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归故里,共谱蓝图 乡贤助力塘汇新发展

贤归故里,共谱蓝图 乡贤助力塘汇新发展

近日,塘汇街道乡贤议事厅在长纤塘文化展馆二楼正式建成,成为展示塘汇乡贤风采、乡贤参事议事的全新阵地。塘汇街道新乡贤联谊会成立于去年年底,来自政界、商界、教育界、科学界等多个领域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家、社会精英、道德楷模等21名代表成为街道新乡贤。

情系桑梓,难忘乡愁,贤归故里,传承乡情。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塘汇自唐至清为思贤乡,自古崇德敬贤,乡贤是塘汇街道最宝贵的资源,为塘汇街道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独特力量。

传承文化,留住乡愁。走进长纤塘文化展馆的历史名人板块,有一位乡绅叫梅绍福,他于1906年创办了养正小学堂,这就是塘汇实验学校的前身。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百年以来,学校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教育者。在塘汇的新乡贤中,就有两位塘汇实验学校的校长,他们培育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毕业生,同时还积极为街道文化事业贡献力量。在今年的新视野讲堂中,新乡贤、原塘汇实验学校校长吴洁人围绕“留住独有的乡愁,提升塘汇街区品质”这一主题,为街道接下来在品质提升过程中如何融入文化元素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与宝贵建议。新乡贤朱烨创立的公众号“虎斋”中,“塘汇往事”系列文章已有18篇,记录下老塘汇的点点滴滴;在长纤塘文化展馆的建设过程中,街道的乡贤、老人们也纷纷慷慨助力,为建设展馆出谋献策,捐赠老照片、老物件等以供展出……一篇篇文章、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老物品,传承了一代人的生活文化印记,更是留住了这片土地独有的乡愁。

崇德向善,引领新风。在塘汇街道茶香坊社区,有一位“远近闻名”的项大姐,2010年开始,项大姐成为了社区天天公益服务站的负责人,服务居民、反映民情、化解矛盾……如今已经服务居民有10个年头了,她的“事业”越做越大,在她的引领下,志愿者从开始的十余人到如今的两百余人,拥有各类文明志愿服务队伍十余支,“项大姐天天公益服务站”成为了经开区塘汇街道首屈一指的志愿服务品牌。新乡贤中不乏扎根塘汇的企业家,他们在发展企业之余,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参与结对共建、投身公益事业。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在新乡贤、商会会长尤源的带头作用下,商会企业、各界人士纷纷伸出援手,捐款达20万余元,并捐赠各类防疫物资达2万余件。尤源一手打造了嘉兴首个由企业创办并依托企业资源平台成熟的众创空间——北斗创客家,招募并扶持各类创业项目。同时尤源还带领家族成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资助并结对贫困地区的五保老人、孤儿、贫困学生近50名,并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

心系热土,助力发展。作为新乡贤,他们事业有成、眼界开阔、社会经验丰富且有为民情怀,承担了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居民议事员等职务,积极为民出智出力。新乡贤张叙龙、顾火根、尤源是区人大代表,为倾听民意诉求、反映群众心声,他们分别到各自选区,与所在选区的选民代表进行座谈交流,听取选民意见建议,共记录并提交27条意见建议。在此前开展的“同心共谋新发展 聚力共筑新塘汇”新乡贤、商会联合活动中,来自社会各界、各行各业的27名新乡贤及商会代表共聚一堂,共叙乡情,活动采取“参观+座谈”的形式,带领新乡贤与商会代表感受街道近年来的发展新貌。座谈会上,新乡贤与商会代表们围绕街道“五个年”活动展开热烈讨论发言,为街道经济、教育、人才等方面都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乡贤议事厅的建成,进一步搭建了乡贤们参事议事的平台,让乡贤成为街道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建造者,为塘汇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祝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