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小在线战“疫”】——我的“主播”日记

【西小在线战“疫”】——我的“主播”日记

2020年的春节,想象中应是街上车水马龙,花市人山人海,商场门庭如市。但现实中的中国人民,却因为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的侵扰,没有了走亲访友,没有了老街灯会,没有了心仪已久的旅游,整个城市空旷而又寂静。

“宅家”成了2020年伊始的新风尚!疫情防控,成了全国人民共同的“战役”!

在延期开学的背景之下,如何让孩子们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地度过这段“宅家抗疫”时光?金华市西苑小学的教师们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号召,在开发区教研中心的统一部署之下,用较短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园丁”到“主播”的角色转变。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听听,

新晋“主播”们的

心路历程!

病毒肆虐的日子当“主播”

徐华君

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冠状病毒肆虐的日子里当一回主播,而且是第一次当主播,关键还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之下当主播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教材,没有;教参,没有;电脑,没有(年前带了点换洗的衣物回了兰溪老妈家就一直没有回金华)……时间一天天过去心里不免有些着急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思来想去,责任心战胜了恐惧感,我打算趁着夜深人少回趟金华。

这天晚上九点,当外面一片漆黑,四周静得让人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的时候,我和先生将自己从头到脚全副武装好(虽然是大半夜,万一碰到个人没有装备也是有风险的)开车出了小区。路上只有我们一辆车在疾驰。

“请靠边停车!”

“请配合测体温!”

“请出示身份证!”

“请说出具体的家庭地址!”

……

刚到金兰交界处,车子就被拦住了。一系列的讯问让我不免有些忐忑,不是因为怕检查,而是担心回了金华就回不了兰溪。短暂的思考之后我们当即决定掉头回去。

“请靠边停车!”

“请配合测体温!”

“请出示身份证!”

“请说出具体的家庭地址!”

……

在路的另一侧,车子又被拦下了。

 “不是兰溪户籍不能进兰!”

“什么?!”我差点儿哭出来了,好说歹说,好说歹说,再用上正宗的兰溪话说明情况,做出保证是良民绝不撒谎,终于对方相信了,网开一面放我们回了兰溪。

绕了一圈回到老妈家已经近一个小时过去,提心吊胆,甚是紧张,回家中又冲又洗,睡下已经深夜11点……

终于教材有了,电子版的;教参有了,电子版的;电脑有了,冒着生命危险借的(在病毒肆虐的当时外出借台电脑是何等的担惊受怕,胆战心惊啊)……好,那就开始备课吧。

“妈妈陪我玩一会儿!”

“找老爸去。”

“不要!”

“我要写作业,你自己玩一会儿行不行?”

 “不行!”

 “不要打扰妈妈好不好!?”

 “呜呜……”

没有了小伙伴,也不能出去玩,一个寒假过来女儿变得特别黏人。平时作为妈妈的我是全天候各种陪:陪吃,陪玩,陪睡……现在要工作了,女儿一下子适应不了,这样的对话,一天要上演好几轮。我也终于清醒地认识到,在我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一个,给个手机或者电视看;第二个,白天陪她玩,晚上工作。最终我选择了后者。

这天夜里我醒来已是12点。我的思想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多么温暖舒适的被窝呀,要离开还真是一种对毅力和勇气的挑战啊。我惊讶自己以前每天晚上躺在被窝里竟然从来没有过这种强烈的幸福感,现在如果能躺着一直睡到天亮,那该是一种多大的享受啊!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我艰难地离开了温暖的被窝,蹑手蹑脚地离开了卧室,来到了客厅。偌大的客厅里一张桌子,一台电脑,一叠白纸,一支笔,我感觉自己仿佛是个苦行僧,将做冥想修行。然而夜的宁静并没有让我文思泉涌,相反我一点头绪也没有,直到凌晨四五点钟才勉强理出个教学流程。

