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浙江
浙江 > 城市 > 嘉兴 > 正文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人物介绍

蒋元海(1965— ),男,汉族,浙江诸暨人,工学硕士,教授。任教于嘉兴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学术经历:

1991年武汉工业大学建筑材料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1年4月至2004年11月在国家建材局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工作,曾担任国家建材局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所长等职务,主要从事高强混凝土及其制品的研究、技术、咨询等工作,并获得2000年度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首批注册咨询专家称号等。2004年12月调入嘉兴学院,曾任嘉兴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2007-2016)、嘉兴学院管桩应用技术研究所所长、嘉兴学院土木工程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硅酸盐学会钢筋混凝土制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钢筋混凝土制品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委员会委员、国家工信部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全国混凝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水泥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建筑构配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水泥制品协会预制桩专业委员会主任、《粉煤灰综合利用》《新材料新装饰》杂志编委等社会职务。

学术成就与突出贡献:

蒋元海教授在全国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达100多篇,专著2部;申请的“ 管桩水泥的制作方法”等13项发明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实用专利4项;负责起草国家标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 13476-1999)、行业标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JC 888-2001 )等18项(排名第一),参编20多项;获得多次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由蒋元海教授负责的1993年建设部科技成果推广项目“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现已有生产企业600多家,年生产3.8亿米,且大量出口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该产品主要用于高层建筑、市政、桥梁、码头、铁路、公路、机场及重要工业厂房,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正向长江、黄河及沿海地区迅速发展。该项成果获1998年建材行业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199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由该同志负责的“新型硅质胶凝材料研发及其应用”获2006年度浙江省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同时蒋元海教授被授予“苏州市十大杰出青年”、“苏州市新长征突击手标兵”、“苏州市青年科技标兵”、“苏州市科技工作先进个人”、“中共江苏省科工青年科技标兵”、“2000年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共硅酸盐学会第四届青年科技奖”、“嘉兴市十大突出贡献人才”、“嘉兴市首届技术创新奖”、“全国建华工程奖”、“中国水泥制品行业改革开放30周年突出贡献奖”、“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151第二层次人才”、“嘉兴学院大学生心目中好老师”、“嘉兴学院陈省身教师成就奖”等荣誉称号寄奖励,并记“苏州市人民政府二等功”一次。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给蒋元海教授一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沉甸甸的金质奖章,这不但是对蒋元海教授30多年来专业工作的肯定,更是对蒋元海教授所从事的中国混凝土水泥制品行业的肯定,及对蒋元海教授所从事的高等教育工作的肯定。

心得寄语: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有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以立德树人、服务社会为前提;作为一名土木工程专业的老师,深知“工匠精神”和“应用能力”对一名工科学生的重要性,把课堂教学搬到企业生产的第一线,认为只有不断往返——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才能让学生感知到工程师需要肩负的责任,才能启迪大学生的工匠意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作为一名土木工程领域的科研工作者,除人才培养外,还肩负着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能。始终以服务行业、服务社会为己任,为行业攻坚克难,让建筑材料使用更安全,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更舒适,内心从未动摇过的“初心和使命”。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继续做好“立德树人”和“社会服务”工作,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培养大国工匠、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努力以高尚的“师德师风”要求自己,以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学生,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堂课、每一项课题、和社会服务,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为学校和建筑行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