵老师进一步指出,在复杂的历史语境中,鲁迅左转的选择充分体现了其思想的先进性和道德的崇高性,且积极适应了“人的解放”这一五四命题的完整性。思想政治上的左转,并不意味着鲁迅放弃了思想解放而走向对政治的归依。最后,面对改造国民性的经典话题,张老师谈到,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是适合当时的历史状态与思想文化发展方向的,并由此提醒同学们不能用今天的西方理论去约束历史的事实,颇具启发性。

报告的最后,张老师跟在场的老师和同学就兄弟失和、东亚鲁迅热、科学小说翻译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张老师的报告深入浅出、视野开阔,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

来源:浙江大学中文系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