第二天,一样的重复。五天五夜之后,我定稿,完成了文字推敲和课件制作。

酸,各种酸——眼睛酸,脖子酸,肩酸,腰酸……浑身的酸痛让我的内心紧张伴着恐惧:新型肺炎的前期症状有全身酸痛,而且非常明显,感觉特别的困,全身没力气……我看着微信上铺天盖地关于新型肺炎的自我诊断方式吓坏了。“宁波一位男子与路人(确诊患者)在一摊位做短暂的15秒驻留被感染!”我忽然想起就在昨天我在家门口坐了一会儿,有一路人没戴口罩,又恰巧咳嗽了一声,难道那咳嗽里有冠状病毒……我越想越瘆得慌。还是先生理性的分析给了我一丝安慰:这个概率太小,多半是因为连续几夜奋战造成的。我细细想来觉得很有道理:一直缺乏运动的自己原本就是一台老化的机器,哪里经得起这样的过度使用?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为了一个概念,一句话,一个环节,几经查证,几易其稿,反复录制。对“有着强烈责任感”的天蝎座的我来说,这真的是一场修行。我没有老舍先生的好习惯,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我只是坐下了就不能站起来,不然思路断了不容易连上;站起来了又不想坐下去,坐下去了也不会有灵感……这样的习惯哪有不浑身酸痛的道理?想到这里,内心竟然有一种欣喜——我只是亚健康而已,没有得病!

“有一种饿,叫妈妈觉得你很饿。”我的妈妈是位勤劳的妈妈,加上她的职业是厨师,而且是持证的特级厨师,所以寒假的我享受着五星级宾馆的待遇:每天老妈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各种好吃的。因为要当主播,半夜还要起来写稿子,老妈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每天烧得更勤了,菜品更丰富了。但对于我这样的久坐不动的人其实是不容易饿的,但老妈坚决地认为我要多吃,得补补身子。我的先生为了我能更安心的工作也很主动的认领了后勤工作,现在的我幸福地明白了为什么辛苦也能让人发胖。

还有我的电脑顾问——杨瑶,一个有两孩的妈妈,不厌其烦地解释、指导,甚至跨电脑帮我操作。她一定在想,国家应该将精通电脑作为选拔教师的一条硬性规定,让我们这些电脑菜鸟回炉补习。

2月19日,我的课如期播出。“你是我们的偶像!”“我太崇拜你了!”“真心佩服!”……一句句赞美充盈着我的内心,其实我明白自己哪有他们说的那么好,那是他们真的很善良。

此部分献给所有善良的你们,感谢你们!

挑战

褚秋晨

有人总结2019年关键词是“太南了”,那么2020年初始的这两个月,我想关键词之一应该是“挑战”。全国人民面对着疫情的挑战,教育界面对着线上教学的挑战,作为一个坚守讲台十余年的普通教师,也得挑战成为主播。

成为主播的第一次课,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分钟的教学内容,但也花费了5天左右的时间来制作完成。在观摩了首批主播教师的教学视频之后,我也开始尝试着动手操作。首先是收集教学素材,与线下教学不同的是,这里没有了师生互动,没有了自主探究,有的仅仅是老师讲课的声音以及假想的学生反应。因此在素材上收集上,我开始满网找一些有用的图文影像,用直观体验来代替动手操作,争取让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好接受。线上的课,面对整个区的学生,还包括一起收看的家长,因此收集的素材必须做到很严谨。首先要剪辑成合适的片段,然后去除里面的噪音,模糊网站的水印,最后转换成能插入课件的格式,这一步步的操作还得依靠一些软件的帮助,下载、安装、汉化、解码,差不多用了洪荒之力之后,终于完成了。接下去,开始备课,整理思路,制作课件,因为素材的准备,这一步倒是挺顺利。然后开始写稿子,将要说的每一句话都斟酌一番,所有检查完毕之后,才最终进入了录音阶段。为了创造一个完美的环境,半夜十二点之后,是录制的最佳时刻。裹好棉衣,清好嗓子,开始了一遍遍的录制。因为没有看清切换的时间,重来;因为一句话停顿不足,重来;因为调整课件的细节,重来。在嗓子濒临沙哑之际,终于完成,此刻双脚已经冻得冰凉。

