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伴随着复工复产的迅速升温,被按下“暂停键”的企业陆续启动,让经济走进“春天里”。其中,不乏有一批优秀的宁波女性创业者活跃在大众视野里,她们曾在疫情期间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捐款捐物以爱助力,如今也正千方百计恢复生产和调整经营策略。
目前,她们的复工复产情况如何?工资要付,房租要交,贷款要还,现金流还能持续多久?面对“后疫情时期”的考验,她们要怎样“危中求机”?凤凰网浙江走访了几家本地企业,一起来听听这些宁波女企业家如何寻转变、谋发展。
康达洲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咏梅:
很多人不了解,用于肺部检查的CT和移动DR(医疗器械)是疫情期间最紧缺、最急需的医疗物资。
康达洲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作为宁波唯一一家生产该医疗设备的企业,在疫情期间第一时间组织员工加班加点生产,并捐出了9台总价值高达2700万的移动DR、AI智能CT,派专车送达湖北第一线。“对疫情期间生产疫情物资的企业,政府提供银行贷款以及一些财政补息,补息力度非常大。包括减税、员工复工的交通补贴等。”郭咏梅总经理向凤凰网浙江透露,在抗击疫情时她捐款捐物义不容辞,在复工复产期间,政府也给予了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撑。
将医疗器械推荐到基层医院 希望提供相关平台
此次疫情爆发后,CT等设备作为诊断病症的主要医疗器械,需求量激增。在产品充足、资金充沛的情况下,郭咏梅说,非常想把资源推荐到每个基层医院去,让百姓能在第一时间通过她们的CT等设备来预防、预控疫情。“这是我作为一个企业家,现阶段最想为百姓、为国家做的事情,如果政府能够提供平台、搭建桥梁,相信这也是利国利民的一件事情。”
民和文化产业园董事长张亚佩:
全力自救、抱团取暖、线上转型
影院、网吧、KTV复工再推迟……张亚佩董事长说:“这次疫情对文化创意产业来讲,影响比较大。目前最重要的,是面临‘如何活下去’。”
从中央到省市政府,出台了一揽子的帮扶政策。在这些政策基础上,为了让园区内的企业也能活下去,她充分利用集团公司的优势,让园区内的文化担保公司,文化小贷公司、文化风险投资公司等发挥作用,减免房租1~2个月;免担保费,免代理记账费等一系列优惠。截止目前,已经为近30家的企业提供服务,小额贷款累计发放2534万元,融资担保1000万元;逐步将美术馆、博物馆等往数字化、科技化上发展,举办线上展览,加强文化和科技的融合。
“到目前,公司没有考虑过裁员,今年也不会去做这件事情。越是难的时候,我们越需要我们的员工,一起抱团取暖、同舟共济。”张亚佩说。
宁波亚虎进出口公司总经理龚利红:
现金流充沛 及时调整贸易产品品类
随着国外疫情扩散、国际贸易萎缩,亚虎进出口公司作为市场多为欧美的贸易型企业进行了转型,在产品品类上做出了及时调整。从销售日常耐用品提供给客户到出口防护用品、防疫产品如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但医疗物资是一个底线的疫情用品,不能以谋利为目的。”龚利红总经理说。“由于前几年一直在做现金流管理,目前资金比较充沛。宁波市商务委在跟很多国内电商平台对接,我们也在学习当中。”
应届生员工多 呼吁五险一金有更高优惠
龚利红说,作为企业家,尽可能要自救。但因客户逾期等问题,希望保险公司的费率能有所降低。此外,由于每年都会招聘四五百个应届生,他们暂时还无法产出,企业也想替社会承担责任,进行内部消化。龚利红:“我们想呼吁,对中小微企业政府出台了很多帮扶政策,像我们这样员工规模达1000余人的大企业,如果继续维持较高的就业人数,希望五险一金方面能有更高优惠。”
宁波市女企业家协会会长高屏:
复工保就业 复产保经济
这次如黑天鹅大事件般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创,对企业家来说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宁波女企业家始终心系疫情,捐款捐物5000余万,体现了这座城市女企业家们的大爱情怀。同时,也在高质量复工复产。
宁波市女企业家协会会长高屏说,从中央到省市政府,帮扶政策出台速度非常快,比如税收、金融、社保、便利化等方面,反映也比较好。但很多企业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现金流的问题,希望金融机构能加大力度帮扶、创新和突破;希望信用保险特别是在国际贸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减免等方式,能够让外贸企业、关联到的生产企业得到帮助。希望政策的门槛能够降低,让更多转型、转行的企业也能受到扶持。
协会发挥自身作用 解锁“云经济”
宁波市女企业家协会为了能及时反映企业存在的困难、呼声和建议,在2月中下旬便开展了一次全方位的问卷调查,给市委、市政府、市人大提供了一手材料和重要依据。同时在自身建设、共度难关中也做了多方工作。如国际疫情加重,订单问题、劳资纠纷、用工问题逐步凸显,高屏说,协会抓紧推出了“律伴青竹”专项活动,通过专业律师分享相关法律条款保障企业减少风险、健康发展;并时刻关心女企业家的身心健康,通过邀请心理医生讲座,进行心理压力舒缓。
“我想这次疫情对云经济会带来极大的推动。我们将通过线上推广,在‘云’上推销、推荐、推出我们女企业家的产品。”高屏说。下一步,企业家面临着转型升级,更要做好线上线下的文章,互相交流数字经济带来的经验及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