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坚强、坚守!“白衣战士”陈利的这一个月
浙江
浙江 > 城市 > 台州 > 正文

坚持、坚强、坚守!“白衣战士”陈利的这一个月

1月28日,陈利随浙江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驻守在同济天佑医院。除做好全组感控工作,她还加入到病人护理工作中。到如今,已经整整奋战了一个月。

防护服下扎针变得不易

“现在已经习惯了,里里外外套着两三层衣服,加上口罩、护目镜,整个人都是包起来的,密不透风,又闷又热,工作没几分钟就能感到颈部的汗往下流。”陈利说,工作中医护人员都是“全副武装”,护士一忙就是六个小时,中途也不能进食,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

而平日里最简单不过的扎针,在多重防护下,也变得困难重重。

为了防护的安全需要,要戴上两双手套,这样就极大降低了手指的灵敏度, 打针、抽血真的是凭感觉和技术了。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护目镜起雾,特别是出汗多的时候,整个护目镜的视野就很小。加上带着近视眼镜,还没开始工作,就已经开始有哈气,视力模糊了。

陈利在留置针穿刺

陈利说,以前打个留置针就觉得是一下子的事情,现在扎留置针就觉得很不方便,因为戴了护目镜,手上还有好几层手套,摸静脉时候手上没有手感的。抽血气对动脉搏动也不敏感了,这对护士的穿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用清洁剂涂一下可以防止起雾,听说也有人用碘伏擦拭效果也比较好。”护理同仁寻找到了防止护目镜起雾方法。

“我们基本能做到‘一针见血’了。”陈利兴奋地说,隔着手机屏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

病人好转出院,就是“强心剂”  

陈利所在的天佑医院支援的病区,住着35位病人,大部分病人都能生活自理。

“一开始病人都特别害怕和焦虑,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医生护士身上。”陈利介绍说,每天查房时都会详细讲解治疗方案,帮他们建立信心,有空就跟他们聊天,介绍护理常识,进行心理疏导,对病人生活所需也都尽力一一满足。

陈利所在病区病人的日记

在这里,他们还遇到了一位杭州的阿婆。武汉封城前她和老伴一起来到武汉,没想到双双感染了新冠肺炎,住进了天佑医院不同的病区。老人惦记老伴,陈利和队员们帮她打听到老伴的病情稳定,这让他们都放下悬着的心。知道医护人员来自浙江,老人说:“异地碰到老家人,特别有亲切感!”

“虽然大家都全副武装,看不见对方的表情,但我能从他们的眼睛中看到微笑,感受到友善与感恩。”陈利说,感谢的话语不断涌来,让她越发心疼他们。

随着气温的回升,医疗队又面临另一种“煎熬”,“泡在汗水里”成了他们工作的常态。一天工作下来,防护服里淌着汗,衣服湿透,套在橡胶手套里的双手更是被汗水泡得惨白。

医疗队里有三名队员因长时间闷在防护服里,身体出现不适。队里紧急调整了排班。白天每班进隔离区的时间从6小时改为4小时。同时,海南医疗队的20多名队员加入浙江医疗队中。

陈利说,不管多苦多累,每次有病人好转出院,都像给我们打了一剂“强心剂”!

得知同行感染,她百感交集

“今天病区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来自武昌医院的护士,她和室友两个人都被感染了。室友的症状要严重些,发烧比较明显。她的症状不明显,但是核酸检测是阳性的!

得知同行感染确诊,陈利的心里瞬间百感交集。

“同事间的感染防不胜防。每当听到同行确诊,难免会对医护人员造成负面的心理影响。”作为院感人,陈利很清楚,面对病人时,医护人员知道他们带有病毒,会格外小心,防护做得很到位,而医院职工之间容易放松警惕。

“我们只能做好个人防护,戴好口罩,单独行动,减少内部医护人员之间感染的可能性。”陈利说,目前这是最有效的方法。

保护好自己,打能打胜仗。医疗队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和职业精神,让病人、让同行尽快好起来。

一线医务人员时刻面临着被感染的风险,要承受来自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却选择义无反顾,坚守一线。相信,这一次疫情,最终会化成一代中国人的记忆,有悲痛,有苦难,但同样会催生一份真挚的感情和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