完成了第一次主播的挑战,心里还是挺高兴的,接下去还有一堂课,记得语速还可以再慢点,课件字体还可以再大些,半夜录制的时候还可以准备好泡脚桶。迎接挑战,战胜挑战,也谨此祝愿所有接受疫情挑战的人,早日取得胜利。

我的“主播”日记

朱庆智

从2月4日中午接到任务,到9日夜里录制完毕,历时6天。再加上10日请电脑老师整合后上交,前前后后花了一周的时间。

其间,一边是冲破自我的清醒认识,一边是各种挣扎,正面负面的情绪交杂让这一周不同寻常。

首先,看到自己的焦虑和紧张。“我真的真的不要当主播!”我的身体是僵硬的,完全干不了其他事,饭菜烧不了,跳操跳不了,只有坐在电脑前生根。平时上课如果有口误啥的,话一说完,声音就消失在空气中,事后解释弥补下就好了,可是,这次较大范围的视频播放,如果出现任何自己没察觉到的错误,都会被定格,被反复,被留存。

为了尽量少出现或不出现错误,只能准备得更充分些。躺在床上,我也在反复设想课堂上的环节:自己可以怎么说,怎么问,学生如果坐在下面会是什么反应。

由于不擅长电脑操作,也不清楚各种录制方法,所以有了很多“试错”机会。接受伙伴们的建议,选了最方便的幻灯片制作微课法。可是,8日晚上第一次录的时候,重听时发现幻灯片切换时我的讲课声音模糊(被吃掉了),我以为是因为自己别过脸看另一台电脑上的教案,没对着录制电脑采音导致的,决定第二天出门打印教案。9日晚上,拿着打印好的教案一直正对着电脑录制,可重听时还是发现切换幻灯片时我的声音模糊。突然反应过来,是因为我一边翻页一边说话,声音就没被采集进去。所以,又开始从头录,每次必须等幻灯片切换好了,我再开始讲话。试听,好,方法正确,可以了!然后……发现幻灯片上还有个错字,重录……发现自己还有个用词不当,重录……录一遍二十几分钟,听一遍二十几分钟,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就这样过去了。

半夜,没有小区里疫情提醒的喇叭声,没有家里各种电子产品突然发出的滴滴声,我这个很“菜”的所谓主播在书房里反复录和听。这位主播,你是在主持广播电台的深夜谈话节目吗?夜深人静的感觉,真不一般。

勤能补拙,我用的的确是个笨办法。

虽然有很多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但其实,也看到这件事的益处。

1.我的紧张让这六天的时间膨胀,时间的单位浓度提高了,不像平时普通的日子安逸而平淡。有过这几天的煎熬,以后对这一特殊时期的回忆也就更充实了吧。

2.在这特别心焦特别忙碌的日子里,感受艾爸和艾宝贝的特别关怀,其实也挺好。艾爸主动接过厨子的班,侍弄一日三餐。艾宝贝主动做家务,热情高涨地参与烧饭做菜,从4日中午小艾接力烧了个滑蛋牛肉炒饭到9日晚上烧了香肠土豆番茄焖饭,完美的开始和结束。  

3.我认真工作的态度,对小艾也是一种“身教”。妈妈连续一周的投入,她完完整整、切切实实看到了。有时,我也会和她讨论,问问她作为一个学生对这个设计的想法。我还请她参与我的录播课,当领读的小老师。她明白了,原来这就叫做“备课”。平时老师们的备课,孩子们其实是看不到的。这回,她发现老师们备课确实不容易。当她在听自己年级各位任课老师的视频课时,懂得每一位老师都是这么精心准备的,想到老师屏幕背后的付出,当然要好好听好好学了。

