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德清:废矿旧地变身“大粮仓”
浙江
浙江 > 城市 > 湖州 > 德清 > 正文

浙江德清:废矿旧地变身“大粮仓”

“这里真是太美了!”昨天,带着无人机航拍的德清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几位年轻人,一来到位于德清东苕溪岸边的乾元镇城北村方山便惊呼不已。放眼望去,蓝天白云下,千亩稻田整齐方正,秋风轻拂,稻浪漫舞,空气中散发着清新的芳香。

看着这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土肥沃的场景,城北村党总支书记夏冬冬万般感慨:2年前,这里可是坑洼不平的废弃矿山,如今变身千亩粮仓了。

方山“换颜”是德清高质量推进全域土地整治实现多赢效应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德清在对全县矿山全面关停整治的同时,导入新的产业体系与发展理念,通过产业平台、矿地村庄、矿山复垦、生态治理等,使原本废弃或“有限”的土地资源,拓展出“无限”的利用空间,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平衡之路。

(稻浪曼舞的方山)

方山废弃矿山占地近千亩,因规模庞大,被列为浙江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德清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乾元自然资源所副所长唐祎彪介绍,该项目把废弃矿山治理与复垦造田相结合,通过“削峰填谷”土地平整、“移土培肥”改善土质等方式,不仅盘活了废矿,还打造出连片优质水田965亩。

去年,当地村委通过尝试性水稻试验田播种,亩产达到1200斤。今年,这里近千亩改造好的废矿地全部种上水稻。“仅此,每年可为国家增收粮食120万斤”。夏冬冬说,这方废矿涉及9个组250多农户,复垦后,农户每年租金就可拿800元/亩,且每五年递增一次。如果二期600亩复垦完成,观光园区建成,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还会增加。

洛舍镇东衡村,曾是远近闻名的石材生产基地。矿山关闭后,留下了大量废弃矿地,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行动中,几年前的废弃矿地变身连片水田。为了确保把地种好,德清还设置了项目资金的20%作为后期管护保证金,并设立相应的粮食补助机制,形成了良性发展。

乡村振兴过程中,让村民集聚到设施好、功能全的新村,能够提升村民的幸福感。但是旧村搬迁后留下的宅基地,怎么做好村庄美丽与全域整治结合文章,使这部分土地能“有利”可图?

走进古运河畔的新市镇蔡界村萝卜滩,穿行在笔直的机耕路上,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垠的稻浪。“这里以前是零星分散的5个小组村居,搬迁新居后留下高高低低的老宅基地,经过复垦整治,连片成1500多亩的水稻田,每年为国家收获近200万斤粮食。”蔡界村党总支书记沈炳泉笑言。

据介绍,蔡界村下辖的17个村民小组,零散分布,没有一块成片的土地,发展受到极大制约。与此同时,部分自然村农房破旧,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百姓们幸福感不高。

在经过“一户多宅”整治和“精品村”成功创建后,蔡界把目光盯上了土地复垦。在上级以及国土等职能部门的指导下,第一年就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11.6亩,并获得各项财政补助达6000多万元。

沈炳泉笑道,至今,村里共整理形成4200多亩农用地(其中耕地3000多亩,鱼塘1200多亩),休闲观光区、粮食生产区、生态果蔬种植区和特色水产养殖区等4个农业功能区,正成为村民和村集体的“绿色银行”。90%的农户已经集聚到程家保留点和新开河中心村,村庄旧貌换新颜,年轻人开始回流,一幅村民幸福的“运河粮仓、甜园蔡界”景象正徐徐展开。

蔡界村土地整治后的资源吸引着投资者的目光,在外发展的村民朱建国,选择返村创业,成立建国粮食合作社,流转村里近2800多亩土地,进行大面积水稻种植。朱建国说,去年收割粮食330多万斤,其中260多万斤为订单粮食,占全县订单粮食总量的14.9%。特别是整理后的土地降低了劳动用工成本,提高了机械化作业的效率,这使自己对种好粮食充满信心。(王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