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城区夜景 湖州市委宣传部 供图
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76个来自民间的“草根道德奖”彰显了道德榜样的力量;在湖州南浔,“最美家风+”早已融入每个家庭,成为社会的精神动力;在湖州安吉,“道德润村”的余村模式成为社会基层治理的典范……
11月20日北京举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公布,湖州名列全国文明城市复评地级市第一、德清县位列县级城市第一,拿下了浙江首个市县“大满贯”;湖州还是浙江唯一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
这张亮丽的“文明”答卷,与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湖州安吉余村考察时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密不可分。“从安吉的名字,我想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经济发展的和谐。”习近平在那次考察时说。
15年来,湖州始终践行“两山”理念描绘的美丽画卷,不仅体现在山青水美与物质财富的创造和转换上,社会和谐、文明提升同样是画卷上的最美景色。由此,也助力湖州城市品牌、城市价值的提升,让“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成为可能。
德清部分草根道德奖集中颁奖 德清发布 图
民间自发、政府引领传递崇德向善力量
湖州是太湖边唯一因湖而名的城市,从公元前248年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在此建立菰城伊始,这里一直因为生态环境禀赋优异而成“鱼米之乡”。农耕时代“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就是对湖州富足的最佳注解,而温润的山水孕育出湖州人崇德向善的品格。
湖州的德清县,因“人有德行,如水至清”得名。吟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唐代诗人孟郊就是德清人,孝道、仁德的文化一直传承于当地百姓的基因中。
2008年,78岁的拉煤老人陆松芳捐出拉煤饼所得的1.1万元钱。有人算过,这笔钱,陆松芳不吃不喝要拉煤饼两年,合计50万斤。2009年,他又设立“助人为乐奖”,这是湖州德清的第23个“草根道德奖”,希望有更多人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1997年,德清村民马福建在武康镇目睹村里存在“敬老不足、爱幼有余”的现象,自掏腰包设立了“孝敬父母奖”,奖励孝敬父母的优秀村民。这个“草根道德奖”的设立,激发了人们内心的道德力量,道德的提升来自榜样的力量,而榜样的力量又转化为人们的实际行动。
之后民间设奖很快被效仿,这种民间活力也迅速得到政府的回应。德清县专门成立民间设奖指导管理领导小组,制定管理办法,抓住公民道德建设的“每一个闪光点”,大力宣传以形成舆论氛围。目前,已设76个奖项,涵盖孝敬父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保护环境、励志助学、网络公益、诚信农产品等,遍及全县12个镇(街道),奖励群众超过1万多名。
通过身边“小人物”去传递德行,在湖州随处可见。如湖州吴兴区塘红村有浙江省最大的村级“好人馆”,该区安定书院社区建有全省首个社区“好人馆”,展出的都是普通人,有些事迹可能是一些你我都能力所能及的。
湖州近郊的南浔,清光绪年间已有“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之说(财产千万两白银以上曰“象”、五百万两以上曰“牛”,一百万两以上曰“狗”),南浔巨贾皆为丝商。这些商人对后代的教育极为重视,都制定了各自的“家风”、“家训”,如“得诸社会,还诸社会”、“讲信修睦”等家训历经百年不断。
好家训不只是“王谢堂前燕”,更能“飞入寻常百姓家”。湖州南浔近年广泛开展家风建设,建有专门的家风传承馆、青少年家风馆等。通过开展“最美家风+”活动,通过立家规、传家训、扬家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动乡风、企风、校风、政风建设。目前,该区已有14万户家庭立家训、传家教,源源不断地从社会各个角落释放传统家风文化的正能量。
与运用家风这种传统道德力量相类似,湖州还通过乡贤的力量助力精神文明建设。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其名著《乡土中国》中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有一张复杂庞大的关系网,人熟是一宝。在乡村,人头熟、有号召力、德行能做表率的,即为乡贤。乡贤参事会起源于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去年国内首个乡贤参事会建设和运行规范的地方标准在湖州首发。“小事找乡贤,大事找政府”,已经成为湖州乡间共识。
在民间自发、政府引领下,通过树立榜样、挖掘历史、善用乡贤唤起了周边更多群众的道德自觉,湖州通过这种润物无声的方式传递着崇德向善的力量。
沪苏湖铁路开工仪式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葛熔金 资料图
文明与城市价值交相辉映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30日再次考察湖州,谈到疫情防控工作时表示,这是我们社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建设的一次大考。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湖州“应对快、行动早、执行严”,全国率先创造性地开展“洗楼”行动,“盯住重点区域、隔住发热”。其间既有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挺身而出勇当最美“逆行者”的勇毅,也有广大市民积极配合响应。
“正月初一发布第一个‘志愿者’招募令,希望招募150名志愿者,原以为会招不满,没有想到名额几乎被‘秒杀’。不到1小时,超过一千名志愿者报名,最终当天招募1500人,是目标数的10倍。全市5.8万余名志愿者日夜坚守疫情防控一线,累计服务达109.2万余人次。”湖州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目前湖州常住人口300多万,注册志愿者人数已经超过了90万,可谓人人争当志愿者。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守卫浙江北大门的湖州成为全省确诊病例最少的地级城市之一,为最先启动复工复产提供了可能。
2月3日,湖州即出台浙江首个支持企业应对疫情健康发展的专项意见《湖州市政府关于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健康发展的八条意见》(下称“湖八条”),从加强金融支持、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企业用工、加强外贸支持、扶持“双创”载体、加大投资补助、加快资金兑现等方面助力企业共克时艰。同时设立1亿元补助奖励资金,包车、包专列、包机,接返外来务工人员。数以万计的新湖州人迅速从全国各地回到第二故乡。
沉寂已久的湖州,在今年4月底的当地两会上抛出“将锚定‘两山’理念样板地和模范生,建设成为长三角中心花园和绿色发展引领区”“强化‘浙北再崛起’的雄心”“成为长三角最黑的黑马、最热的热土、最绿的绿地”等目标。
对此,湖州市政府给出了“执行力决定竞争力,必须强化供给、徙木立信。始终坚持说到做到、从快从实,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撬动作用”的承诺。
湖州用最直白的数据,展示政府的诚信和执行力。5月15日,“湖八条”中承诺兑现的企业扶持资金,已累积落实198.14亿元。金融部门率先落实降息减费政策,为7507家企业的50.67亿元贷款提供无还本续贷、延期还本付息、贷款展期等帮扶措施。经信、国资委、税务等部门想方设法为企业减负,除了免收7401家企业及个体工商户1.66亿元房租外,还对433家确有特殊困难而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企业,依法办理增值税、所得税等延期缴纳,合计7.25亿元……
政府的诚信,换来了企业的信任和认同。今年上半年,湖州全市新增签约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项目458个,同比增长86.9%,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14个,同比增长103.6%。
看湖州这张答卷,答案不言而喻。
生态文明的新时代,需要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方向。湖州正努力打造“生态美、形象美、产业美、人文美、和谐美”为核心的“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品牌,使其成为“美丽中国”的生动缩影,这也是新时代对“人生只合住湖州”的全新诠释。
原标题:
湖州“美丽”密码:文明与山青水美、经济发展都是最美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