4.对于我自己来说,多学了点新技能,真的挺喜悦的。幻灯片制作微课的方法学会了,剪辑师的录制也略懂一二了。这份进步的喜悦还真是不需要别人来肯定的。

5.因为上的课文是季羡林先生的《月是故乡明》,我搜索资料,看了季羡林先生的纪录片。作为2006的感动中国人物,季羡林先生在2020年的这个特殊假期感动了我。季老先生八十多岁的时候都没觉得自己是老人,每天4:30起床,每天写文章,每天去图书馆。在图书馆找资料,有时一天下来,有价值的资料一点也没有发现。这,就像我们的备课,有时一天下来,有用的素材没找到,或者教学设计没有任何满意的进展。这一天,难道就是浪费的吗?有什么好焦躁和懊恼的呢?

季老先生说:天资+努力+机遇=成功。天资是上天决定的,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能把握的唯有勤奋努力。

2月14日,我录的课播出了,各处好友发来鼓励的信息。吴老师评价说:“设计清新,衔接自然。师生互动性强,极具亲和力!”王老师说:“棒棒哒!亲切、清晰、扎实、朴素。喜欢!”感谢好友们的肯定和鼓励,这人生第一次“主播”的尝试和体验终于落下帷幕。

感谢郑佳佳老师的建议,建议采用幻灯片微课录制,给我指出了一条最适合最便捷的道路。感谢杨瑶老师课件制作、录制方法的指导和封面的添加美化及最后的完美合成。她是被大家叨扰的最多的!感谢方新颖老师和应丽艳老师诸多的资料分享,以及备课中的全力支持。

每一次,都有那么多老师的帮助,才促成我顺利完成任务。从焦躁不安,到喜忧参半,再到重归宁静,这一路就这么走过来了。

“主播”之心路历程

邢婷

因为疫情,延迟开学。但疫情阻隔不了爱,阻隔不了教师们满腔的热情。在西苑小学,有这样的一群“主播”。他们研读教材,制作课件,准备讲稿,搭起支架,摸索软件,剪辑视频,用一次次精彩的线上教学温暖相伴学生的成长,尽管辛苦,但绝无怨言,默默克服种种困难,始终在探索前行!而我,也是其中一个,纵然有压力,却倍感荣幸!因为,这是一次多好的学习机会啊!    

一、源于信任,始于责任

那天中午,接到区里通知,我有录课任务,助力“停课不停学”。我起初是吃惊,因为总感觉学校人才济济,自己能力不够;而后是忐忑,因为家有一老一小得照顾,根本没时间准备。怎么办?心里确实有犹豫,有担忧。但转念一想,区里能给予我录课的任务,这是多大的信任与鼓励,而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与机会,不是该欣然接受,勇于挑战吗?况且,我是一名党员!迎难而上,担当使命,本就是我的责任!由此,我开始了第一次录课之路。

二、一波三折,唯有坚持

纵使我有一腔热情,但这段当“主播”的经历真可谓零基础,零经验。下载录制软件,电脑版本太低,几经失败;家有一岁多的娃,每当我开机,他总能猝不及防摁了关机键;一着急,语速太快,只得重来;深夜录制,渐入佳境,娃却在隔壁哭了;录好视频,正准备提交时,告知六年级正版课文略有改动,虽然只是与原意相差不大的几个标点和几处字眼,但本着严谨与规范,我又重新录屏了……这一来二去,修改完善,竟录制了几十段。一个二十分钟的教学视频,是剪辑了五十个小片段而成的。到最后,我自己都惊呆了,以前可是对这些剪辑技术一窍不通的呀!    

万事开头难,但是已经开头了,就得坚持,你不想看看结果如何吗?我坚持了,也成长了!

三、感恩有你,助我成长

这段成长之路,虽然特殊,但却很温暖!特别感动于区里及学校的信任,感谢付校的暖心关怀,感谢语文组的帮扶,感谢信息组的支持,感谢一同录课小伙伴们的鼓励,感谢家长和孩子们反馈的学习状态,有你们,才有我的进步!当然,也感谢那个看了好几眼凌晨两点的金华的自己。无奋斗,不青春!坚守平凡岗位,也在为抗“疫”贡献绵薄之力!

这次线上教学之路,带给我很多不一样的体验,也是一次难得的契机,一个让我学会迎难而上,勇于展示自己,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成长机会。

相信有付出,就有收获。待到春暖花开,让我们一起相约书声琅琅的校园。

我的“主播”日记

杨小芳

说实话,一开始接到录课的任务,我的内心极其忐忑。虽然当主播是我的梦想,但是在这种必须宅家的环境,而且对录课技术一窍不通的情况下,要给开发区全体三年级小朋友线上上课,这压力可不小!

(一)

我的任务是录制两节数学课。第一节课是2月10日,第一天线上学习就要播放。没有时间去担心,马上投入到第一节课的录制准备中:备课——做课件——录课,每一个环节看似简单,实则都需花极大的精力。特别是录课环节,对我来说,一切都是全新的:用什么录?怎么录?怎么剪辑?怎么生成视频……备课的同时默默关注录课群,从群里了解到录课软件有:泛东微课帮,PPT录制,喀秋莎,最后决定用“喀秋莎”的“画中画”模式。因为是“画中画”模式,人像始终在画面上,为了有和学生交流的“即视感”,所以必须全程脱稿,这点在第一课录制时吃了不少“苦头”:老是说错话,所以就不断重复录。信息老师说:说错话没关系,空一下再继续说,后期可以剪辑!于是就用了这个方法,说错就空一下继续,结果最后剪辑时自己把自己弄晕,毕竟是第一次用这个软件,一边琢磨一边学习,碰到问题就打信息老师电话,估计录课期间,她的电话都被打成“热线“了吧!因为这次一起录课的还有其他老师,我们也会第一时间在群里分享录制心得,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互相鼓励的那份温暖!

(二)

养精蓄锐了两天,马上投入到录制第二课的准备中:找资料、备课、做PPT、录制剪辑,这次的准备时间就充裕得多。我在这头,学生在那头,那头的学生也许没有家长陪在身旁,如何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让我的课堂更加有趣?如何让知识点更浅显易懂?是否可以寻求不一样的形式,而不是老师一言堂?是否可以以一种讲故事的形式?是否可以请学生参与进来?“智育”的同时,是否加点“德育”……于是在录制第2节课时,我邀请了两位同事的孩子参与其中,以师生、生生交流的方式进行,希望能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听课感受!

因为这次在家录制,所以我特意留意了可以安静录课的时间,经多天了解:某人家的狗白天不定时叫唤,晚上9点左右会开始狂叫;某人家的鸡半夜12点以后会开始叫唤,其他人家的鸡会随后附和,堪称“二重奏”;广播每天早上9点开始播放,晚上8:30结束;白天还有各类鸟儿清脆优雅的叫唤声;隔壁夫妻俩的歌声也会不定时响起!妞开玩笑说:我们这里就是一个“动物世界”,说明我们的生活环境“原生态”!说实话,平时所有的这些声音都那么习以为常,甚至已经感受不到它们的存在,等到真的需要一个极其安静环境的时候,才留意到了它们,原来我身边的声音如此“丰富多彩”!

这次的剪辑,相比较就有序、顺畅了许多,在信息老师的指导下,慢慢地摸索出了一点点门道,知道如何更细化地剪辑声音、如何做效果,第一次剪辑时那些录课片段在我脑子里就是一团乱麻,第二次剪辑时那些片段就是我的素材,我甚至觉得剪辑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两次录课,虽说花了十余天的精力,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感觉特别充实,这个假期也因此变得更有意义!如果不是这次“锻炼”,我哪能如此静心地去准备两堂课?我哪能如此快速地学会录课和剪辑?我哪能实现偶尔当回“主播”的梦想?特别感谢杨瑶老师,楼正栋老师随时随刻的在线技术指导,让我们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也感谢领导给予锻炼成长的机会!停课不停学,让我们和孩子们共同成长!

这一场“遇见”

郑佳佳

题记:人生所有的遇见都是一种修行,每一次的经历都是让你成长,遇见之后才会看清未来的方向,相信每一种遇见都是最好的安排。

庚子冬春跨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笼罩荆楚大地,蔓延波及全国。在举国上下居家禁足、延迟开学时,我接到了“停课不停学”的录课通知。

刚开始接到任务时,心里是满满的担忧:这是一堂怎样的课?平时录像课,都是请专业人士进行拍摄,自己怎么去完成?面对开发区所有学生,课堂教学难度定位如何?怎样吸引线下的孩子们?如此大的场面,两三天如此短的时间之内凭一己之力的教学设计能否经得起大家的考验?正当自己彷徨、纠结的时候,看见自己心中的大咖发了一篇文章,深深打动了我。文中写道:“这世间,唯有变化才永远不变。特殊时期。谁不想正常开学?谁能保证心里没有怨言?谁想紧张地当“主播”?我们能理解大家担忧的种种问题:孩子的视力咋办?教学质量咋办?家长没法监管咋办?……种种担忧都很现实,但我们首先应该有一种大局观。层层自上而下的文件,明确地提出了线上教学的要求,这应该绝不是某个领导一时兴起的决策。我们首先要相信,政策出台的方向性、目的性都是对的。关键是在执行落实的过程中怎么做的问题。其二:接纳前提下的优化行动。这么长的一段时光,我们自己成年人都很容易陷入懒散的泥沼无法自拔,何况自制力不强的孩子?他们需要有人指导。怎么指导?线上教学与常态化的线下教学有着诸多的不一样,所以这是我们该考虑的问题。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在离校不离岗的日子里,陪着孩子走好这一段特殊时期的学习旅程。”

嗯,方法总比困难多嘛!身为人师,更应有这样的觉悟。既然接了任务,就一定得努力,于是我开始着手准备在线教学。因此我努力劝说自己丢掉思想包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这场“遇见”当成一次用心做事的磨练。我先给自己订一个小目标:一天半时间确定好教学设计,两天时间完成录课,争取提前上交。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认真钻研教材,终于理出了一条比较清晰的思路。面对区里所有孩子的英语水平,因此课的难度不宜定得太高,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从而拉近隔着屏幕的师生距离。在录课的过程中,我先熟悉软件的应用,不断修改、重录,直到自己满意。但在这准备课过程中的酸爽,我想应该只有同是录课人才能体会到的感受:上课时,或激情澎湃,或抑扬顿挫,却突然发现原来根本没有录进电脑,只能一遍又一遍地重录,运气好,一遍通过,如若不是,那遍数就得掰着指头算了;录课时,晚上才是绝佳时间,如若在白天,鸟叫声、说话声、鸣笛声......声声入课,那噪音不是一般得大,消噪都是解决不了的;后期剪辑时,头脑必须灵清,如若不然,导入剪辑再导出,没有半天的功夫,那只能继续歌唱“时间都去哪儿了”......虽然困难这么多,但最终完成上交的那一刻,我其实get了许多软件的使用得技能,更重要的是用心做这些,也是可以乐在其中,甚至有时还有一种其乐无穷的快感。其实,无论做什么,只要用心去做,就会全身心融入以致获得全身心的舒爽。感谢这场“遇见”,感谢信息组和我们英语教研组的成员们,让我再一次领悟“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

记得席慕容曾说过:我们经历的人生就像在攀登一座山,在登山的过程中会有许多场遇见,在遇见中寻找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习如何在慌乱中找到生机。这场“遇见”,让我的“身份”有了些许的变化,从教师变成了主播,但是传授知识的角色没有变,认真用心的态度没变,陪伴孩子学习的那份心意没变。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无论身在虚拟的网络中还是真实的校园里,我的快乐来自我的孩子们,我愿意脚踏实地,追寻教育的步伐,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也成为更好的自己!